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因势利导     
【案例】前不久,听一位老师上《三只白鹤》,课堂中出现了一个意外:在初读课文后,教师问:这三只白鹤能不能找到大鱼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然后用“第__只白鹤__,因为__。”来回答。交流时,学生回答第一、二只都不能找到鱼,并讲了找不到鱼的原因,当说到第三只白鹤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学生说第三只白鹤也找不到鱼,理由是河边有很多柳树。  相似文献   

2.
《三只白鹤》是义务教材第二册的一篇童话 ,讲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故事。板书分两幅。第一幅“埋鱼记标志”,在讲读课文 1、2自然段时逐步引出 ;第二幅“寻鱼找方向”,在讲读课文 3、4自然段时逐步完成。第二幅板书在第一幅板书的基础上变出 ,或遮盖 ,或移动 ,或添写。出现在学生眼前的 ,始终只有一幅板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步骤是 :1.讲读完 1、2自然段 ,第一幅图已完成。师讲述“三只白鹤各自记住了埋鱼的地方。天色晚了 ,太阳下山了 ,三只白鹤也回去休息了。”边讲述边取下“太阳”图片。继续讲述“风伯伯一吹 ,白云就飘呀飘 ,飘到了很远很…  相似文献   

3.
因势利导     
【案例】前不久,听一位老师上《三只白鹤》,课堂中出现了一个意外:在初读课文后,教师问:这三只白鹤能不能找到大鱼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然后用“第只白鹤,因为。”来回答。交流时,学生回答第一、二只都不能找到鱼,并讲了找不到鱼的原因,当说到第三只白鹤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学生说第三只白鹤也找不到鱼,理由是河边有很多柳树。教师马上追问:大家说第三只白鹤能不能找到鱼?学生们都表示:找不到。这时教师开始紧张了,因为这和教材的本意不同,也和教师课前的预设不同。于是,教师想方设法要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自己的预设中来,告诉学生第三只白鹤…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一、认知领域  1.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5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结合课文理解3个方位词“底下”、“下面”、“旁边”的意义。  2.理解课文,明白一只白鹤找到了鱼而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从而初步理解“遇事多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的道理。  3.结合课文插图和有关段落教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使听、说、读、写能力协同发展。  二、非认知领域  1.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  相似文献   

5.
我教《三只白鹤》黄德生一、创设情境,强化审美情趣我在讲解时,边放录音,边利用投影把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讲“埋鱼”一段时,及时投映出《白鹤埋鱼图》:飘浮的白云,翠绿的垂柳,泛着波纹的河水,河边柳树旁三只漂亮的白鹤在埋鱼。这幅画面不仅提供...  相似文献   

6.
《三只白鹤》教案武汉市教研室柯玉静教学要求一、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哪只白鹤找到了鱼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的原因。使学生懂得做事要多动脑筋,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二、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  相似文献   

7.
牛蛙和白鹤     
在树林的中央,有一潭清澈的池塘。池塘四周是高高的灯心草,它们在微风中婆娑起舞,令人陶醉。这里住着庞大的牛蛙家族。春天,在每个温暖的夜晚,我们都能听到牛蛙们的合唱。“呱呱!我是池塘的头领!”一只硕大的牛蛙叫道,他正坐在睡莲的叶子上。“呱呱!我是池塘的头领!”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对岸回应道。“呱呱!我是池塘的头领!”池塘远处第三个老牛蛙也吹嘘道。这一切都被躲在附近的白鹤听到了,他已经好几天没吃到美味了。于是,饥饿的白鹤迅速地向第一只牛蛙冲去。受惊的牛蛙大叫着逃跑了,吓破胆的小牛蛙们也噼了啪啦地逃向…  相似文献   

8.
《教案》的一处值得商榷人教社东北朝鲜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语第二册教案》,第20课《三只白鹤》的一处值得商榷。课文基本内容是:三只白鹤找到很多鱼,吃饱以后,把一条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埋鱼的时候,第一只白鹤望望太阳,记住鱼埋在太阳底下...  相似文献   

