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在改革开放中阔步前进的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是党和政府培养广西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进步的窗口。学院创建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后改名为广西民族...  相似文献   

2.
中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是国家民委直属的少数民族高等院校.主要承担为我国中南、华东、西南等地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培养各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干部的任务。1951年11月29日】建校.1981年在武昌南湖东滨重建.已有校园1000亩、校舍16万平...  相似文献   

3.
抓住契机深化改革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专门人才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哈经雄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央民族学院从1993年11月30日起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这是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中央民族学院是1950年5月2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民族学院基础上建立起...  相似文献   

4.
我院是我省一所多科性的兼有干部培训和预科的民族高等学府,主要招收我省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和一部分汉族考生.我省每年通过高考升入大学的少数民族考生,除了少量被中央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等其他高等院校录取外,绝大多数荟萃我院深造.所以分析近几年我院录取我省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的情况,对于研究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认识我省民族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找出不断提高我省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途径,可能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抗日战争初期,在陕北延安中央党校,就注意培训少数民族干部,随后在陕北公学设有少数民族学员大队、民族部。一九四一年在延安成立了民族学院。当年培训的干部。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胜利后开展内蒙、陕甘宁各省区的民族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建国以后,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非常重视民族教育,一九五一年政务院通过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院的改革与专业结构调整兰智奇民族学院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创办的,是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专业人才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50年到1978年,国家先后建立了西北、贵州、西南、中央、云南、中南、广西、青海、...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五次回族史讨论会于1989年9月18日至20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人,分别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他们有长期在民族地区从事民族工作的领导同志,有从事民族史研究和撰写民族志的同志,有《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会议收到专著、论文、资料集共40余篇(本)。  相似文献   

8.
佳节倍思亲。这是久远以来植根于中华各民族兄弟的心理传统。在中央民族学院和西北、西南、中南、云南、广西等民族学院相继纪念建校四十周年,又共同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盛大节日里,我们格外思念当年为民族学院的创建进行决策和奠基的先驱者们……1949年,人民共和国诞生伊始,全国还有四十余万残匪尚待剿灭,百业待举,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千头万绪,而美帝国主义又把侵朝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共和国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9.
春风化雨育民院──党中央、毛主席亲切关怀创办中央民族学院追忆原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刘春我们党和国家是一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造就少数民族人才的。因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要共同实现祖国和各民族的彻底解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学院于1952年3月在南宁成立,始称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校址在南宁博爱街二邑会馆。1953年改称广西省民族学院,并迁往市郊西乡塘现址。1958年3月改称现名。建院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校园绿树成荫,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横贯校园的相思湖象一条玉带镶嵌在林海之中,风景幽雅、清静,是各族学生读书做学问的理想环境。广西民族学院是随着广西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52—1960年是以培养和培训政治干部为主的时期。为适应广西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新闻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新闻教育事业始于1953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的新闻编辑科。比较正规的民族新闻教育,则是1961年创办的中央民族学院新闻研究班。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央民族学院创办学制为四年的新闻专业,至1998年已有14年了。14年来,中国民族新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科建设和专业论著日臻完善丰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同时,不少民族地区院校也设有新闻专业,更为中国民族新闻教育事业增添了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2.
宗群是延安民族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的参与创办者和主要办学负责人。在长期的民族教育实践中,宗群不断总结民族院校办学经验,探寻民族教育发展规律,形成了其办学理念,对于当下民族院校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而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广西民族学院日前正式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该校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9年定名为广西民族学院。经过54年的发展,广西民族大学现已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学科门类较齐全、特色优势明显的综合性民族大学,并由国家民委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该校设有16个学院,2个一级学科和4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0个本科专业,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8.8万余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技…  相似文献   

14.
美术系在前进美术系美术系的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建立于1959年3月,1983年独立成系。美术系自成立至今,就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为目标,着重研究和发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遗产,培养热爱和熟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诞生以来,共计开办了13所民族学院,各学院从开始只有民族干部培训班逐步发展为有干训、本科、专科、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多科高等学院。截止1988年,13所民族学院已有100多个教学单位,约有150多个专业,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1500人,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数2.3万人,已培养的专科与本科毕业生达15万多人。经过民族学院培训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4,(12B):38-38
范宏贵,祖籍广西,1934年生于云南。1959年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研究毕业,现任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所教授,学科带头人,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兼职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广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1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1993年4月21日上午,全国民族学院书记、院长会议在楚雄师专雁峰精舍开幕。 国家民委副主任图道多吉、国家民委教育司司长塔瓦库勒,中央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周兴建、副院长朱玛洪、以及西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宋耀禄、院长马麒麟,西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苏克明、副院长林远志,中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韦思顼、副院长彭英明,西北第二民院党委书记李恒昌、院长李增林,东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赵安君出席会议。我州党、政、军领导罗正富、杨洪金、王克文以及师专校长张毓吉、校党委书记李承先等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8.
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院承担着为高等学校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2月2日至5日,“国家教委中央民族学院文科文献信息中心成立大会”在中央民族学院召开,与此同时还举行了“文科文献信息工作研讨会”和“全国民族学院研究生教育协作会”。会议的主题正如中央民族学院哈经雄院长在开幕词中所指出的“希望通过‘中心’成立大会、研讨会和协作会,进一步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和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进一步促进图书馆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共同办好民族高等教育而努力”。会议得到了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北京市民委、北京市高校图工委等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国家民委副主任图道多吉同志,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兼文科文献信息中心领导小组组长王镭同志和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市民委、市高校图工委等有关单位领导同志及代  相似文献   

20.
“七五”规划要点中指出“到本世纪末,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事业的基本目标是:形成与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发展相适应的,以学科文献情报中心为骨干的多功能、多层次、高效率的综合性学术情报系统。……要以积极开发文献情报资源,发挥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为中心,改革和健全图书情报管理体制;抓紧文献资源和学科文献情报中心的建设……”。为贯彻规划要点,结合民族教育改革的需要,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决定在中央民族学院筹建全国少数民族文献情报中心。中央民族学院地处北京,是一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图书馆已有40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