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杜思民 《焦作大学学报》2007,21(1):37-38,43
景点(区)名称属于地点名称,但其作用与一般地名(行政区划名)并不完全相同。它不仅表示一一对应的地点存在,而且还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人文信息。在对景点名称翻译时,人们一方面应遵循“音译为主,适当意译,照顾通译”的地名翻译原则,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以达到人们通过旅游进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景点(区)名称属于地点名称,是特定景点(区)的标志,具有提示性、指示性等功能,但它与一般地名并不完全相同,往往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作为景点(区)的核心要素,旅游文本英译中,景点名称的英译是很重要的环节,是景点介绍文本翻译的点睛之笔,翻译时既要准确理解源语基本信息,还要传达其特定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要采取"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充分传达源语语义和文化色彩,达到的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46):150-151
名称,是一个旅游景点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景点名称是集"识别、指向、诱导"三个功能于一身的一种特殊地名。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景点名称的翻译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西安市"大雁塔"名称翻译的实例,通过分析景点名称的特殊性以及翻译理论上的不同观点,分析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的名称翻译。希望本文能为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地名是人们赋予地表特定地域空间或地域实体的名称,是一个区域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广泛应用于日常的交际领域,如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景点名称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中英地名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存在翻译不对等的情况,以致教师很难有效开展地名教学,学生也难以理解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由胡芳毅、熊欣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英人名地名的特点与翻译》一书中提出:地名既有通名也有专名,并且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地名包括旅游景点名称中凝聚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按照惯例,地名的翻译通常用音译法。为了避免地名中文化内涵的流失,在翻译的过程中,可采用意译法、音意结合法。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瘦西湖公园,其景点地名翻译良莠不齐,应切实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根据景点名称的构成和功能,从文化传播角度对景点名称的翻译提出相应策略。对"以形命名"或"形神结合"的景点名称采用直译法;对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命名的景点名称用意译法;而以历史人物或普通地名命名的景点用音译法;对专名、通名都是单音节组成或隐喻命名的景点名称可采用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发现<昭通旅游导游词>中的非景点地名翻译存在译名拼写错误、内涵把握不准、译名不符合规范和译名不统一等四类失误.运用注重地名内涵、准确传达信息;地名英译地道规范;发挥译语优势、注重读者效应等策略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失误,实现非景点地名翻译时地名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8.
在适当的翻译场景下,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的图片、地图、视频等多模态信息进行跨模态信息检索,可更有效地确定一些楼宇、景点、活动名称等专有名词的译法,帮助辨析易混淆的术语,加深对所翻译概念的理解,查找生僻地名等。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点名称犹如景点的广告牌一样,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支撑,以中国山西首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旅游宣传册为例,分析了景点名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总结了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山东周村古商城收集到的店铺简介为例,分析了店铺简介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景点简介翻译时如何进行信息的增与舍:景点简介较景点名称相比,可以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在其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信息的增与舍。增与舍的标准取决于该信息在原文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国内风景区景点名翻译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以武夷山风景区为例,简要分析了景点名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由,讨论景点名梯级翻译标准,论述景点名翻译相应的5大类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语翻译其实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需要译者从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其文化内涵,从而将旅游景点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国外游客。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以衡阳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为研究文本,探讨了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语翻译,以期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对促进河南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十分重要。在对有英文介绍河南旅游资源的主要网站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网站上的译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名称翻译不统一,拼写和语法错误大量存在,忽视语言差异和度量衡的翻译不标准。结合旅游产品介绍的特殊要求,提出应该加强对景点名称英译的规范化管理,用阐释或删减的方法使译文能更好地为目标游客所理解。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的繁荣依赖于高质量的旅游资料译本。而旅游景点名称则是旅游资料中文化内涵最集中的部分。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旅游景点的中国文化特色。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并运用意译、省略、音译加补偿等方法译出名称中的文化内涵,能起到吸引异域文化背景的游客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突出文化内涵的景点名称翻译对旅游资料翻译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西省数个主要风景名胜区的景点名称和公示语为实例,探讨了景点名称和公示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江西省风景名胜区景点名称及公示语英译策略与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10年来旅游英语翻译文献,从研究方向和研究视角两个角度加以归类,总结旅游英语翻译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近10年,旅游英语翻译呈现以跨文化交际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语用学理论为主导,并逐渐过渡到采用一些新视角,新方法以及旅游边缘领域的研究。但对导游词的翻译、民俗宗教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还很欠缺,对跨文化交际和功能目的论的研究缺乏深入性,并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起源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表现为一种文本理论,依运作层面的不同可分为宏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微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文章主要应用宏观互文性,分析了杜甫草堂几处景点名称的英译。宏观互文性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为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提供了一种颇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杭州西湖景点名称英译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景点宣传语及名称的英译一直饱受关注。很多研究者从包括功能目的在内的不同视角对景点英译做了考察及研究,并提出景点宣传语翻译的可行性建议。本研究旨在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将焦点集中在由适应和选择构成的翻译过程和三维转换为主的翻译方法上,对杭州西湖景点名称英译做出解读,并适当提出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9.
标识语主要用来传递某种特定信息,以唤起人们的注意或向人们提出某种要求。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英语在中国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和重要,到中国游览参观与交流访问的国外游客也逐年增加。为适应旅游业需要,不影响外国游客对各景点特点的了解,在使用标识语时必须简明扼要、用词贴切并且文体得当。  相似文献   

20.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中国译学理论带来新的活力,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适应与选择的过程,即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对国内著名景点名称的误译进行了分析,并以"三维"为原则,提出选择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