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著名作家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不只是孙犁个人小说风格的呈现,而且是指一种具备了独特审美品质的作家和小说群落的总体风格。本文通过考察“荷花淀派”中坚代表者孙犁的心路历程、小说创作,阐述了“荷花淀派”的形成过程、风格特色及现状。  相似文献   

2.
据说曾有人问过沈从文小说该怎么写.沈从文的回答是“贴着人物写”.此答案颇含传统史学家“实录”的概念: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前几时偶又翻得孙犁的《荷花淀》,发现他亦谙此道。与他同时代的革命小说家——确切地说.“革命宣传小说家”更合适些——现在多半走人文学史成为标本者居多.独有孙犁的虽打上“革命”标签的小说至今尚能让人回味深思.存有生气.恐怕也与他作品中的相对实录有关。  相似文献   

3.
《荷花淀》与《百合花》艺术风格的异同姜波《荷花淀》与《百合花》两部作品创作年代,写作背景有所不同,但作品在艺术风格方面有某种程度的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通过两部作品的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领略孙犁和茹志鹃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的异同。1.演绎时...  相似文献   

4.
蜚声于中国现当代文坛的散文家、诗人、文学理论家、著名小说家——孙犁,以其作品的突出质量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孙犁的所有创作中,尤以《荷花淀》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赢得众多读者的青睐,独领风骚于中国现当代文坛,乃至在孙犁周围形成了一个较有影响的“荷花淀派”。 孙犁和他的作品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呢?究其根源,是在于孙犁的创作有他自己的一贯  相似文献   

5.
《荷花淀》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是一部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将革命斗争生活诗意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多层次研读孙犁的《荷花淀》,寻觅《荷花淀》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探析这篇诗化小说诞生的文化动力依据——孙犁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感知孙犁思想深处那悠扬的传统神韵:以儒家情怀关注国难,以和谐之道反映现实生活,以浪漫的笔触书写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6.
苏雪林凭借成名作《绿天》和《棘心》,赢得了“闺秀派女作家”的声誉,运用精神分析学说中“梦文本”与“潜文本”相关理论,指出苏雪林早期散文创作集《绿天》的伪“女性气质”。通过对《棘心》的创作意图、创作手法和美学风格的分析,指出苏雪林早期创作与“闺秀派”不仅相去甚远,而且呈现出阳刚、雄壮之气。  相似文献   

7.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学史的误会。《棋王》的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文《荷花淀》里的一句话“可慌呢”的“慌”字,应该作何解释?查首次发表《荷花淀》的延安《解放日报》,以及后来收入《荷花淀》的孙犁的小说散文集,有关的一段原文是这样的:“可慌(高兴的意思)呢,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括号里“高兴的意思”是作者所注。一九八○年第二期《天津师院学报》发表的袁振声同志《漫谈孙犁作品的语言风格》一  相似文献   

9.
走出小说教学套路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研究文本体式,解读每篇小说的独特性,即作家的个性化创作风格。“寻根文学”派作家阿城擅长笔记体小说创作,主张发掘“世俗文化”和“古典诗”两大资源,将古典诗歌建构意象的手法运用到笔记体小说创作中。以《溜索》为例,引导学生探究阿城运用渲染、白描、对比等手法建构意象,凸显人物精神风骨,有助于学生理解其营造笔记体小说“诗的意境”的个性化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主题思想主要宣扬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塑造了一个即使失败依然保持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小说在语言‘上具有简洁的风格,《老人与海》发展了其简洁的“冰山”理论创作说。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孙犁,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焕发热情,重新执笔耕耘,短短几年间,创作了大量的杂感、小品、回忆、短评、序跋等散文品类,先后结集成《晚华集》、《秀露集》、《耕堂杂录》、《澹定集》等。这些散文新作与作者早期的作品相比,风格变化很大,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深刻的哲理性。下面试就《晚华集》作些分析,以看孙犁散文的哲理特色。  相似文献   

12.
就小说的“写实”性而言,当代的小说家在创作的观念上与“五四”时期叶圣陶小说的创作观念有明显的不同。有鉴于此.该文从小说的叙事艺术与表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叶圣陶小说的“写实”艺术与“写实”风格对于当代写实小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蕴含的战争小说的另类风格。这是一次基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又高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的艺术鉴赏活动。故此,我们有必要探寻激发学生乐读、善读、善品孙犁《芦花荡》浓厚兴趣之策略。一、灵动导入,诵读品鉴文本孙犁的《芦花荡》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战争小说中具有另类特质的、颇具艺术张力的语言艺术。因为在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她一改20世纪80年代的语言风格而追求语言的“抽象化”,去实践其创作理论。论文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了《长恨歌》如何运用抽象化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化的形象的。  相似文献   

15.
黄修己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是一部构思新颖、实证严谨的好教材。但其中几个问题值得商榷。其中,以“四大绳索”的压迫概括祥林嫂悲剧原因不准确;认为《我的恋人》无具体所指是不妥的;对“战国策”派定性为政治派别是欠妥当的;对“无名氏”的创作介绍过少,评价过低;对沈从文等的创作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6.
但丁·加布利尔·罗赛蒂是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在他从事绘画创作初期,曾创作过以宗教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为数虽少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油画《圣母玛利亚的少女时代》,进一步认识拉斐尔前派和罗赛蒂的创作原则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从佛教的角度关注现实,体现人生的“多苦”意识,是许地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本在对许地山小说创作“多苦”意识的成因、具体表现以及“多苦”意识与佛教中的“多苦现”之根本区别的论述后,指明了作家坚韧执着,积极向上、奋斗不懈的求存精神和积极的现实意义、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张崴 《华章》2013,(28)
池莉的《烦恼人生》是新写实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写实风格的、是一部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并直接反映出普通人民普通生活的通俗小说。文章在表现内容上、人物塑造上和写作风格上等方面都采用了一种“还原生活”的新写实创作风格,来表现这种“真实”。  相似文献   

19.
孙犁把自己的创作定位为对真善美的书写,而他用力甚多的对根据地的革命及战争的描写也就成为“美的极致”。观诸革命带给华北农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难理解知识分子从启蒙走向亲近革命的心路历程。而在“告别革命”的时代语境下,重读孙犁的小说则为理解革命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林徽因(1903-1955),又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上世纪30年代曾从事新诗、小说创作,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作风格委婉细致,讲究韵律,富有音乐性。这里所选的诗歌《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