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巾之重.我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我会认"、"我发现"、"我会玩"、"我会写"、"我真行"等学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识字,让学生摸索识字规律自主地发现识字方法,达到"教为了不教"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施建平 《考试周刊》2012,(25):41-42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激励学生与课文进行对话,从而发现他人,发现自我。叶圣陶先生说:"‘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在指导学生朗读悟情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说明了"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学习教学就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九九○年我有幸参加了兰州教育学院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培训班,在此期间学了许多新的理论,并系统地学习了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在叶老的理论指导下,我对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信心更足了,目标更明确了。 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用叶老的话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他半个多世纪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 叶老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叶老认为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能作文,“‘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这一思想是合乎教学规律的。尤其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今时代。要求我们现代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聪敏的并能自行深造的人。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培养能力这一原则。我学习了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后,体会到,不仅要学习叶老的思想,发挥叶老的思想,更主要的是发展叶老的思想。我要从叶老的教育思想出发,研究当前所面临的语文教学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492页)现代课堂的转型也在力求向着叶老所提出的"不需要教"的教育愿景努力着。如何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之境呢?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达到"不需要教"之境,必须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读《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的一篇文章《语文:要突破"术"的桎梏》,文中摘录了于漪先生半个世纪的教育理念:要实现语文教学以"文"育"人",让学生真正的"悟""道"了,语文教学才会最终走向"以‘道’驭教"的春天. 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连他这样的大儒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都深感无奈,要实现于漪先生以"文"育"人","以‘道’驭教"的终极理想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质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每个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突破了.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吕淑湘先生也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即如何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形成有效学习的能力呢?本文拟就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苏州是水的天堂,一方水土育一方名师,苏式名家叶圣陶的教育主张历久弥新。"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细细品读叶老的教育思想,不难发现,理想的教学观当为:不教之教。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课堂上我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一、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1.
一、目标启发的方法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学目标必须要明确。目标明确,是激发学习动机的诱因和调节行为的标准。目标明确,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望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形成正确的学习动势,产生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吕叔湘先生的"少讲多练""教学生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等语文教学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观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由此可见,吕叔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教育思想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我会认”、“我发现”、“我会玩”、“我会写”、“我真行”等学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识字,让学生摸索识字规律自主地发现识字方法,达到“教为了不教”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我会认”、“我发现”、“我会玩”、“我会写”、“我真行”等学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识字,让学生摸索识字规律自主地发现识字方法,达到“教为了不教”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愉快教育"思想,挖掘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圣陶论语文教育》178页)叶先生的这一教学思想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思想,渗透着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迁移理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了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运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不教之教"的教育思想,能够使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一定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这对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不教之教"教学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对叶圣陶先生"不教之教"思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意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以及对"不教之教"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对广大的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帮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行语文课改如火如荼、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之时,重温叶圣陶的教育经典著述就显得尤为必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对语文教学目的最简明、最深刻的阐述。叶圣陶于1978年8月在题为《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讲话中强调:"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  相似文献   

19.
自学能力,就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新课题的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并不断提高这种能力。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直就宣传这样的主张:“‘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总的原则。学生一旦形成了自学能力,就“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了,这是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孙琮和 《教师》2010,(27):88-88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说明了“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学习教学就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