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正式邮票的发行自清代始。即清光绪四年(1878)海关试办邮政,发行第一套“大龙”邮票起,到1911年发行最后一套“欠资”和“快信”邮票止,34年间共发行了25套175种邮票,此外台湾地方邮政还发行有数种邮票。 清代邮票可分为两个时期。1878年到1896年为海关邮政时期,因为这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邮政是由海关兼办的。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开办后到1911年止,为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解放区邮票是指1930年至1950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红色区域交通、邮政机构发行的邮票,粗略计算有2300余种之多。其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苏维埃政权先后发行了30余种;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先后发行了200多种;解放战争时期的各解放区政权发行了2000多种。据现有资料统计,短短的20年间,前后有70余个地区的170多个交通、邮政部门自行印制或加盖发行了400余套  相似文献   

3.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图强成为举国上下的一致呼声。1895年,康有为曾在公车上书中将“举办邮政”作为变法的一项措施。在朝野一些人士的呼吁下,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皇帝根据南洋大臣张之洞  相似文献   

4.
从1974年到1991年,“J”字头新志号邮票总共发行了185套,“T”字头新志号邮票总共发行了168套。这阶段正是我国结束十年动乱进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全面腾飞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邮票的选题、设计也逐渐摆脱“左”的束缚,开始了新中国邮票的又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纪念邮票突出了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对人民有贡献的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宋庆龄、叶剑英、郭沫若、茅  相似文献   

5.
中华邮政邮票指1912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时期发行的邮票,约略统计共有1300余种。中华邮政邮票可分为三个时期发行:1912年至1937年为前期,邮票设计,印刷较精美,多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厂或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抗日战争时为中期,邮票改在香港和重庆印制为主,因为战争时期条件艰苦,一些邮票印制得粗糙简陋,变异迭出;1945年至1949年为后期,邮票  相似文献   

6.
中华邮政的正式普通邮票始自1913年的伦敦版帆船票。全套邮票19枚,其中10枚是帆船图案,象征交通运输,全是分单位的低面值票;5枚是农获图案,象征以农立国,全是角单位的中等面值邮票;4枚是北京国子监琉璃牌坊(俗称宫门),象征礼义治国,全是元单位的高面值邮票,为简便起见,通常统称为帆船邮票。帆船邮票后共发行了三个版次,分别称为伦敦版、北京老版和北京新版,其间都有些细微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科协论坛》2010,(4):F0004-F0004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向观众展示了中国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外邮票。  相似文献   

8.
1968年文革时期邮票错体“全国山河一片红”8分旧票,台湾漏印红色,罕有,约值五万港元。1966年至1976年间席卷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发行的邮票上,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印记。这十年中,先是纪、特邮票延续着老志号发行了7套21枚;然后从1967年4月20日起发行了“文”字头邮票19套80枚,取消了邮票上的志号;自1970年8月1日起,又恢复  相似文献   

9.
1995年9月14~18日,在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我国将在国贸中心同期举办建国以来首届规模盛大的“北京95’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集邮、集币事业向前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世界邮政业务的联系。为此,本刊约请张总经理谈谈有关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的邮票都是采用了龙的图案。 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发行于1878年7月(清光绪四年)。当时中国还没有独立的邮政部门,由海关税务司署兼办邮政。因为第一套邮票以龙为图案,又比第二套小龙邮票的图幅稍大一点,被后世称为大龙邮票,或称为清海关大龙邮票。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再度携手,统一抗战。华北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作战,并先后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晋绥边区等抗日民主根据地;华中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在敌后建  相似文献   

12.
邮票之殇     
李威 《青海科技》2013,(4):85-87
关于邮票,百度上是这样写的——邮票(Postage Stamp)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是邮件的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证明,发送者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销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费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向观众展示了中国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外邮票。博物馆拥有45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和1000平方米的文  相似文献   

14.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3月4日上午,2018中国(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合肥高新区启幕,大会以"新时代新智慧"为主题,聚集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精英翘楚。此次大会也是新春伊始,国内首场专业性最强、特色最鲜明、互动人数最多的人工智能领域盛会。此次大会上,合肥高新区系统性发布了区域人工智能产业规划、专项政策和园区空间布局。据悉,这是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一家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体系的园区,将助力合肥高新区打造全  相似文献   

16.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28-29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10-15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WTO规则下,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的思考;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推动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政策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邮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邮政物流专业化经营的加快推进,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农村邮政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邮政企业经营农药、种子等业务的资质不统一,业务种类和服务产品不够丰富,网络配送能力和农资储备能力不足,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鉴于我国农村邮政物流的现状及特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物流体系的现代化,流通渠道的双向化,完善流通体系,以及重视现代物流理念。  相似文献   

19.
动物专题邮票是集邮者喜爱的热门选题,许多国家在发行的邮票中,十分重视发行本国特有的,或生活在本国的野生动物邮票.不少国家不仅将野生动物作为重点选题来对待,还常以系列邮票的形式,设计发行野生动物邮票.本文就我国发行野生动物邮票的历史、沿革及有关选题、设计的一些情况向读者作些介绍,旨在引起社会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人们对新中国野生动物邮票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21年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启动编制《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产业报告(2021)》)工作,总体目标和定位是梳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历程,客观呈现产业发展现状和动态趋势,总结科技期刊产业整体规模、产业结构、上下游分布,以及用户结构和需求等信息,设计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描述和分析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和新特征,完成对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深度解析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