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68)战国时哲学家,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所著《庄子》为道家经典著作之一。鲁迅评价其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的养生理论在《老子》基础上大加发挥,形成道家学派的养生理论体系。一、清静无为,忘我无欲。庄子极力提倡  相似文献   

2.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夫》、《盗跖》、《胠箧》以诋(讠比)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  相似文献   

3.
壹、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之一,人们常老庄并称。庄子也是以著书立说教育后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学说,影响后世,极为深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 “庄子者,蒙人(今河南商丘)也,名周。周常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相似文献   

4.
庚桑楚实有其人,并非“寓言”人物。《庄子》中的《庚桑楚》一篇,为庚桑楚弟子记录的庚桑楚言行和思想,是探讨研究庚桑楚思想的重要依据。在学术思想体系上,《庚桑楚》前承《老子》,后启《庄子》,是老、庄思想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庄子生活在浇薄乱世和楚文化神秘的氛围中,他想超越人生,脱离尘世,心目中设想了一个“无何有之乡”。这使他十分宽容,却又嘲讽今世;十分达观,又极为苦痛。庄子是个十足的奇人,他的书——《庄子》是“天下第一奇书”(金圣叹语)。奇就奇在,“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奇在“皆空语无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寓言却孕含着一个庞大深邃的哲学体系;奇在寓言本身诡异谲怪,放射出自由磅礴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6.
老子与德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 :“历史不能只记载一个行动 ,而必须记载一个时期 ,即这个时期内所发生的涉及一个人或一些人的所有事件。”因此 ,我们看一个人和他的著作 ,首先应该将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对老子及其《老子》也应该这样。老子思想的产生有广阔的社会背景。老子生逢春秋末期 ,大约生活于周灵王二年 (公元前 5 70年 )至周敬王四十年 (公元前 4 80年左右 )之间。这在《史记》中有记载 ,且较为可信。《左传》、《礼记》、《孔子家语》、《庄子》、《列子》等书亦有片断记载。春秋末期社会变革急剧。周天子衰微已久 ,其王…  相似文献   

7.
《庄子》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庄子》的寓言,无论是对于《庄子》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寓言文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启贵同志《浅谈<庄子>的寓言》(以上简称《浅谈》。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83年二期)一文从文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庄子》寓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借他的寓言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庄子认为,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其本身之外的一些客观事例证明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庄子援用、杜撰寓言的真正目的在于有力地论证某个思想,所以在《庄子》中,一个清晰的理性观点,一个哲学思想并不是随着一个寓言而产生的,它只是在寓言中又获得了一次形象的显现。  相似文献   

9.
道家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和庄子开创的一个思想体系,《老子》和《庄子》(《道德经》和《南华经》)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仍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老子》把"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哲学思想在文字之间显而易见,因此被称为哲理诗。与《老子》相比,《庄子》因为其语言本身和创作形式的  相似文献   

10.
先秦寓言文学是很发达的,作为诸子散文之一的《庄子》,就有不少寓言,它的意义是很丰富的,也是很复杂的,具体分析这些寓言的思想意义,是从文学角度研究《庄子》及其寓言的重要工作。本文浅谈一下《庄子》的寓言。 一、《庄子》的作者,为什么爱用寓言? 庄子及其后学,为了宣传他们的观点,写了不少文章。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为了使自己的言论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很重视“藉(借)外论之”的方法,即使用寓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庄子》通篇以寓言为其言说方式,这使其与《老子》明确的区分开来,也使它在科学上、美学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通篇以寓言为其言说方式的原因在于:其身份和职业所造就的语言风格、心性品质和思维模式;对"道"的"本体性、至大性、徐无形"理解和感悟;对语言的主观性、片面性和滞后性等特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关于《庄子》寓言定分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性与寄托性的统一,是为《庄子》寓言定分的基本标准。按照这一标准确认《庄子》寓言共261则。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社会方面的寓言,共213则;一是关于自然方面的寓言,共34则;一是直接与庄子其人有关的寓言,共14则。形成《庄子》寓言中人物寓言占绝大多数情况的原因,一是接受者心理定势的选择,二是对儒家某些思想的有意反叛  相似文献   

13.
<正> 先秦是我国古代寓言创作的黄金岁月。这个时期的寓言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诸子散文最有文学色彩的因素。除了语录体的《论语》、《老子》外,诸子作品中都保存了大量的寓言。庄子乃是“诸子之冠”,是创作寓言的大师。他自称其文“寓言十九”,《史记》也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正是这些寓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多以寓言联体形式构成散体论说文。论文通过对《庄子&#183;内篇》中寓言的分析思考。以阐释其美学追求。庄子通过寓言这种文体调和了言与意的矛盾关系,同时寓言中产生的众多审美意象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深刻。无论是语言还是意象都体现了庄子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先秦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寓言又是《庄子》著作的精髓,它所形成的寓言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博大精深,其寓言成语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庄子》寓言成语概况,进而剖析《庄子》寓言成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来解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先秦又一难懂的著作,用《庄子·杂篇·天下》中的话说,全书尽是“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无端涯之辞”。其实这恰恰是因为庄子采用了自己独创的写法,即将“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交错融合,故意将完整的表述肢解开,而将义理晦藏于看似支离破碎的文字表层之下。  相似文献   

17.
一"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籍外论之。""籍",即"借",郭象说:"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陈鼓应《庄子今注今释》)《庄子》洋洋"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其实早在《墨子》中就已见寓言这种文体,甚至可以追溯得更早。寓言体,虽不是庄子首创,但《庄子》却是这一时期,这一文体成就的  相似文献   

18.
庄周(约公元前369年——286年)是在战国中期特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个怪才。郭沫若同志曾经指出:“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确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他不仅是一位出类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拔萃的文学家。”(《蒲剑集·鲁迅和庄子》)在中国历史上,庄周以其宏深玄妙的思想,汪洋恣肆的文辞著称于世。今传本《庄子》共三十三篇,其中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经考证,大多认为内篇出自庄周之手,其余多为庄周后学所依托。《庄子》写作上的最显著特点是大量运用情致奇特的寓言来表达思想,所以司马迁在《史  相似文献   

19.
《不龟手之药》这则寓言在《庄子》所有的寓言中并不是很有名,历来不被学人们所重视,很少有人对其作深入探讨。但细读这则寓言,不难看出其中隐含着庄子思想深处的诸多矛盾,这是我们分析庄子思想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道家经典的《庄子》,向来以其寓言为人关注。连章的寓言中不仅蕴含着庄子的精深哲学,也体现着庄子高超的寓言艺术技巧。《庄子》内篇中连章寓言间或并列或递进的结构关系,更是理解庄子哲学的逻辑结构与寓言的叙事技巧的别样途径。故从相似题材寓言连缀、相同要素前后勾连、引线串珠式结构、连章寓言的复合结构等几个方面,探讨《庄子》内篇连章寓言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