9.
《三只白鹤》教学重点如何突破浙江纪育华《三只白鹤》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结尾留下一个悬念─—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说出理由,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突破这一重点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朗读和词句的训练。一、朗读感知全文1.朗读中识...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09,(7)
清清的小河边,住着一只美丽的小白鹤。小白鹤有个坏毛病——不爱运动,连多走几步路都觉得累!  相似文献   

11.
《三只白鹤》是一则深受学生喜爱的寓言,讲的是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晰、语言流畅,结尾还巧设一悬念——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正确回答此问并说出理由,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突出这一重点,真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呢?我认为,应该从课文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在理清线索,品析词语,领悟寓意上多下功夫,切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初读课文理清线索1.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回答出课文讲的是三只白鹤的一件什么事。2.指导学生观察三幅插图,分别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出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画的是三只白鹤在河边埋鱼,第二幅画的是它们在记标志,第三幅画的是它们朝着自己记的标志飞去找鱼。  相似文献   

12.
很多同学在解答“倍数”应用题时,由于没有掌握它的分析方法很容易出错。其实解答倍数应用题,要从关键句中分析出: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把标准的量看作1份,另一个量就相当于这样的几份。然后根据数量关系:1份的量×倍数=几份的量、几份的量÷倍数=1份量、几份的量÷1份的量=倍数进行列式计算。例湖边有12只白鹤,灰鹤的只数是白鹤的3倍,灰鹤有多少只?分析与解:灰鹤与白鹤比,以白鹤为标准,把白鹤的只数看作是1份,那么灰鹤就有这样的3份。现在已知白鹤有12只,就是知道1份是12只,求灰鹤的只数就是求3份数12×3=灰鹤的只数。12×3=36(只)。如果把…  相似文献   

13.
白鹤绣花     
一大早,白鹤(hè)就爬起来,要给自己的白裙(qún)子绣(xiù)一朵花。刚(gāng)绣了几针(zhēn),孔雀看到了,问她:“鹤妹,你绣的什么花呀?”“桃花。”“嗨,桃花最容(róng)易(yì)凋(diāo)谢,还是绣朵月月红吧!”白鹤听了孔雀的话,觉(jué)得有道理,便(biàn)把绣好的线拆(chāi)了,改(gǎi)绣月月红。正绣得入( rù)神,只听锦鸡在耳边说:“鹤姐,月月红花瓣(bàn)太少,还 是绣朵大牡(mǔ)丹(dān)吧!”白鹤觉得锦鸡说得对,又把绣好的线拆了,重(c…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会用生字“午、空、明、记”口头组词.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那只白鹤找到了鱼,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启发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三只白鹤》是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第3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三只白鹤在河边把吃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它们为了记住埋鱼的地方,各自找了一个标志,第二天一早,其中一只白鹤找到了鱼,另外两只白鹤,由于记埋鱼地万的方法不对,没找到鱼。这个寓言故事主要说明:做事要多动脑筋,要符合实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教给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三只白鹤》教学建议新疆特级教师张岚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第二册29课《三只白二人鹤》是一篇讲读课文,在第七单元中是继《要下雨了》和《小壁虎借尾巴》这两课知识性童话之后的一篇富有哲理性的寓言故事。课文讲三只白鹤...  相似文献   

17.
《三只白鹤》是义教六年制教材二册中的讲读课文。讲的是三只白鹤在一天中午把吃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它们各自记住埋鱼地方的标志。第二天,三只白鹤分别向各自记住的标志飞去找鱼。找鱼的结果怎样呢,课文没有直接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3,(15):61
古时候,有一位外科医生从市场上买来一只白鹤、一只野鸭。他不是为了尝禽肉的美味,而是另有打算。医生觉得白鹤腿太长,野鸭腿太短,一高一矮,很不协调,看起来也不顺眼。"我要改变它们的体形!"医生想着,立即拿了手术刀将白鹤的大腿切下一大截,重新缝合剩下的腿;再将白  相似文献   

19.
明天与第二天意思差不多,人教版低段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对二者不加区分的情形,如《三只白鹤》:●一天中午,三只白鹤在河里捉到了许多鱼。他们吃得饱饱的,把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三只白鹤都睡醒了。再如《玲玲的画》:●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相似文献   

20.
《三只白鹤》是新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应抓住义务教育教材“以语言训练为中心”这一最大特色,确立以读为主的教学思想,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教给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揭示出“做事要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