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育史学评论是以教育史学自身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为对象的史学理论分支学科。教育史学评论的标准包括社会的和学术的两个方面,社会标准包括选题的现实性、成果的社会效用、研究著述在文化积累和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学术标准包括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创新性和表现形式的完美性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教育史研究的客观对象,也是教育史评的客观基础和确立教育史评标准的重要依据.教育史学评论的社会标准往往集中体现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治标准,尤重其"资治"功用,但必须尊重教育历史的客观事实,遵循教育史学自身的客观规律.教育史学评论的学术标准主要是史学内容的真实性和表现形式的完美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史学评论是教育史学理论中一个既具批判性、又具建设性的重要分支。它以教育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按照学术的和社会的标准,对教育史学研究的主体和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及理性反思,总结教育史学研究的成败得失,引导和规范教育史学的学术研究和论著编纂,丰富教育史学理论,推动教育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史学与史学评论》是瞿林东教授的史学评论集,汇集了作者80年代以来撰写的一些评论文章,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二十年作者对当代史学的许多思考认识,以及在史学领域不断探索的心路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对传统史学现代价值的思考,提倡史学评论的研究和实践,以及认真总结20世纪中国史学遗产,展望未来史学前景等,都是作者在史学研究过程中自觉意识的具体体现。正是作者不断追求的自觉意识,促成他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深化了对历史、史学及其理论和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标准"和"学术标准"为教育史学评论的两个重要尺度。社会标准往往集中体现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治标准,尤重其"资治"功用,但须尊重教育历史的客观事实,认同普世价值,遵循教育史学自身的客观规律;学术标准主要指应坚持史学内容的真实性和表现形式的完美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史学界对史学评论的内涵和学科定位、史学评论的基本特征、史学评论的内容、史学评论的标准和作用、史学评论的研究方法、史学评论与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的关系、史学评论的现状与未来等史学评论理论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育史学评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把教育史划分为客观的教育史(教育史Ⅰ)、记录的教育史(教育史Ⅱ)、教育史学科(教育史Ⅲ)、教育史学理论(教育史Ⅳ)四个层次的基础上,阐明了教育史学评论对于推动教育史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教育史评论的客观基础,提出了教育史评论的社会标准和学术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史家、史书等的比较来说明问题是刘知几史学评论的一个鲜明特点 ,本文以《史通》为例 ,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这一比较史学评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学评论是以教育史学自身实践和成果为研究对象的史学理论分支学科 ,是一门富于批判性质的建设性学科。教育史学评论是沟通教育史作者和读者的桥梁 ,是促进教育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联系教育史学研究和教育现实社会需求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史学评论是对历史研究的一种价值性认识和裁决,这是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史学评论的价值标准不仅有政治上的和学术上的,还有逻辑的、文学的、道德的和社会的各方面,此六项基本标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1.
宋代三苏文史兼长,史论作品极为丰富。史论是三苏史学的重心所在,主要包括史亨评论和史学评论两部分。前者以观风察势为核心,以借古鉴今为目的;后者以苏洵的经史观、苏轼的正统论和苏辙评论《史记》最有名。三苏史论在形式上笔势纵横,议论横生,在内容上喜言得失成败,罕及纲常伦理,与理学家的论史尺度迥然不同,不仅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在宋以降的历史长河中亦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泽民多次发表有关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的思想,身体力行促进史学的发展。这些活动和思想对当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发展到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要在全球化视野下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并构建具备较强理论影响力和学术阐释力的分析框架和解释范式,而且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历史形态和现实模式,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两项任务是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当代史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内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同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形成深具中国民族特色而又为国际史坛所认可的基本特征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ixed fortunes of historical inquiry as a method in educational studies and exposes evidence for the neglect of this method in religious education research in particular. It argues that historical inquiry, as a counterpart to other research methods, can add depth and rang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including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can illuminate important longer‐term, broader and philosophical issues. The article also argues that many historical voices have remained silent in the existing historiography of religious education because such historiography is too generalised and too biased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olicy and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theory. 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promotes rigorous historical studies that are more substantially grounded in the appropriate historiographical literature and utilise a wide range of original primary sources. Finally, the article explores a specific example of the way in which a historical approach may be fruitfully applied to a particular contemporary debate concerning 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religiou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继承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理性的魅力 ,举其重要者如 :一是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理论。二是对史学史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如史学遗产、对于历史本身的认识发展过程、史学的社会作用的发展过程、史学史对于历史教育的意义、探索中国史学发展规律、史学与经学及子学的关系、怎样看待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中国史学史的分期问题等。三是发展史学史研究的设想 ,如研究兄弟民族史学史 ,进而把中国史学史写成全民族的史学史 ;进一步研究、撰写外国的史学史 ,如国别的、地区的史学史 ;编写出实用的教材 ,编写史学史丛书 ,编辑《中国史学论著选》,撰写全书6册的《中国史学史》等 ,都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史学在自觉发挥其经世致用功能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具体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史为鉴、彰善瘅恶、将施有政和歌功颂德等四个方面。以史为鉴,乃忧患意识使然,旨在找寻历史的存亡之术;彰善瘅恶,重在发挥史学的道德批判功能;将施有政,是倡导以史资政,为现实政治提供励精图治之方;歌功颂德,是要借助于史学的颂扬,以确定其具体王朝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史学在学术领域形成独立学科的重要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这一时期史学繁荣发展,并从目录学、史官建置、史学教育等方面呈现出史学独立新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英国教育史学面临学科独立性受到质疑、学术团队萎缩、课程教学减少和研究“碎片化”的危机。在全球史观、民族主义教育史学的引领下,教育改革的现实性牵引教育史学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态势,为当代英国教育史学的转型带来了契机。转型的主要路径是关注社会现实、构建多元化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从而提升教育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学史是系统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更新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学术研究和大学教学的要务。中国史学史的知识体系,首先应当明确其学科任务和研究内容,随之要探讨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即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互动、互补又互有排抑的矛盾,而史学求真与撰史致用的矛盾就交织于其间。在上述主导线索的关照下,应当准确地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同时深化史学史个案问题的研讨,认真审视以往的历史结论,从而以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做好中国史学史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which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cal sources, attempts to historically reconstruct the initial plan for out-of-school educ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 that was to be carried out by the leaders of the People’s Commissariat for Education. We argue that there were two independent projects: one for out-of-school education and another for elementary mus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刘咸炘生活于中国史学新旧转型的时代,他领悟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习惯,运用传统史学理论范畴,体察时代的脉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刘咸炘研究"前四史"与浙东史学,意在为传统史学表微,张扬中国史学的内在精神与活力。在西史东渐的大潮中,刘咸炘也关注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但对鲁滨逊等西方史学家的所谓"新史学"不以为然。在中国史学走向世界,构建自身的理论话语体系之际,对刘咸炘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