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感恩是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共同的最深层本源.沂蒙孝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逻辑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沂蒙精神是沂蒙孝文化的时代体现.要实现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的完美整合,就要以宣传沂蒙孝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则可促进沂蒙孝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建沂蒙文化品牌是当代沂蒙人民弘扬沂蒙精神、发展沂蒙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沂蒙人民在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大环境中进行沂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时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形象。由沂蒙文化所凝炼出的红色精神,坚守初心、言出必行的诚信之风、务实之风及育人之风共同构成了沂蒙精神的时代特质,其中红色精神是塑造沂蒙文化品牌的核心特质,诚信之风、务实之风、育人之风是构建沂蒙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这四个特质是沂蒙人民挖掘沂蒙文化,塑造文化品牌的不竭动力,也是沂蒙文化在当代获得发展的新符号。  相似文献   

3.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形态学视野下,沂蒙文化是一种具有自己的结构和性能的形态。沂蒙文化形态的各种表现形态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了沂蒙文化形态的结构。沂蒙文化形态是具有沂蒙地区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态,具有渊源深远、地域性、多元性、多样性、经世性、开放性等特点。从历史地位看,沂蒙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沂蒙山区作为中国革命老区,诞生了著名的沂蒙文化。沂蒙文化包括沂蒙历史文化、沂蒙革命文化和沂蒙现代文化,是在乡土社会中孕育、成长起来的,熟人社会、家的伸缩性能、居民的政治理想等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及特点是沂蒙文化生长的土壤。不了解这样的乡土社会,就不了解中国,不了解沂蒙文化。  相似文献   

6.
沂蒙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蒙文化是有史以来生活在沂蒙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空间上界定,沂蒙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今临沂市、日照市以及沂沭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时间上界定,沂蒙文化历经了史前时期、西周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至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这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沂蒙文化的内涵,概括起来有:山东文化、经学文化、名士文化和东夷文化、古国文化、沂蒙革命文化。沂蒙文化有原生性、连续性和交鬲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7.
沂蒙精神伴随着沂蒙地区的成长与发展,是党和群众密切合作的产物。新时期沂蒙精神不仅应被弘扬,还应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助力。将沂蒙精神注入沂蒙品牌的塑造,是对党和群众的又一大挑战,而要取得这一事业的成功必须继续坚持党领导群众、群众积极参与的方针。在沂蒙品牌文化的塑造中,党和群众都应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视沂蒙精神为动力源、鞭策者,通过实践活动来塑造沂蒙精神在新时期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尤其是一种精神的形成,往往是该地区人民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活动长期积淀的产物。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她根植于沂蒙大地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沂蒙人民优秀传统文化品格的升华。刚直无私、清廉自守、精忠为国、仁爱孝悌等是沂蒙人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品格。沂蒙人这些堪为称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沂蒙精神赖以产生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9.
沂蒙精神是沂蒙经济、政治、文化的理性升华,需要以相对独立的学科为其理论载体。无论从沂蒙的历史和现实、还是从沂蒙的人格发展和精神弘扬方面看,沂蒙学的创立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沂蒙精神发端于沂蒙历史文化,形成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现代文化,是沂蒙灿烂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着最本质、最具特色的科学内涵及其强大的精神支撑价值和精神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中的三个词语:“检厉”、“貉子”、“娑”,可作进一步考证。“检厉”一词,诸家释义不够准确,且字义不落实,应从字义上作探求,特别是对“检”字的解析。“貉子”、“娑”两词,则可以方言为证,增添新的印证材料。此外,由“检厉”而涉及“行检”、“检节”、“检括”等词,由“娑”推及“数”,等等。  相似文献   

12.
殷浩是东晋中期著名的玄学名士,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与宗室司马昱结合掌握中枢政权,并积极北伐。但是由于自身的条件以及东晋政权的内讧和姚襄的反叛,北伐最终失败,自己亦被废为庶人,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用以更正和取代“六书”说的新造字法学说渐次形成,其中唐氏“三书说”之“会意”最为庞杂,难成其“类”,其造字“三个时期”的划分也不免陷入机械化。陈、裘两家的“三书说”都包含“假借”,是因为混淆了文字运用类型与文字构造类型这两种不同的类型。裘氏提出“记号字”和“半记号字”的概念,势必使得对于字形结构的分析因人而异,因书体而异,似无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严冰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91-295
成功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为余秋雨赢得了苣大的声誉,也使余秋雨将人生定位在民族未来文化建设的“建设者、引渡者和保护人”。通过分析“余秋雨现象”中的两种反差现象,认为相对于成为民族文化“引渡者”的“天之重任”,从为余秋雨赢得极高声誉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生命智慧看,给人以“身腰赢弱”、不堪重任的疑虑。尚需在“坚毅度”方面强化。  相似文献   

15.
施闰章号“愚山”,已为大家熟知。但“愚山”其号的由来及它的暗示涵义少为人关注。从中国人名、号特有的文化意蕴的视角;梦的暗示性启示;为人执着清廉,不谙权术的官品方面述解,其号有抱朴含真、执着儒道等暗示性意义。对理解施闰章的思想、官品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诗歌理想、诗歌效用、诗歌创作源泉等问题的阐述是俞平伯新诗观的基本内容。在诗歌理想观上,俞平伯主张“主义与艺术”并重,既秉持个性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又重视对诗歌创作思维的探讨;在诗歌效用观上,俞平伯强调作品的“感染性”,“以善为美”,重视诗歌传播的社会伦理效果;在诗歌创作源泉观上,俞平伯重视民歌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俞平伯的诗论有着明确的文学史观与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批评主体的人文关怀,他对新诗初创期的读者心理比较关注,能有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不容忽视的是,重视经验归纳的论述方式与其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背景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7.
论沂蒙名人文化在临沂“文化名市”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沂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产生了灿烂的沂蒙文化。沂蒙名人文化是沂蒙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沂蒙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到沂蒙精神等的研究上,缺乏对沂蒙名人文化的宏观性的综合性的研究.尤其是对沂蒙文化名人的挖掘开发利用的应用研究基本是个空白。通过对沂蒙名人文化进行较综合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临沂正在进行的“文化名市”工程献计献策:一是以沂蒙文化名人为主题,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二是城市规划建设要以文化名人要唱主角;三是整合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是一个善于思索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前到后有很大的变化。他近几年发表的《玉米》《玉秀》《玉秧》三部系列中篇小说,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其中,他对中国“鬼文化”的世俗性描绘与形而上思考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尖锐性、深刻性与现实冲击力。从中可看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飞跃及令人欣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就大禹故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形成了十余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大禹作为黄帝后裔,应为华夏族人而非西羌人,夏部族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地区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同时,近代大多学术大家认为大禹所划九州应为先秦时的“中国”,即现在的中原地区。而大禹生活的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环嵩山周围发现有大量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文化遗址,为大禹故里在中原、在嵩山脚下的登封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