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大学校园的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本文基于大学校园中语码转换的现象,分析了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形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语码转换与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研究发生在大学校园对话中的语码转换从而探讨学生、老师以及校职工的身份如何通过语码转换构建.  相似文献   

3.
交际中的语码转换是说话者的有意识的行为。不同的语码具有各自的社会文化内涵,指向不同的交际背景,为进行成功的交流,说话者会优选语码来主导交际。文章拟探讨在不同语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了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它指的是说话者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本文以新疆地区大学民族班英语课堂出现的多语语码转换现象为研究对象,采用语用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教师在大学民族班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5.
孟蓓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0):111-116
文章借助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对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篇英译文进行语法隐喻分析,旨在揭示翻译中语义和意境在两种语码间的转换问题。分析表明,在汉语向英语的语码转换中,语法隐喻理论确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而且译文不仅要如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更应生动、形象地再现原文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即在语言交流中说话者根据需要从一种语言转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码转换行为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语用策略,也是与学生有效沟通的一种交际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适时适量地使用语码转换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过程中,社会心理动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说话者的目的和意图.从礼貌心理、从众心理、突出心理和安全需要心理四个方面来看,社会心理动机与社会环境的客观特征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并共同制约,使说话者能够恰当地运用语码转换这一言语策略,发挥语码转换在交际中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同时也是上个世纪70年代起社会语言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同一或不同语境下选择不同的语码进行交际以达到不同的意图。语码转换更广泛地存在于双语及多语的地区和国家,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语码转换成为民族地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肖玉英 《文教资料》2011,(22):39-41
作者着眼于商务人群中的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并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语码转换使用者的角度去探究影响这种现象的特点及其因素。从调查分析中发现性别、地域和工作性质跟使用语码转换有显著性相关的关系;商务群体在使用语码转换时倾向于使用句内语码转换,参与转换的多为行业术语和缩略语。  相似文献   

10.
雷永红 《文教资料》2009,(25):54-56
语言是一种具有社会规约性的符号系统.语码转换是指在一语篇中,从一种语言或者变体转到另一种语言或者变体的语言现象.本文作者结合汉英语码转换的实例.分析部分语言属性在汉英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中的反映和体现,进而说明汉英语码转换的存在是和其所具有的一些语言属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但从动态的跨文化语用学角度来考察语码转换,更能反映出其文化特征,由此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文化现象。语码转换与跨文化语用学诸因素(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跨文化社会语用学,语际语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单语文化背景下和双语文化背景下的语码转换在跨文化语用学诸因素中具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李霞  白娅  刘禅  杨晨  强李兵 《海外英语》2012,(17):66-67
语码转换是拥有双语或者多语能力的会话双方进行语言交流时的一种常见现象。近年来,这种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不少语言学家的关注。语码转换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且转换过程受到不同方面的因素的制约。该文将通过实例解析大学校园语境下双语或多语能力者交际中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及其在大学校园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解析称呼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中,对同一对象使用的称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场合、交际者角色关系以及话题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它也能改变话题、交际的气氛并调节人际关系,重建当前情景,从而实现说话者的社会心理动机.称呼语也属于语码的一种,它的转换也受到语码转换规律的支配,根据甘波兹对于语码转换的分类,称呼语的转换可以分为情景武称呼语转换和喻意式称呼语转换.  相似文献   

14.
语码(code)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类。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它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不仅是一种讲话技巧,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它既传递语言信息又具有社会意义,反映说话人的社会背景、经济地位、文化素养、民族出身等方面的信息。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现象同样体现了其独特的语言功能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文雯 《文教资料》2006,(18):110-11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而语码转换的翻译却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文通过对《日出》和《围城》英译本中张乔治和张吉民两个人物会话中语码转换的译文进行实例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两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解释和对比,提出在翻译实践时应该对形式给予充分的重视,将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并强调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注重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会话中两种语言或变体的交替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鲜有涉及到国内电视女性谈话节目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本文对杨澜<天下女人>栏目中含有语码转换的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从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探讨说话者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语码转换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语言接触的结果和表现之一是语码转换,表现为不同语码的混合.本文是以语码转换为参照系统,描述在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一种语码混合的语言现象.本文称之为"类语码转换",旨在揭示它与语码转换形似而质异的特殊关系.鉴于目前还没有关于类语码转换这种语言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本文欲在此领域加以探索,以效抛砖引玉之力.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这一语言现象作为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双语或多语的国家常常发生语码转换现象,基于此,以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为题材,分析其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语码转换实例并探讨其实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语言语义模糊性是人类语言和思维的一个特点,是语言中一种普遍现象。在英汉翻译中正确认识和运用语义模糊性,可以使译文更加忠实、通顺地完成和原文的语码转换,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语际间语言符号的转换行为,其本质是在两种语言符号的"所指"间达成对等。这一语际转换行为涉及原语语码意义化和译语意义语码化两个主要环节。本文在讨论翻译的语际转换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对这两个重要的认知环节展开讨论,以揭示其认知理论基础和内在的运作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