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聚焦     
《教学随笔》2015,(2):5-6
<正>北京北京中考语文命题将更重传统文化考查关于2015年北京中考说明,记者今天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了解到,今年中考语文科目的命题将更加重视传统文化考查,强化阅读理解。并且,命题将更加灵活,作文题考生将可以选做。北京中考说明从语文基础运用、传统文化、现代文阅读、写作等4方面进  相似文献   

2.
荆门市是教育部中考语文命题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1998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突破传统形式的束缚,打破了多年来中考作文考“一小一大”的沉寂局面,大胆地进行命题改革。出题时选用了《知音》杂志1998年第6期上的两则材料,编制了三道作文题。这一套作文题,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阅读思维,综合表达的写作能力。命题新颖别致,一题三作,坡度朗然,读写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3.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攀升,现占据了作文命题的主体地位。具体情况见下表:话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话题作文能更好地张扬考生个性,让考生写出真情实感,展现才华,便于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话题作文之所以得到考生的首肯,是因为它创造了更加宽松、更加…  相似文献   

4.
即将参加2009年中考的同学一定都很关心2009年的中考作文将会考什么、怎么考。笔者认为,"语文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将会更多地体现在中考作文命题之中。下面以2008年各考区中考作文题为例,对2009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做以下展望。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中考作文题,各省市既保持了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同时又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们了解这一命题趋势,对于预测2003年中考作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2002年全国40多个省市中考作文题目的分析,不难看出,2003年中考作文命题将呈现五大特点:一、文体:将由单一的“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写作转向对多种文体写作能力的考查。与前几年相比,2002年中考作文容量明显增大,往年单一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将被“大作文+小作文”的形式所取代,一般会由两三道作文题组成。湖南益阳市的中考作文由两道题目构成,第一道题要求同学们…  相似文献   

6.
[概述]教育部制订并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全国有38个实验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实验,并且部分省市在近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也注意到了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一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如北京市宣武区要求以"爱"为话题作文;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是《为自己竖起大姆指》;重庆市中考作文题是以"面对'批评'或'表扬'"为话题作文;安徽省中考作文题是围绕  相似文献   

