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俊其人     
<正>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史上的一次最大内讧,它是由农民阶级局限性造成的,是农民领袖们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表现.天京事变宣告了太平天国事业从兴盛顶峰转向低潮。除了前不久发生的石达开分裂出走外,一八五九年右军主将韦俊在池州叛变投敌,也是这一悲剧直接造成的恶果。韦俊降清后,对农民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这  相似文献   

2.
一对太平天国的五军主将制的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五军主将制建立于何时?简又文先生曾作了这样说明:“其始,在天王与幼主之下,其他首义五杰,杨秀清封为中军主将,韦正(昌辉)左军主将,石达开右军主将”(见辛亥元年七月十九日在茶地诏令),认为五军主将制建立于1851年8月15日。这里,显然他主要根据是辛亥年七月十九日(1851年8月15日)洪秀全在紫荆山茶地所发诏令。现将这个诏令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3.
石达开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爱之者极力赞美他,说他是“太平天国第一个军事、政治大人才。”贬之者力斥其走着一条从个人英雄主义——分裂——叛变乞降的道路,是剥削阶级本性决定的。由于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所处的地位,他对这场农民革命运动所作的积极贡献和所起的消极破坏作用,都不易为人察觉和估量,因而对他的褒、贬不免失当;对他前期、后期的言行,也缺少合理的逻辑。如果我们拨开迷雾,去掉偏见,就会发现他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相似文献   

4.
程学启是太平天国的叛徒。程学启叛变太平天国革命后,先效命曾国藩的湘军进攻安庆,后又追随李鸿章的淮军攻陷苏州、嘉兴等地,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后期出现的叛降风潮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崩塌,领导集团封建腐化以及“君臣相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杨辅清在太平天国后期革命运动中影响颇大,他被擢拔为中军主将,又被晋封为辅王,统兵达十万之众,举足轻重,功劳卓著,是一位值得歌颂的英雄人物。解放以米,太平天国专题研究取得了甚为可观的成果,对其中许多重要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对于杨辅清却迄今未见有过专门的论述。笔者拟就个人能力所及,对杨辅清做一点零碎的考证和分析,抛砖引玉,求教于四方。  相似文献   

6.
陈玉成(1837-1862),是太平天国后期叱咤风云的年轻将领。他短暂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忠实执行洪秀全的革命路线,东征西讨,无坚不摧,狠狠打击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武装,稳定了太平天国的中兴局面。他对革命事业丹心耿耿,坚决维护革命政权内部的统一,反对分裂,怒斥投降,表现了气壮山河的革命气节,成为太平天国后期  相似文献   

7.
在诸多的中国革命领袖中,毛泽东是一位最具史学才能的人物,他对历史的研究与借鉴,已成为他的思想和革命实践的一部分,他成功地把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实践中去,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从青少年时起就对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接受马列主义的同时,对古今中外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更加深入,充分认识到历史对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重要,毛泽东曾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①实际上,毛泽东提出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真正认识和理解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对他作出恰如其分的正确评价,也需要时间和时代条件,需要经过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民和中国无产阶级认识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历史发展过程既包含了在中国革命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散布的极左思潮的干扰,在太平天国史上,一些人物被神化了,而另一些人物则被鬼化了.北王韦昌辉就是被鬼化了的人物当中的一个,什么钻进太平天国内部的阶级异己分子”啦,“投机革命的阴谋家”啦,等等,仿佛他一出娘胎就是个坏人,好象他是有计划打进太平天国专门搞破坏似的.我们认为,这不是学术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杰出领袖洪秀全的思想,迄今为止论著颇多,但专论他后期思想的文章还不多见。这可能是因为有关太平天国后期的历史资料比较缺乏,在研究这一问题时的确存在着困难;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思想没有解放,亦影响了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探索。但是,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11.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史学界对韦昌辉的评价大都持否定态度。但实际上,韦昌辉为太平天国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为协调洪、杨之间的关系而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其丰旨诛杀杨秀清亦事出必然。韦昌辉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人格涵养,为尽忠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是一位应予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的洪氏集团是以天王洪秀全为轴心(天王死后以幼主为核心)、以洪姓家族成员为主要组成部分而结成的一个农民阶级的宗派集团。洪秀全东乡登极确定的五军主将制度及永安建制使该集团初露端倪。"天京事变"后王长、次兄被封为安王、福王标志着该集团的正式形成。1859年,洪仁被封为干王后该集团势力加速膨胀。洪氏集团的腐败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衰亡。  相似文献   

