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今日教育》2008,(6):40-41
刚开学,这样的镜头在幼儿园里屡见不鲜:一些新入园幼儿在与家人分别时或分别后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在哭喊的孩子中.有的是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有的是第一次上幼儿园。照理说,刚入幼儿园,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中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和潜在的危机,他们为离开父母可能带来的危险与对新环境缺乏控制而感到不安,这类孩子还惰有可原,可是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怎么还是不爱上幼儿园,甚至还怕老师呢?难道,这也是孩子的天性释然?  相似文献   

2.
祖辈家长该做些什么   作为孩子的祖辈家长,我参加了 4次祖辈家长会,受到不少教益。   第一次家长会,是孩子刚刚上中班。会前曾发过一张简单的调查表,我们全家认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属于“关爱型”。开会了,在管与不管、怎么管的问题上,大家畅所欲言,会开得活泼、民主。   第二次家长会是问卷调查,有 48道题,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这次会后,我曾写过《对评价幼儿品德标准的一点看法》,我认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   第三次是幼儿园请幼儿教育专家给祖辈家长做报告, 重点谈了不能溺爱孩子。 然后园…  相似文献   

3.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4.
木子 《山东教育》2004,(9):40-40
我的儿子四岁了,正在幼儿园上中班。我也和其他众多的家长一样,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关注他们的第二生活环境——幼儿园的一切情况。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每个学期初由班级老师召开一次家长会,主要内容有:介绍本学期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工作计划;提出本学期的任课老师安排;从总体上对全体幼儿进行  相似文献   

5.
王文娟 《山东教育》2005,(33):27-28
随着各个托幼园所相继开园,三岁左右的新入园幼儿及其家长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这是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一切,被送入功儿园这个陌生的新环境,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让这些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次孩子学校的家长会。这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家长会几乎每学期都要开。然而,这一次家长会及会后的《家长会专辑》(学生及家长的感言、随笔),却让我沉思许久。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当儿童的幼儿园经验和家庭经验持续时,他们会很热切地盼望到幼儿园生活、学习。这使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互动从孩子进园就开始成为一种必要。我们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十年来的探索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现就部分做法与大家分享。与新生家长的初次对话。小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不太了解,有的甚至不放心。如何帮助小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也为减轻家长过多的思想负担,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每年新学年伊始,我们特别重视开好第一次新生家长会。传播理念———我园的新生家长会…  相似文献   

8.
现在小班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生活上一切由家长包办,无自理能力,有的吃饭要喂要哄,甚至要大人扶着上厕所;有的上幼儿园要背要抱;午睡时家长帮着脱衣,家长临走还要关照:“我的孩子小,在家都是我们帮着穿,起床时请老师帮他穿穿。”或者“我的孩子身体弱,穿得慢了会着凉,孩子起床时我来帮他穿”  相似文献   

9.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做家长的总免不了有些担心和不安:“老师会对我的孩子好吗?”还有些家长则如释重负:“这下好了,总算有人管了。”其实,做幼儿园老师的,最怕的就是这些“甩手家长”。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健康活泼地成长。关键是家长能否与幼儿园老师配合好,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相互联系。对此,从一个幼儿园老师的角度看,我觉得家长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的召开,使本来像隔了一层面纱的幼儿园生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没有了……入园头一周,孩子不习惯,又哭又闹,情绪也不好,那时候就盼着孩子能尽早适应环境。好在孩子适应力还行,很快就愿意上幼儿园了。这时候,我们又想知道孩子每天都在幼儿园干了些什么。每次接孩子都愿意跟老师聊上几句,可看到还有许多孩子都需要老师去管,又不好意思侵占老师太多的时间。就在这个时候,幼儿园通知开家长会,这正是一个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好机会。那天,我提前去了幼儿园,结果看到好些家长比我去得还早,这说明了每…  相似文献   

11.
正家长会,我像在单位开会一样,径直走到后排,随便找了一个位子,准备坐下来。班主任老师却说,每张课桌的角上都贴着孩子的名字,请大家找到各自孩子的座位,坐到他们的位子上。她又补充了一句,这很必要。教室里一阵骚动,大家寻找着自己孩子的座位。所有的人都找到了自己孩子的座位,然后,重新坐了下来。还有两三个座位是空的,看样子,这几个座位上的孩子的家长,没来参加家长会。家长会开始了。老师扫视了一遍大家,说:"各位家长好,这是我们第五次开家长会了。"家长会每学期都开一次,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儿子的家长  相似文献   