7.
语文已经进入了大分时代,作文占据了语文的大半壁江山,决不能停留在认识上,而是必须具体落实在实践中了。综观2013年全国中考作文题,在形式上,以命题作文为主,从北京中考作文题《好奇》到上海中考作文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无论是重庆的中考作文题《微笑的味道》,还是南京中考作文题《书里有个“我”》,要么是纯粹的命题,要么是提示语加命题。以江苏省为例,13个市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命题或者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在内容上,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交际等实际生活,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贴近生活,紧扣生活。命题作文不可避免地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的中考作文有些什么命题呢?我们不妨来盘点盘点,以便更好地备战2008年的中考作文。由于中考是各个省市甚至县里单独命题,所以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很多套语文试卷。06、07这两年,我开始重点关注中考作文,收集了60套中考语文试卷。因为有的一套试卷有两个作文题供选择,因此60套语文试卷,就有70多个作文题。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中考,过渡新教材的内容将首次作为考核的内容,语文中考在依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简称新大纲)命题的同时,将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于稳定中求新、求变、求活,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积累、注重能力、注重素质,注重创新,加强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力度。因此,关注并探究中考语文命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稳中有变”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思想。研究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分析既往试题中“稳”的因素,在“顾后”的同时“瞻前”,有利于分析来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命题的走势,把“稳”和“变”对接起来。关于积累的考查,加大了考试内容的文化含量。【考查内容一】侧重于对经典文化的识记。这几年关于经典文化积累的考试题,大部分是直接默写式或理解性默写式,命题形式简洁,答题指令明确,以填空形式考查对经典文化的识记情况。2005年积累部分的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体现了一种新的变化。如山西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非实验区)的积累部分的…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纵观近年来山西省和独立进行中考命题的太原市、临汾市的语文中考试题,命题范围主要分为三大块:“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分别从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综合等六个知识与能力的层级对同学们进行考查。结合同学们中考复习的需要,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曾参加过中考命题、评卷的老师点击语文中考试题的题型,剖析考生答题的情况,旨在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搭建一个了解中考命题规律,提高解题技巧的平台。我们请同学们注意:未来的中考命题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肯定会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新意迭出。今后的中考趋势会更加趋向生活实际,更加趋向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2.
由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可以看出,命题人更加注重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发掘考生的创造能力,在设计试题时注意设置情境,使试题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因此,能较好地体现这一宗旨的表格分析题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网表内容,挖掘某些隐含信息,分析相关材料,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验的中考命题,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坚持继承创新,体现课改理念,既发挥着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又体现了对教学的“检测”作用。新中考的导向作用和检测作用,表明教学和考试不是两张皮,我们不要为应付中考而改变课改的方向。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坚持课程改革实验,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一、加强语文积累,夯实语文基础新课程实验的中考命题,将“基础知识”的考查变为语文“积累”的考查,加大考试内容的文化含量。以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中大多是单纯的语文知识内容,导致教学中把语文当成纯工具的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4.
纵观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命题与往年的中考试题相比较,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应用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更加体现了命题的人性化,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理念。这里,笔者重点通过几道典型题目的分析谈谈2006年中考物理试题所做的创新与探索,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中考作文题,各省市既保持了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同时又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通过对2002年全国四十多个省市中考作文题目的分析,不难看出,2003年中考作文命题将呈现五大特点:一、文体:将由单一的“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写作转向对多种文体写作能力的考查。与前几年相比,2002年中考作文容量明显增大,往年单一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被“大作文+小作文”的形式所取代,一般会由两三道作文题组成。湖南益阳市的中考作文由两道题目构成,第一道题要求同学们“阅读一段文字,然后谈谈对这段文字的感受,不超过300字”。这一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逐渐呈现出百花竞妍的态势。综观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在扬弃传统试题的基础上,越来越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和特色,其考查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考查方式更加新颖多样,产生了许多让人眼睛一亮的新题妙题。诸如名著阅读题的命题视角,综合题的“综合性”的体现,字词积累和名句填空题考查的新思路,一些优秀的作文试题等。限于版面,本期特选登部分有代表性的试题供大家评鉴,希望能为探索研究中考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可资鉴借的材料,并对下一年的中考命题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命题动态】汉字考查是历年中考语文的必考考点之一,综观多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汉字考查的常见的考查形式为:汉字认读、汉字书写、错别字辨识与修改等。翻开2012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汉字考查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能力上有所突破,出现了一些新题型,让人感受到一  相似文献   

18.
一、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及特点㈠命题趋势⒈试卷结构:2005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一些省市围绕课程标准对考试形式做了深入而有意义的探索。个别省市采用了开卷考试的形式,部分省市涉及到了听力考试。但绝大部分省市仍然包括三大块: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2006年中考仍将延用这一结构形式。⒉在命题的过程中,命题人会更注重对能力、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将更多在实际运用的题型中得到体现。表面上考查基础知识,实际体现的是能力素养。字、词、句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考查,将会更多结合具体语言材料。古诗文的默写将…  相似文献   

19.
黄琼 《辽宁教育》2012,(3):85-87
总结2011年的中考作文题,我们发现,命题改革继续进行,很多考区在命题思想、命题方法、命题内容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命制出不少内涵丰富、表述得体、考查的导向性与评价尺度均具备较强有效性的好题。但是,我们也发现,各地中考作文题并非、尽善尽美,一些考题留下了这样那样的遗憾,一些考题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做法或导向。这些问题,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问题的继续,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中考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以“能力立意”取代“知识立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命题原则和发展趋势。结合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选取测试材料,关注时代热点,营造真实的、现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用已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洋溢着充沛人文情怀的中考试卷命制将成为未来中考评价改革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