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明  苏建功 《山西档案》2012,(Z1):146-147
备份档案是从档案保护和安全着想的,档案安全从内容来说涉及到四个方面,档案实体安全,档案信息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和馆室环境安全。核心是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备份档案通过完整迁移的功能,保留了原始记录的内容,因而使档案馆提供的档案材料可起到凭证作用。  相似文献   

2.
动态简报     
正顺义区档案局开展档案安全保管工作检查近日,区档案局对人力社保局、广电中心、天竺镇政府等单位的档案安全保管工作进行了抽查。档案局行政执法人员采取查阅文件材料、现场检查的方式,对上述各立档单位就制度落实;档案室的安全;档案保管保护设施、设备的配套情况;档案实体、档案信息及档案网络的安全等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区范围内予以通报。(张琳)  相似文献   

3.
何振  蒋冠 《中国档案》2005,(5):26-29
为进行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研究,笔者以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问卷抽样调查的形式,向全省14个地级市(治自州)、138个县(辖区、县级市、自治县)等发放了市问卷50份,其中省级档案馆1份、市级档案馆14份、县区级档案馆35份,收回34份(其中市级档案馆9份,县区级档案馆25份)回收率为68%。从收回问卷的情况看,覆盖了湘东、湘北、湘西、湘南、湘中等地,覆盖了市、县(区)各级档案馆,调查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本情况。一、问卷统计与分析(一)关于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4.
当今,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实体档案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做好实体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笔者认为:首先要厘清实体档案管理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其次要弄清档案馆(室)在实体档案保护与信息化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三是档案馆(室)应在实体档案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交互并存中赢得主动。任何一个时期的档案记录与管理方式,都与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相适应,电子档案同样是档案存在的一种形态,同实体档案还有一个长期并存的过程。因此,我们对实体档案不能轻易言弃,而要注重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不同形态的档案管理中,确保实体档案安全和信息化条件下档案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库房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们对福建省84家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库房现状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并对其中21个单位的档案库房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着重对档案库房位置朝向、库房围护结构、设备配备、不同类型载体档案的保管状况、档案安全保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调查中发现一些单位在档案库房设计,添置档案保管设备,档案安全保管,档案库房消防设施配备及温湿度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档案库房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是档案馆或档案室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档案馆(室)库房温湿度与档案馆所处地理位置、外部环境条件、库房条件与调控手段、调控设备的配置与使用,有着直接关系。已建成的档案馆,在地理位置、外部环境、库房条件已经相对固化的情形下,调控手段、调控设备就成为影响档案馆温湿度的关键因素,对馆(室)藏档案的安全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各国档案馆都制定有严格的温湿度控制标准(见表1)。国家档案局1985年11月23日以国档发〔1985〕42号通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济源市9个镇340个行政村档案安全保护设施配备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农村档案安全保护工作的状况与原因,发现了农村档案安全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今后加强农村档案安全工作的思路,以期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档案》2007,(3):31-32
李玉虎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增刊上撰文说,我国档案盒、档案柜厂家较多,使用档案盒、柜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护档案,特别是档案盒。紧贴档案,涉及档案的安全,与档案是否能耐久保存息息相关。但是,厂家的档案盒、柜进入档案馆、室的库房之前未经过任何检测,种种迹象表明,不经检测而进入档案库房的档案盒、柜,完全有可能带人对档案极其有害的因素。我们调查了某地档案库房发生的三次虫情,都是由新买的档案盒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动态简报     
《北京档案》2022,(2):63-64
<正>东城区档案馆查档大厅接受安全检查前不久,区档案局相关负责同志到区档案馆查档大厅进行了实地检查。检查主要针对档案、资料查阅利用的制度、手续、程序,查档室设施设备的使用的运转情况,接待人员、接待环境在疫情中提供档案的消毒卫生状况,目录室现有目录实体的安全完整以及保管环境等逐一进行排查,确保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绝对安全,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东城区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可靠依据。(东城区档案馆)  相似文献   

10.
档案馆库是保管档案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档案馆库建设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并要注意选址以及四周环境的保护。档案实体以及信息资源的异地备份是档案的保护的重要举措,档案安全隐患报告处理是避免档案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引入档案安全风险评估领域,在识别风险要素、分析要素间动态关系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档案安全动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从而为档案部门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消除安全隐患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信息传真     
徐州对全市档案安全进行专项检查4月12日至20日,徐州市档案局分别对五县六区档案局(馆)档案安全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涵盖了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消防、保密等安全工作制度、安保设备设施、计算机的安全使用等情况。从检查情况来看,受检各县(市)、区档案馆档案安全制度落实到位,档案安全保管条件有所改善,设备配备和运行情况较好,温湿度控制、消防措施基本符合要求,未发现档案虫蛀、鼠咬、霉变情  相似文献   

13.
"库房档案‘倒架’"和"为某类档案预留架位空间"是文章关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其实是档案实体在库房"空间"管理中如何优化、合理配置的问题。通过档案库房管理工作的反复实践后认为:档案实体在库房中的合理上架与排架,可根据档案馆(室)的规模,选择以最小的档案保管空间单位——格、架或库对某一类档案以"小集中"保管的形式进行顺序排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档案"倒架"和"预留架位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资源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可能性的评估,是档案安全风险防范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文化、制度、组织、权力、舆论等一系列动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强有力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动力机制,从而有效地推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兰台内外》2016,(4):2
8月18日,吉林省委常委、秘书长张安顺到省档案局(馆)专题调研档案工作。在省档案局(馆)长杨川陪同下,实地察看了档案保护技术室、档案库房、日文档案翻译室、《铁证如山》展览等,详细询问档案业务工作情况,并与局(馆)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6.
陈秀丽 《湖北档案》2014,(11):14-15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档案事业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已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需求,而与此同时,档案安全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风险。目前,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是能够对档案安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的将安全隐患消除。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是评估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实体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日对河南省濮阳县125个建有基层档案室的单位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并引发了一些个人思考. 1 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重点是105个县直单位和20个乡(镇)档案员(125人),还有部分单位分管副职、股长及40个农村干部;调查内容包括档案员基本情况、档案室基本情况、企业与重大项目建设档案工作情况、乡镇与村级建档情况等四大方面;调查方式是实地统计查看、填写统计报表和座谈三结合.调查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风险评估是以实现安全管理为目的,应用安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管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安全管理发生事故和隐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档案安全风险存在于档案形成、管理、利用与保护的各个层面。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是消除档案安全隐患,加强档案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以档案库房、档案实体为目标的档案保护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控防能力也达到了相当水平。随着档案数字化的进程加快,如何做好电子档案保护问题,成为研究电子档案保护的主要方向。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对象,是从数字信息的特征出发来确定。以数字信息档案为主的保护技术,应以强调维护信息的可靠完整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探索数字信息的完整、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法规体系,其目的是保持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涵义入手,对元评估开展的必要性、主体与模式、内容、方法及程序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搞好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的相关建议:积极推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和元评估的研究与实践;加强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再评估;重视评估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