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后徙居襄阳,因曾祖官终巩县令,遂世居巩县(今河南)。唐玄宗登基的先天元年,杜甫出生于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因此,他可以说是大唐开元盛世的同龄人。杜甫不是贵族,但也并非劳动人民出身,他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这一历史条件,也就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同情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他生活道路曲折多变,仕途也历尽坎坷。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中国古代诗坛上少有的巨擘,其性格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杜甫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他出身于儒门世家,对于建功立业,他自信满满,然而现实残酷,致使他的仕途之路异常曲折,这与他多样的性格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本文试从杜甫的性格入手,管窥杜甫为何无法长期立足政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杜甫叙事诗的抒情性首先表现在抒情的平民角度上。因而他的诗歌比其他诗人更加质朴而有力量。这一平民角度和民间立场源自于他一生流离失所、颠沛流离的生活道路,让他能够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杜甫叙事诗的抒情性还表现在广泛性上,包含爱国之情、亲情、友情等各个方面。这些真挚的感情构筑了一个理想的人伦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4.
白采的小说,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映了作者坎坷的生活道路和心灵嬗变的轨迹,具有浓烈的反封建叛逆精神。艺术风格酷似于创造社的主要作家,追求抒情式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5.
人们提到杜甫,通常联想到的是诗人那饱经沧桑的忧国忧民形象。但每一个人都不会绝对地属于某一种性格,杜甫也不例外。除了内敛沉郁之外,“清狂”也是杜甫性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贯穿他的一生。文章将从老杜之狂的形成原因、表现、作用以及文人对其“狂”的评价,对杜甫清狂的性格进行文学性解读。  相似文献   

6.
杜甫善用"自"字,爱用"自"字,这会不会与他的性格、思想、行为有关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在杜甫的诗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并且分布比较集中,反应出了杜甫的性格和行为及当时的情感状态。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月亮是永恒的吟咏主题,诗人杜甫有100多首咏月诗。他的咏月诗既有苍凉悲壮的边塞寒月、怀才不遇的伤情孤月、匆匆行旅中的凄怆残月,也有情深意切的故乡明月。综观他的咏月诗,大多满含凄怆悲凉的色彩,印证了"杜诗强半言愁"的评论,也体现了诗人沉郁的诗风。儒家思想的影响、时局的动荡、遭遇的坎坷、个人的性格等正是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个作家的成才 ,固然有客观外在原因 ,但最主要的是内在原因。文章试图从萧红的性格对其生活道路 ,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个角度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9.
路遥笔下的“城乡交叉地带”生活着一大批特点各异、生动鲜活的女性。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道路以及性格、追求等的不同,她们有着不同的心灵世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风采。  相似文献   

10.
杜甫入仕之路坎坷,疏救房琯失败,表明其实际政治能力不足。儒家“学而优则仕”为杜甫参政提供了社会基础,“致君尧舜”的儒家政治理想促使杜甫一生积极参政,从而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杜甫参政的失败,与盛唐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有关,而文学的浪漫与现实政治的冷峻功利的天然矛盾是杜甫参政失败的根本原因。杜甫的参政理想和政治理想代表着人类伟大而宝贵的良知。参政的经历乃至参政的失败,激发了杜甫文学创作的激情,并形成其独特的文学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