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尚林 《文教资料》2010,(28):45-46
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如何运用新的平台对高职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目前大学语文施教者必须严肃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教学方式着手,提出声色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功利性的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定位,由于片面夸大了高职教育的功利性,使得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受到影响,因而导致高职大学语文教育陷入困境。所以必须从新明确课程定位,确立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真正走出困境,实现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大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课程,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积极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将人文精神教育和健全学生高尚品格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从改革大学语文课程的角度,对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做了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作为人文素质教育重要课程的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现状中却日趋边缘化。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本着"必须"和"够用"的教学原则,坚持"就业导向",突出文化素质教育;围绕自身特点,建构有影响、有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张扬 《陕西教育》2020,(6):17-18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需求,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科学的可行性。高职院校要加强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培养。任课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引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升学生德育工作水平,构建"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6.
人文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语文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堪忧,急需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对学生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明确课程的人文性定位,关注人的发展;以人文素养为内核、以语言实践为途径,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创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选择人文解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学语文"课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文章旨在重新审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笔者认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实施"大学语文"教学时,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课的边缘地位,甚至陷于被取缔的危机之中。通过对《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语文学科特性的解析,结合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问题,给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进行教学定位,并尝试提出大学语文在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大势所趋.大学语文应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完整的人格.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三生教育”以人为本,彰显人文,高职院校开展“三生教育”能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德技并修,助推家庭社会和谐发展,融入课程思政是“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三生教育”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大学语文的人文性高度契合。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既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也帮助学生涵育了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养是文科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构建文科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对"人"的关注,课程目标要实现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同步培养,课程内容要追求经典、高雅和具有理想的文字作品。在构建文科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实践中,应凝练课程教育理念,丰富学生职业化的文化内涵;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契合时代形成共鸣;教师主导,深度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学生为主题,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教材与文化是一对关系颇为密切的价值共同体,是一种天然的关系性存在。当代《大学语文》教材的定位是由"实体性"、"关系性"到"建构性"的转变。《大学语文》教材与文化之间的逻辑理路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双向建构性关系。这种双向建构性关系是文化不断地建构教材,教材不断地建构文化,教材与文化呈整合方向发展,其价值追求是提高大学生主体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地位却重视不够,文章通过对"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摆脱"大学语文"教学尴尬处境的途径,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主体,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把理想信念的引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更大化发挥"大学语文"课程集人文性、思想教育性及工具性于一体的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智成熟,助力其职业化道路健康前行,培育国家栋梁.  相似文献   

15.
以“兴观群怨”细析《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论语》中的"兴观群怨"理论解读文学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作用,说明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够新颖,教学内容陈旧。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营造和谐校园的作用,必须合理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选用优质教材,弃除《大学语文》教材的陈旧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在中小学阶段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而到了大学阶段,尤其是高职院校,没有考试的压力,语文教学就渐渐被"边缘化"了。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边缘化"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改变高等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问题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大学语文是一门融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高职学生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修养,奠定职业素质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在不断边缘化危机之中的大学语文课程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课,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高职院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及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条件,指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强调高职院校应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涛 《文教资料》2012,(20):48-49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课程。在高职院校专业与市场接轨、课程与就业同步的发展趋势下,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制约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大学语文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