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声乐语言是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了解民族声乐语言的特点,才能使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更好得发展。文章结合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阐述了民族声乐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对民族声乐语言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2.
想要使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得到进一步提高,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分析其内部所涵盖的多种艺术特征,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多样化进行学习与掌握,了解语言、风格上的特点,进而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展开全面而系统地探究,使我国民族声乐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声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表现力 ,具有演唱流畅自如 ,呼吸、声音、共鸣三者之间达到正确的配合、协调灵活运用的特点。语言是歌唱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美的声音要通过清晰的语言加以表达。只有传统演唱技法与丰富的语言完美结合 ,才能使我国民族声乐在鲜明特色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语言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和表现作用。我国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对地方民歌声乐作品坚持方言演唱,方言土语在民族声乐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样既能保持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民族性与地方色彩,也有利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更使得地方方言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充分认识"方言"在声乐中的地位,正确了解方言对民歌色彩的影响和作用,并把其纳入民族声乐教学与训练中,以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文化得以传承,并向多样化的艺术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声乐艺术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在我国民族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声音的训练。目的是为了使歌唱语言的吐字清晰准确,保持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民族声乐艺术是在继承并发扬民歌、说唱、戏曲等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及教学方法而形成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民族歌唱艺术。  相似文献   

6.
民族声乐演唱是离不开情感、语言这两大因素的。没有"情感"、"语言"的依托,"声音"也不可能有灵魂和生命。在对高职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充分融入现实生活,利用语言充分表达情感,使歌唱的艺术完美和统一,才能达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的效果,达到民族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多民族以及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下形成的艺术风格,是区别于其他声乐艺术的显著特征,也是民族声乐能够长存于历史艺术舞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欲通过分析研究戏曲演唱和民族声乐演唱,吸取戏曲艺术中的精髓和借鉴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始终立于经久不衰的历史地位、保持民族特色的成功经验,以发扬我国的民族声乐应有的风格和特点。使民族声乐在与美声、流行唱法等各种声乐表现艺术的共同发展道路上利于不败之地,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歌唱语言的艺术表现对演唱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歌唱语言的声乐效果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论述了民族唱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以字入手、以情为主、以字领音、以情带声,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民族声乐的发展需要以民族语言为支撑,且民族语言的运用能赋予民族声乐更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民族声乐也可称之为是一种由语言结合音乐而产生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民族声乐与民族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对民族声乐与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民族声乐演唱中把握语言和声乐之间关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比较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依照民族唱法特点,运用科学的发声法与较好的歌唱语言,来充分展现民族演唱风格自身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在声乐演唱中具有着重大意义,它是构成声乐艺术的一大基础.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语言,歌唱也就失去了灵魂,所以语言既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也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歌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与音乐高度结合,歌唱只有通过纯正的咬宇与发音,才能创造出内容深刻、丰富而又动人的音乐形象,从而在歌曲的思想内容、音乐主体的理解与表现上体现出了鲜明的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任何一个有成就的歌唱家,要想发挥本民族的声乐艺术,无不对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的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明清唱论对语言的关注超乎寻常,此举既体现了语言问题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唱论家们对艺术规律探究的精细程度,对照现今社会的民族声乐艺术现状,探讨明清唱论的语言探究对民族声乐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全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的古老文明国家,在每个民族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这其中民族音乐是非常璀璨的一颗明珠。由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民族声乐艺术都深刻的融入了自己本民族特有的风格和特点,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悠久的历史和时间的沉淀萃取了民族音乐的精华,促进了民族长发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民族声乐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民族声乐的表演者较少,民族乐曲风格单一,词曲千篇一律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民族声乐的发展既要在传统民族的文化中去发掘,又要符合新时代的大众审美要求,两者要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是基于不同的语言系统、文化背景、历史发展,因而在声乐语言、情感表达、歌唱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既要继承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精粹,又要吸收外来一切优秀的声乐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声音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流畅的语言、独特的风格来表现真实的情感。笔者认为,要把握好民族声乐的民族风格,就要更深入地去了解中国的历史以及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背景,把握好各个民族存在的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并使之完美地融入到演唱的表现和风格中,从而形成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使得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美声,都是歌唱的艺术,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发展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就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同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使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走向更科学、更系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是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文章从声音、语言、歌曲的风格、画面感、民族音乐文化的积累几个方面入手,通俗地阐述了怎么样演唱一首民族声乐作品,怎样唱好一首民族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9.
民族声乐艺术涵盖很广泛,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民族声乐艺术中,情感表现尤为重要。情感表现具有真实性、含蓄性、创造性等特点,不同声音能够表现不同的情感。声乐作品的作曲家、歌唱家通过对作品情感细致入微的生动表现,使听众产生共鸣,体现了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20.
陈蔚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1):111-115
声乐艺术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大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能直接、准确地传递词曲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音乐形式都不能与之比拟的。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声乐语言是音乐化的歌唱性语言,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音乐化,使语言更富于音乐的旋律节奏感与歌唱性。作为一个演唱者,需要同时紧密地掌握声乐作品的语言和音乐这两个因素,既以语言为基础,又以语言与音乐的统一作为声乐艺术的创造方法。中国传统声乐理论涵盖着科学的演唱方法,先辈们总结的五音、四呼、十三辙是关于吐字的规律性概括,含义深刻,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