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前预习不可少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预习,为听讲奠定基础,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加深印象。同时.和老师的讲解做一下对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预习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  相似文献   

2.
子建 《家长》2010,(8):55-56
1.“预习—听讲—复习”三个环节的学习法 有经验的学生总是在上每节课之前提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认真看一遍,并做好预习记录,标明哪些地方不懂或一知半解,哪些是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就不会太费力了,同时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预习得不足,哪些重点、难点抓得不准,在下次预习的时候更能抓住脉络,形成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韡 《生活教育》2008,(11):60-60
良好的行为习惯终身受益,我们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一、课前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同学们如果只听老师讲课,而不预习,只能记得所听内容的15%:如果只看书而不听老师讲,只能记得所看内容的25%:如果先预习,再听讲,就能记得所学内容的  相似文献   

4.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有时特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笔者认为,预习并不应仅仅定位在学生的课前自学新课内容,而应是学生在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超前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疑问和困惑,为其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上听讲做好准备。预习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从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有效预习能力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重视预习的过程,有的学生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反正,课堂上教师会对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讲解,认真听讲就可以的;有的学生因为复习作业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忌预习,使预习流于形式,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预习,在课堂学习环节出现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于对课堂内容缺乏预先了解,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  相似文献   

7.
王倩  乙常青 《教学随笔》2009,(10):12-13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应抓好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环节。 一、预习。 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只听老师讲课,听而不预习,只能记得所听内容的15%;如果只看书而不听老师讲,只能记得所看内容的25%;如果先预习,再听讲,就能记得所学内容的65%。通过预习,可找出基本知识点、基本思路、难点和自认为重点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小读者》2013,(4):21-22
1.“预习一听讲一复习”三环学习法 有经验的学生总是在上每节课之前提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认真看一遍,并做好预习记录.标明哪些地方不懂或一知半解以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就不会太费力了.同时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预习的不足.哪些地方重点、难点抓得不够.在下次预习的时候更能抓住脉络.形成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说起预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什么是预习?就一般意义来说,预习即预先学习,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堂教学初始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数学老师中通常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预习就是学生提前看看书,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一种是老师总是心存顾虑,觉得学生预习没有必要,有些知识不能让学生预习,预习后没法教了,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的是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的老师怕学生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其实,  相似文献   

11.
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新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因为预习是对新学习内容的自主探究,是主动学习的体现。也只有充分的预习,才能做到在学习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听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学习,才能  相似文献   

12.
阿秀 《青海教育》2011,(6):53-53
从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不少学生往往处理不好听课与记笔记的矛盾。教师在讲课,而一些学生一味地埋头记笔记,课后背笔记;也有的学生认为记录教师的板书和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比听讲更重要;更有学生只是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较少低头看书和记笔记。我认为课堂学习听讲很重要,记笔记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学会笔记、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对学生学习知识大有裨益,值得教师加强引导,使学生学会记笔记。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辅导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围绕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等主要学习环节,实施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常规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4.
预习,英文:preview,其基本解释是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通俗一点讲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做到初步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对话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6.
陆菲 《教书育人》2014,(3):55-55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预习就让学生提前知道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上课时就没有悬念,学生就没有好奇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并非如此,数学的课前预习很有必要。通过课前学生自己的先预习,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明白之处,在新授学习时就可以带着疑惑、带着想法去听讲,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由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即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教授呢?笔者认为应上好预习课,即着眼于“教会学生如何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辅导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围绕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等主要学习环节,实施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常规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一个人受益无穷,但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需要极强的毅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具有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一、课前阶段预习又称“尝试”,是在教师引导下,对新的学习内容先进行探究的教学阶段,也是教学中学生自学活动的开始。课前的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很快进入情境,做到听讲时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将所要讲授和学习的内容通知给学生,必要时,可布置预习的范围和具体任务,让学生有意识地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