13.
土地问题是太平天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正确地理解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对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与其历史作用的理解都有极大意义,大有展开讨论的必要。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土地制度,由于后期关于允许地主收租的史料很多,得出科学的结论还是比较容易的。惟太平天国前期的土地制度因记载较少,许多同志对其是否允许收租还存在许多疑问,尤其是主张太平天国曾经实行过“耕者有其田”制度的同志们又往往因为前期关于地主收租记载较少,而影响了他们对后期土地制度的看法。如罗尔纲先生在“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问题”一文里说:“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乃是太平天国原来的土地政策,允许地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刻的农民革命。洪秀全不仅是这次革命运动的卓越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思想家。洪秀全的革命思想是进行太平天国革命的嘹亮号角,而他的错误思想则是这次革命失败的挽歌。下面对洪秀全革命思想形成作一分析。一、革命思想的酝酿和萌芽洪秀全,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历1814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花县西北福源水山谷的一个中农家庭。七岁时入本村私塾,十六岁因家贫辍学与父兄一道务农,十八岁被聘为本村塾师。这些经历不仅使他了解并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疾苦,也“使得他成为…  相似文献   

15.
清朝后期,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革命,但是关于这场起义的首发事件,即金田起义的具体日期,史书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记载,且出入很大,现代史学家对它的考订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考辨各家“考”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以便于进一步研究太平天国革命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坤书,广西桂平县人,在太平天国起义中,因军功被封为殿前前功曹副侍卫,求天义,副掌率殿后军主将,忠诚七天将,协天神将,一八六二年晋升为“殿前礼部副春僚顶天扶朝纲护王悦千岁”。为保卫常州而壮烈牺牲,他在牺牲前说:“欲保常州以为金陵犄角,奈事不成,只有尽忠”他是为太平天国尽了忠,堪称为忠诚不阿的太平天国将领。然而对这样一位立场坚定,为天国而英勇献身的将领,有的同志却轻易地将他否定了。罗尔纲先生在《忠王李秀成致护王陈坤书潮王黄子隆两函跋》一文中说陈坤书是个“扰害人民”,“乱苏州百姓”的“动摇分子”。他“不顾大局,拥兵不救,而且还有叛变的企图”。我们的看法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史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择要介绍如次: 一、从《李秀成自述》到五王旗《李秀成自述》是学习和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学术界争鸣的焦点。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杰出将领,支撑太平天国的柱石。李秀成在天京陷落时保幼天王突围,不幸在方山被捕,在曾国荃营写下《自述》,这份《自述》为太平天国留下真史。从《李秀成自述》入手,拨乱反正,便成为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将领,对其功过是非应当作恰当的评价,但他绝不是“四人帮”所说的革命叛徒,更不能以李秀成这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株连今人。这点近年来已得到史学界的公认。目前对李秀成的评价已进一步,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李秀成是功大于过的太平天国功臣。罗尔纲先生认为李秀成写  相似文献   

18.
苏州大学历史系和江苏历史学会共同召开的左宗棠历史评价学术讨论会,于去年11月13—16日在苏州大学举行。我很荣幸,被邀参加,对素无研究的左宗棠问题,无疑是补了很好的一课!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既是残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起义捻军、起义回民的刽子手;他又是收复新疆保卫祖国和坚决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参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前,曾在京城读书、作官和生活达十余年之久。这期间,他在学问志行、仕途升迁、识才交友、论政建言等方面都有非凡表现和成绩,是其人生履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时段,对他后来的军政活动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视死如归》(第六册)节选自革命回忆录《王若飞在狱中》。“言为心声”,课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突出地表现了王若飞同志对党、对革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敌人、对叛徒、对叛变行为的无比憎恨。当敌人用手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恶狠狠地要他说出“招”字,否则就要杀头时,王若飞坚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