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从当前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入手,对道德教育改革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有关应对措施。认为迎接新挑战必须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重新审视教育价值,扩大教育领域,构筑新型的德育模式,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推进德育创新,从而增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围绕着培养合格公民这个基本目标,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把道德理论研究和实验紧密结合。教学过程注重层次性和各科教学的渗透性,使道德教育从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转移到发展个体的道德思维和探究能力上,培养健全人格。这给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以极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柯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道德教育家。他对道德教育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本质上是对美国六十年代社会危机、道德混乱的一种反应。其研究结果不仅对于提高美国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种普遍性。本文希望通过对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的分析能给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状况以启示。一、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的前提假设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研究的前提假设就是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真理。皮亚杰的理论代表了当时国际范围内的心理学发展的最高水平。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  相似文献   

4.
道德权威是道德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 ,对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社会转型对道德权威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道德权威的弱化上 ,而且表现在道德权威的存在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认为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道德权威的弱化有其必然性。“传统政治权威主导下的道德权威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尽现无余”① 。道德权威的弱化 ,实质上呼唤建立新的合理的道德权威模式 ,以使道德价值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社会 ,发挥更有效的功能。目前 ,这一模式尚在建构之中。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正视道德权威的这一变化 ,并根据其变化 ,主动追求新的道德教育方…  相似文献   

5.
略论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工程 ,学校进行道德教育 ,就是要用社会主义道德去教育、规范广大青少年学生 ,使学生具备全民公德、职业道德两个方面的道德素养 ,对学生进行全民公德教育应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新型道德为主要内容 ,实施学校道德教育 ,必须建立科学的道德体系 ,改革学校道德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研究宏观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对道德教育所包含的经济意义认识不深,尤其在前一阶段,有一种理论似乎认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道德的沦丧是不可避免的事,也就是说,经济起飞阶段,不得不以牺牲道德进步为代价.这种思潮,对我国道德教育尤其学校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道德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重新探讨道德教育的经济功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作为心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又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内容、模式、途径、方法和手段。深刻理解网络心理—道德教育这一新的概念,认真研究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对象——网童的特点,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网童心理—道德的影响,注意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教育合力作用,是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应注意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内容、特征和基本理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确定“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使用语境和权限,加大对道德选择教育,特别是提高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研究力度,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回顾这二十多年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过程,笔者发现,人们在讨论"学校道德教育"这一命题时,搞理论研究与搞实践操作的不同角色之间,经常陷入一种"盲人摸象,各执其说"的窘境,导致了不少误解,甚至是激烈的碰撞和冲突。笔者以为,这种令人困惑的现象,恰恰暴露出我们在研究学校道德教育问题上的某种自我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道德教育实效研究从教育者施教的角度对道德教育实效性不佳的原因与对策展开了全方位的分析,而忽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信息的研究;道德接受理论侧重从理论上揭示道德信息如何被接受,而对接受心理因素与教育信息接受效果的关系研究不足,但这也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道德教育理论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是“20世纪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增多并不是道德教育本身更重要了,而是道德问题在本世纪更复杂,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更多了”。于是,发生和发展在这种“更多的学校道德教育问题”时代里的道德教育,也必然更加关注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本文将从道德教育理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两个维度,对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予以介绍和分析,并从中得出对早期儿童道德教育的启发和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道德教育理论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是“20世纪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增多并不是道德教育本身更重要了,而是道德问题在本世纪更复杂。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更多了”。于是,发生和发展在这种“更多的学校道德教育问题”时代里的道德教育,也必然更加关注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本文将从道德教育理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两个维度,对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予以介绍和分析。并从中得出对早期儿童道德教育的启发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科尔伯格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模式是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这一模式对我国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但其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对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人们通过对传统道德教育实践的反思和对国内外道德教育理论与模式的深入研究,视野更加开阔。本文概括分析了近些年来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些新视角,试图揭示全球化背景下人们道德教育观的新特点和今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5.
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四个误区。即把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及科学教育,像传授科学知识一样给学生传授道德,导致道德理论与道德实际相脱节,不能达到提升学生道德行为的效果;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道德教育视为摆设,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空泛化和简单化;普遍利用虚拟道德情境进行道德教育,而不能引起真实的道德冲突,导致道德教育理论上唱高调,道德行为上走低调或实际中的困惑不解、不知所措等现象;过多地强调道德是国家、社会对个体的一种制约,忽视道德对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导致道德教育的片面性、强制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规律,首先需要研究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如要素律、阶段律以及环境影响律等,这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应遵循的依据。据此提出中小学校道德教育应遵循的规律,主要有:遵循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出教育要求,并注意教育要求的恰适性;注意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之间的关系;重视社会、家庭等外界环境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有外部和内部之分,所有的外部改革要依托内部变革来实现。其中道德知识变革是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任何道德教育改革都不能忽视对道德知识的重新认识和选择这一重要前提。在当今呼吁道德环境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以道德知识的变革为中心,改变传统道德知识中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逐步向具有“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的道德知识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话语权不仅是说话的权利和权力,还应该是话语权威。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话语权日渐式微,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二元分离的道德教育模式及教育主体职业道德退化。学校教育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以培育受教育者的实践道德精神为基础,努力完善学校道德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阵地,历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简言之,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应该说,我国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明确而清晰的道德目标和规范,学校也花费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并没有养成预期的道德素养,反而浓厚的"道德冷漠感"、"道德虚无感"在学校蔓延开来,道德本身甚至遭到奚落和嘲笑,学校道德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学校道德教育并没有体现自身的价值意义,自然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在的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多元化对人的冲击,也有内在的教师个人品德对学生的影响.然而学校道德教育自身的合理性却从未受到质疑,被视之为理所当然的"权威性"存在.道德教育本身有没有"道德性",即道德教育是否具有现实合理性.这一合理性决定了它有无存在的根据;这种合理性的程度如何,则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所信守的程度.这是道德教育之所以有效的重要条件.这恰恰是我们忽视,却应该值得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小学道德教育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任何公立学校的教师和官员知道的那样,美国公民对公立学校希望甚多。美国人认为学校仅传授基本技能是不够的,他们希望学校不仅教读、写、算,还要进行道德教育。既然人们注重道德教育,那么考查一下公立学校的教师过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没有裨益的。虽然美国学校从刚建立起就进行了一定形式的道德教育,但本世纪最初几十年的实践特别值得研究。在这一时期内,公立学校完成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系列计划。一些有影响的机构,如国家教育协会、道德教育研究会和全国良好公民委员会等都支持这一活动,并开展了全国性竞争活动。最佳道德准则的制定者和提出最佳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