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话是小学阶段教材中安排较多篇章的文学体裁,它是以想象为艺术形式,同时通过夸张、拟人等表现方法,塑造形象鲜明的人物,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们对于童话故事都是非常喜欢的。而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着主导者和参与者的老师该如何给自己定位,才能教好童话呢?本文就此来展开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高年级学生要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低年级学生能较完整的讲述小故事,高年级学生能抓住要点,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因此,课内外阅读和口语交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寓言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鲜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如何发挥童话和寓言对学生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晚年歌德自传性作品《诗与真》的创作动机,是通过回忆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尝试填补早年创作文学作品之间留下的空白。其中,第一部的第二卷讲述的是歌德六七岁的经历。战争和自然灾害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使年幼的歌德感到无助,他通过做手工和给同龄人讲故事而获得了一种成就感。《新帕里斯》是他此时反复讲述的一则童话。从其意象、主题、情节解析可以看出,这是一则仪式性非常强的童话故事,其中的"梦""更衣""门"和"说故事"隐藏有在当时语境下和作者个人生平背景下的仪式性内涵和人生价值。说故事具有个体认同的功能。讲述故事的能力——文学创作成就了歌德。《诗与真》的创作也是一次故事的讲述,不妨看作是歌德本人在经历一个仪式——回顾以往通过讲述以捋清、反思并再次"认清自己"。诚然,歌德每一部作品的创作都可看作是"认清自己"的仪式。《新帕里斯》——这一童话故事的讲述,也是在现实中不知所措的年幼的歌德意欲认知自己、确认自我从而认识世界、认识现实的心路历程,童话不只是一个男孩的奇遇,也是一种心理陈述和诉求。  相似文献   

5.
他自幼就喜欢读书.各种故事、童话、小说等书籍,在小学还未毕业时他就已经看过许多,这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也一直渴望着能有一本自己的书.于是,十几岁时他开始动笔写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数学小论文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习写的、以数学内容为中心的短小文章.其文体形式包括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等。其中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与体会;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是指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机地融合于故事、  相似文献   

7.
绘本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绘本中的图画能帮助学生读懂故事。优秀的绘本能使学生快乐地走进阅读,并让心灵和语言充满美好和诗意。《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听童话故事,有些孩子还能绘声绘色地复述著名的童话故事。基于这一点,我采取摆摆、说说、写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编童话。 1.摆摆。首先,我以和学生一起参加自编童话比赛的资格,说出自己想编的故事是《小灰兔智斗大灰狼》,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编的是什么故事。有的说:“我想编好心的小松鼠”,有的说:“我想编长颈鹿得救了”;有的说:“我想编小猴种树”;有的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阅读”中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如何让学生爱读童话,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突破口。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陈树铭 《新教师》2020,(3):44-45
在儿童文学的体裁中,童话是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方式来编写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童话虽然描绘的是虚拟的故事,但反映的却是生活中的道理。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难以理解的道理都可以用童话的形式来帮助理解。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讲解完童话文本后就把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要想办法用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意识到童话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以“童话体”进行练笔实践,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非常好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低年级“童话体”练笔的意义,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童话体”练笔实践。  相似文献   

11.
啊,小雪花     
以六角形的童话讲述自己我们是快乐的小伞兵我们是活泼的雪娃娃就这样开始了生命的故事以依恋的姿态扑向大地最强烈的念头就是回家在朔风的怒吼中展示自己在零度以下选择坚强我们是翩翩我们,产啊,小雪花@郑义成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中学生》2004,(3):4-14
回味与重温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童话.童话伴随我们长大. 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那些童话故事吗?它们通常以"从前……"开头,故事的时间与背景模糊遥远,文字纯净明朗,讲述人类的美好与幻想.当我们重拾年幼时读过的那些童话,天马行空穿梭在幻想与真实中,才发现原来童话留给我们的记忆是如此丰富,永远新鲜.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体裁。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阅读”中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由此,我们想到:让学生爱读童话,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正>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童话教学策略,借助童话教学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的要求。童话文本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占有较大比重。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童话单元,选编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四篇童话。这些童话以小女孩、植物、动物为主角,讲述了童话世界里的奇妙经历,或是伤感,或是快乐,或是引发深思。  相似文献   

16.
童话长篇《河马卡拉和他的一家》系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韩静慧于2007年出版、给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写的故事。童话系列以河马卡拉为主人公,讲述了卡拉和他的朋友们在家庭、幼儿园中发生的丰富又有趣的故事。故事叙写真实动人、引人入胜,在还孩子以本真同时,娓娓传递了作家所持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小鸭子回家》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的课文,这篇童话讲述了小鸭子在森林里迷路后回家的故事。本课教学设计我坚持以兴趣为先导,以讲故事导入课题,给学生设下悬念。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全新的栏目,是专门为普通老师开设的一个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栏目。本刊已经开设的“教育叙事”这个栏目,在性质上和本栏目有相似之处。但“教育叙事”更多的是讲述如何引导学生成长的故事,而“教师自述”则是要大家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老师在这块园地里讲迷自已的成长历程,讲述自己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9.
<正>四年级的教材出现了童话写作,重点让学生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从而把学生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童话的一些写作形式和有意思的童话编写方法。要写童话,我们得有纯粹的心灵、会想象的脑袋、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会飞翔的双手。学生用天真的心灵,用动植物代替人物形象,表达他们对诚实、勤劳、勇敢、合作和乐于助人等品质的喜爱和对说谎、懒惰、贪婪和自私等品行的厌恶。一个词、一个画面、一段音乐,都能触发一个想象故事。教师可利用学生喜欢和熟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数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当天数学课学习的发现、收获、困惑。同学们对于这样语数结合的形式,还挺感兴趣。后来随着学生到了高年级,我就让他们自己开始创作数学故事。数学故事内容实质上是属于理科性质的,必须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严谨和启发性。数学故事也姓"文",必须有浓郁的童话氛围。在实践中,我发现数学故事以它特有的形式,不拘一格的选材要求,灵活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数学平台,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