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乐 《当代体育科技》2023,(33):124-127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代表,在新时代我国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重要场地,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为研究新时代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路径,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健身气功为例,对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展开了研究。研究认为,新时代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迎合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当中,还存在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健身气功师资队伍、积极编创健身气功教学教材、创新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拓展健身气功的宣传渠道等方式,来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健身功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健身气功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策略分析。研究表明:健身气功步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孟慧丽 《体育世界》2011,(8):98-100
文章对普通高校开设健身腰鼓课现状、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普通高校开展健身腰鼓课程,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健身腰鼓契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便于普及,开展的可行性强。健身腰鼓在普通高校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余暇体育健身方案的构建展开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构建有效的大学生余暇体育健身方案,使健身方案能成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全面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研究全面分析了大学生余暇体育健身的特点,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大学生余暇体育健身方案的制定以及组织管理与实施,对于大学生体育健身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创新适逢我国全力进行健康中国建设和迎接北京冬奥会举办,必然加快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和冬季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拓展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冬季体育教学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冬季体育教学中要促进运动项目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冬季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掌握冬季体育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坚持锻炼、养成运动良好习惯和爱好体育的行为.构建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长效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与"互联网+"国家战略交汇一体的背景下,"互联网+体育"的实践-运动健身与APP平台的结合成为了校园新的流行元素。大学生健身水平关乎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利用运动APP提高大学生健身水平是体现学校体育教学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形式,代表了学校体育文化新氛围。鉴于此,研究中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常用的运动健身类APP服务的内容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利用运动APP提升大学生健身水平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期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化、均衡化的运动健身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健身气功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运用健身气功的心理调节作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校健身气功教学应充分发掘高校的有利条件,采取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徐哲 《新体育》2023,(18):13-16
随着“全民健身”“体育产业规划”“健康中国”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体育行业创新不断涌现,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正在重塑大众对体育需求方式的转变[1]。为此,本文在宏观把握互联网与体育健身服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以滨州学院为个案,对滨州学院校园健身服务现状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综合运用体育发展战略与健身专业知识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模式,旨在创新校园健身服务理论的研究,积极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融健身、技击、观赏于一体,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一项体育文化运动。武术运动世代相传,长盛不衰,与时俱进,尤其在文化和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文章论述了武术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健身及文化价值,进而提高其专业及文化素养,最终为促进其形成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西方传统体育特征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尝试性地说明了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象所具有的阴柔特征及其成因,探讨了健身气功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实地调查和走访座谈等方法对全民健身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认为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分布广和独特的健身优势迎合了全民健身战略的需求,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培养了民族情感,维护了民族团结,也培养了全面的健身技能,有利于终身健身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展开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和模式,形态和价值、危机和转型以及其体现的"日常生活世界观"的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其健身和娱乐的作用特点将继续存在并继续发展,且其发展无需沿用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走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和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要挖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自身价值,发挥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武术将率先踏入奥运舞台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走融合和超越之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中国化了的健身操"运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内涵,在时尚、快乐的音律和动作中融合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理念,使其更贴近我国人民群众。在倡导全面健身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民族健身操,其推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东西方健身文化比较、女性健身身心需求、学校体育和大众传媒作用、体育健身的商业化运作四个方面对瑜伽在中国流行的现象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印度瑜伽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意为瑜伽能持续性流行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中华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各异,既有技击类运动,又有休闲娱乐类运动、养生健身类运动,经过世代传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进行分析,结论认为: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要在保持自我民族传统体育的立场和身份积极创新的同时,确立在学校体育中得到应有的开展,这对于丰富学校体育内容,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体育事业和健身休闲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将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健身休闲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体育事业内涵发展以及创新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路径的重要要求。基于此,该文以张家界市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传承及健身休闲产业开发为研究对象,对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传承与健身休闲产业的开发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展开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和模式,形态和价值、危机和转型以及其体现的"日常生活世界观"的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其健身和娱乐的作用特点将继续存在并继续发展,且其发展无需沿用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跃  顾久贤 《精武》2012,(29):79-8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而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生力军的大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又加之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文化课程教育,而对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忽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在我国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探讨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离不开民族文化生态文明.以“美丽中国”为视域,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的本质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指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要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要关注我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协同发展.同时着重研究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指出:“美丽中国”构建下,我们要通过打造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圈、创造中国式健身体育、构建生态型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开发大众化民族竞技体育、拓展校园民族特色体育等主要路径,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