12.
<正>主题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活动内容,家长是幼儿教育的责任者之一,幼儿园若能利用家长资源为主题活动提供帮助,可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开始之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都会设计调查问卷,邀请家长朋友们配合,亲子共同完成一份“经验调查小报”。可是我们常常听到家长的埋怨声:“又要做小报了,我上班都要忙死了!”“这哪是孩子上幼儿园,简直我们在上学!”“这个小报要怎么做?做手工、画画,我都不擅长,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每年的新生入园,家长们总是对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睡觉、入厕、哭闹、玩耍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疑虑。我们针对家长的特殊需求,扩展了新生家长会的内容和渠道,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单一模式,采用家园互动的开放形式,赋予幼儿园新生家长会新的内涵,开展了系列新生家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一、请进来,走出去———拉近家园距离(一)请进来:邀请家长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参加大班毕业典礼。通过参观幼儿园环境和观看大班幼儿毕业典礼的各项素质展示,使幼儿喜欢并向往幼儿园,使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信任和期…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是幼儿园开展家园互动的重要方式。但是,家长(尤其是孩子父母)的工作很忙,而且一些寄宿制幼儿园的家长居住较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参与。因此幼儿园只能尽量减少家长会的次数,会议内容多围绕幼儿园的重点工作和一些需配合之处,家长被动参与,互动效果不突出。为改变这种情况,使家长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园尝试开展主题家长会,家长自愿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们是怎样选择家长会主题的。  相似文献   

15.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有许多家长由于对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以为进学前班更有利于孩子上小学,因此,在孩子刚要升大班时,即让孩子转到学前班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的学期工作计划以及我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项具体措施。同时,我们还多次举办专题讲座,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讲座的主要内容有:家长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家庭与幼儿园如何配合;学前班与幼儿园的情况对比等等。  相似文献   

16.
陪读风波     
那天,我本来是带着兴奋的心情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的,当听到儿子初一下学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到30名以后时,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儿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前10名,怎么会突然下降呢?“要帮孩子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家长们应少看电视,陪孩子学习。”班主任站在讲台上,对着前来参加家长会的“大学生”们说。一切为了孩子,把学习搞上去,是应该做出一些牺牲。于是,从家长会后,电视是不能看了,尽管有足球大赛,有文艺节目,也只能“忍痛割爱”了。电视不看很容易,可是陪读在谁陪?妻子说她文化低,如果碰到解不开的难题,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说到幼小衔接,这可是个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谁家有孩子要上学了,大人心里就着急:“我的孩子还什么都不懂啊,那该怎么办呢?”确实,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幼儿园的孩子是属于“抱着的”,而上了学的孩子则是“放着的”。在幼儿园,是以保育为主,而上了学,则是以学习为主,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怎么过了一个暑假,幼儿就成了学生呢?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园和小学都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当然也包括家长。于是,“幼小衔接”就从一个现实问题上升到了研究课题。不少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积极参与其中,许多专家学者还提出种种新观念新方法,很有一番理论。从眼…  相似文献   

18.
星期六的早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惊醒。我还以为是哪个小捣蛋打来的,原来是一个孩子硬着要去动物园看老虎,遭到拒绝便大叫大闹,家长迫于无奈只好动用向老师告状这一杀手锏。我一边听着家长的“诉苦”,还满脑子不相信地回问了几次以确认是某学生的家长。这个孩子在我的班里可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啊,怎么会这样的呢?我把自己的疑问说给了这位家长听,谁知道她似乎早就知道了,无可奈何地说道:“所以我们都怀疑这孩子的心理有两面性,唉……”我还是第一次从家长口中得知这孩子有这种情况,由于无法当面交谈,我只能先说服家长冷处理。星期一,我…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活动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教师,孩子的成长是与家庭影响密切联系着的。要教好学生,学校必须与家庭紧密配合。 定期召开家长会是与家长联系的好方式。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我召开了一次家长会,效果比较好。 为了开好这次会,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提前三天发下通知书。2、要求家长阅后签字表态,能否准时到会。第二天收回通知书,发现家长态度不明  相似文献   

20.
宝宝长到两三岁时总会面对一个让众多爸爸妈妈头疼的问题———上幼儿园,孩子的哭闹让家长心疼不已,常常徘徊在“坚持上幼儿园还是继续留在家里”的问题边缘,甚至于有的家长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不然,宝宝初入园时的哭闹恰恰证明他(她)是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能对生活环境的改变有所察觉,并迅速作出反应。而这种反应的产生是由于宝宝长期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早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小伙伴、陌生的老师以及班级常规要求,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