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能型创业教育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主要教育目的,以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能够自谋职业或能够制造更多工作岗位的社会成员的教育.素质型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从技能型创业教育向素质型创业教育转变的途径包括: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创业环境;改革教育制度,倡导批判精神;重构课程内容,实施渗透教育;构建教育体系,拓展教育年限等.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精神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家精神应当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一门必修课,其自身优势能与企业家精神更便利深度融合在一起。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更有利于大学英语教育本身。要做到两者的融合,应从重构思路、重建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方式、调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在职创新创业等方面着手,对大学英语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会计学专业与国家经济紧密相联,对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需要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通过时事热点引申、嵌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融入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实现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利用课前案例导入、课中知识传授、课堂作业强化及专业讲座等方法,"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  相似文献   

4.
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政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开拓意识、良好职业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需要培养当代工匠精神,高校如何将探索和培育当代工匠精神的契合点有机融入德育素质教育工作中,以思政教育的科学价值导向和崇高的精神指引,构建当代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提出思政教育与当代工匠精神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高素质”包括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品质,同时也包括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题是“学做人”,它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体现了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走向。人文精神培养要融合到职教改革中进行,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统筹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的关系,要按职教改革思路探索人文素质培养新途径,包括“生活即教育”——基于生活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基于社会的教育、“教学做合一”——基于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教育活动追求培养具有完美灵魂和完整精神世界的"完人".物理教育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人文教育教会人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生活意义、懂得人生价值.当前,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需要加强物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物理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以全面实现中学物理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培养"零距离"的高师英语专业毕业生,安庆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内核,对实践教学的目标、渠道、形式、过程、考核、监控等多维度进行整体设计.通过整合教育见习、实习、教师技能训练、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教育科学研究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开放的高师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是培养社区居民的文明道德、提高文化素养、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要素.社区教育的价值在于提升包含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社区教育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携手大众传媒、对接网络平台、联合政府部门、契合民俗活动等策略将地城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唤醒社区居民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改革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以CDIO为理念的教育模式把知识、能力、岗位三者融合起来,以源于企业的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涉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载体,使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的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国家大力倡导弘扬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培养并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工匠精神与职业素质关系的阐释,分析了在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提出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应从学校支持为先导、教师教育为主线、学生主观能动为重点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1.
英语,作为重要国际交际语言,在我国融入国际一体化发展中作用十分关键。为了培养更加专业、全面的英语专业人才,我国教育事业应重点加强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初中教育阶段,作为学生英语基础培养重要阶段,学校与教师应加强英语课程教学研究,大力发展英语学科素质教学改革,促进初中英语教学事业实现长足发展。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中学英语素质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绥化市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发展现状的分析、调查和研究,针对一般普通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能够快速促进地方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发展的改革策略,使地方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3.
企业精神对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转型升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在课程改革中融入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在阐述融入企业家精神的高职《营销与策划》课程改革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制约瓶颈,阐明了高职《营销与策划》课程融入企业家精神的教学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美国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是现代社会中最为稀缺的人力资源,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支撑企业家超越自我和对手的则是企业家精神。本文通过对美国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的解读,实现对改革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培养创造型人才资以启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共识.本文研究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问题,提出通过相关历史人物事迹和重大自主创新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通过实施小组项目式学习、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所提出的融入方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培育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也是其内涵式发展的内在动力.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可分为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阶段、办学模式阶段和发展范式阶段.深化产教融合,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类型的重要特征,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政府持续优化外部环境,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企业深度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徐敏 《现代职业教育》2024,(11):112-115
在现代社会,英语作为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职业领域的需求愈发突出。职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既需要掌握实际职业技能,又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如何在英语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聚焦于职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力图在实际职业技能培养和思政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融入、契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为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要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加强校园文化的创新建设。使大学生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富有历史担当精神,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欧盟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项打破经济和社会发展困境的重要战略,其创业教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丹麦作为欧盟国家的突出代表之一,在创业教育理念把握、创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创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反应迅速且成效突出。丹麦以可持续创业为方针,构建创业型教育体系,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在创业教育实施中真正做到将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研究生创新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科学教育是成才教育,人文教育是成人教育.指出高校研究生培养中人文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科学批判精神的教育、道德意识的教育、个性教育、综合素质的教育.为了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创造教育的意识;推行研究型教学,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考试制度,培养研究生创造个性的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构建研究生开发创新潜能的知识框架和价值理念;加强社会实践,营造研究生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