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旭 《传媒》2021,(2):75-77
微电影广告是以品牌或产品的商业推广为目的,最终是为了让受众认可广告片中的产品,而微电影广告是否与受众心理特征相符直接决定了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接受效果.诞生于2019年春节季的《啥是佩奇》的微电影广告片就凭借着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成为当时刷爆朋友圈的"爆款"短视频.微电影广告只有基于受众的心理来进行创作,"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提升受众的"使用"效果,才能在"贴满墙纸"的屋子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模式,从AIDA、AIDMA到AISAS的理论梳理.结合信息时代的现实,揭示了受众对广告信息解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由于信息环境的复杂,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心理变化,受众在产生需求进行决策时,收集信息渠道也因此变得复杂与多样.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必然要求广告主在传递信息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根据这一变化,文章提出受众对广告信息接收的新理论范式AMSA,并根据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AMSA范式,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郭颖 《新闻知识》2013,(3):36-37,91
有艺术形象的信息会更容易让受众理解,便于受众记忆。要扩大广告的艺术表现对受众的影响力,就要使广告的表现艺术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唤起受众的潜意识需求,满足受众的个性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从而使品牌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受众心理机制与广告劝服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鹏  柳珊 《现代传播》2002,22(1):108-110
受众心理机制直接影响传媒广告的劝服效果。受众处理广告信息的心理过程分为边缘路径和中枢路径。前者在受众的“动机 -能力 -机会”心理指标较低时效果显著 ,后者在该指标较高时效果显著。与此相对应的是两种基本的广告诉求方式。其中感性诉求方式强调“典型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以此对受众施加心理暗示 ;理性诉求方式强调商品的性能优势 ,满足受众既存的认知期待。不同的商品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心理机制的不同确定诉求方式。  相似文献   

5.
植入式广告在西方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同。我国的媒介中使用植入式广告的时间并不长,很多受众持逆反心理。本文在对植入式广告进行简介和分类之后,通过建立植入式广告的心理学模型,进而从社会心理以及个体心理中的认知、态度以及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对受众的逆反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琼  李秀琴 《新闻前哨》2013,(12):92-93,104
媒体广告价值,无论对广告主还是对广告媒体本身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敏感的问题。本文拟就受众广告价值呈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针对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模式、消费心理等受众消费的问题,总结出受众广告价值评价的依据,对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在广告活动中的媒体选择,以及媒体本身的建设和长久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受众心理之一种,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在大众传播中,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情绪或抵触情绪^[1]。广告往往是要向消费者传播商品、服务信息或者一种观念,而这种信息和观念又常常是消费者不熟悉的。广告目标受众总是拿着盾牌面对广告的,尤其是在广告诉求与他们既有的观点冲突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告行业的迅猛发展,商品的竞争演化成了广告的竞争,而铺天盖地的广告使受众渐渐地产生了回避心理。本文从广告本身、受众传统观念、信息量等方面对受众回避心理进行初步探究,并作出未来广告将向隐蔽性、艺术性及娱乐性趋势发展的预见。  相似文献   

9.
代夏 《新闻爱好者》2012,(13):81-82
软文广告是以文字见长,为促进企业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一种宣传性、阐释性的文字广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广告是一个说服受众的传播过程,而软文广告又是在关注、把握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以一种更为巧妙、隐蔽的方式传达信息,实现有效传播。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以软文广告运用的说服策略为切入点,基于受众的角度来探讨软文广告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在中国渐渐盛行,广告商的青睐和受众的反感让中国的植入式广告显得十分尴尬。笔者将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这一问题,用逆反心理原理和选择性理解原理分析"非融入性"植入式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干扰;用单纯性接触理论,隐性宣传的心理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心理机制和记忆原理分析"融入性"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积极心理效果。预防引起受众的反感,是植入式广告必须解决的难题。解决之道就在于了解受众的心理,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植入式广告真正融入节目,在节目中展现自己的魅力,发挥植入式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在形式上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1.
广告受众在广告传播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广告娱乐化的受众接受过程的分析和思考,解析受众对娱乐化广告的表层接受、深层接受、意义建构驱动品牌印象及购买行动产生等方面所具有的接受心理特征,试图在受众知性、情性的娱乐选择和广告诉求引导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理解通道,达到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受众的角度,基于6个城镇的1736份问卷调查,对广告的社会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受众对广告的社会效果的评价不高,人们对广告产生的社会效果持不太满意的态度.不同居住地、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受众对广告社会效果的评价上有较显著差异.在对基于受众评价的广告可信度考察中,发现广告传播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并在讨论中,推导出广告信任的评价与研究,乃是平衡广告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中间值.  相似文献   

13.
当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广告,受众便开始渐渐对其熟视无睹,而保持浏览,则成了最普遍的媒介接触习惯。广告的强命中率已然减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泛广告时代的悄然来临,受众的特征更加难以把握,因此,对于广告及其受众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理论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比较并列举出实证范例,发现泛广告时代的受众环境与受众变化,重新审视广告与受众的关系,为新时代的广告商及广告受众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现代媒介传播行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调试>课题调查数据为依据,从不同经济带的角度入手分别从受众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对广告的信任程度、广告的影响力、对广告民族文化的认同等四个方面来对新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不同经济带下的广告受众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得出新疆广告业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和发展空间,并根据不同经济带下广告受众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洁 《新闻爱好者》2011,(19):81-82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在中国渐渐盛行,广告商的青睐和受众的反感让中国的植入式广告显得十分尴尬。笔者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这一问题,用逆反心理原理分析"非融入性"植入式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干扰;用单纯性接触理论、隐性宣传的心理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心理机制和记忆原理分析"融入性"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已得到越来越多广告主的认同,随之而来网络广告的投放量近年也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充分分析和研究受众心理,制定更加精确、高效的广告传播策略,对于提高网络广告在整个广告市场中的占有率、提高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彭扬 《东南传播》2014,(6):136-138
视频网站不仅拓宽了受众消费视频的传播渠道,也为广告商提供了投放广告的新平台。视频网站与广告商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实现双赢的目标。但是插播广告的传播方式在影响受众观看情绪的前提下,也影响着广告的实际投放效果。本文期望通过以受众对网络视频中插播广告的满意度为切入点,对插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进行量化研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时代下广告受众心理发生变化,县域传媒广告只有抓住消费者心理,进行广告创新性发展,合理采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才能有效实现县域广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告如何充分利用受众“眼球”?从广告媒介自身属性人手思考.不失为方法之一。根据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强弱,广告媒介可分为主动媒介和被动媒介。所谓主动媒介,是指媒介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非常强,能够把其承载的广告讯息主动地推(push)给消费者,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接受,如电视、广播等受众完全可以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此类媒介所传达的讯息.在不自觉中受到广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巩明 《记者摇篮》2001,(10):31-31
广播媒体是一种声音媒体,也是广告信息传递最快的媒体之一。由于广播媒体同时还具有对突发新闻进行同步传播及不用文字做载体传递信息,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和极强的亲和力等优势,所以,广播媒体的广告经常被广告主及企业选用。这种以声音为主体的广告形式决定了广播广告只能通过对受众听觉的吸引而唤起人们的注意、兴趣和感知,从而发挥广告的作用。因此,广播广告的声音的魅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