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三段[题名]拓捺[功别]导引功[原文]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①,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②。极势③,上下来去④,换易四七⑤。去⑥内风、两井⑦内冷血、两掖⑧筋脉挛急⑨。(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上)...  相似文献   

2.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第五段[题名]转脊[功别〕导引功[原文]一足①地,足不动;一足向侧如丁字样②,转身③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互④二七。去脊风冷,偏枯⑤不通润。(此条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二“风病诸候(下)”之三十五“风冷候”;也见于卷一“风病诸候...  相似文献   

3.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六段[题名]推掌[功别]导引功[原文]手前后递①互拓②,极势三七。(按:原文下接第七段功。)[注释]①递:轮流,顺次。②互拓:交错推托。[今择]两手前后依次递送、交错推托(图6),极力做21次。[浅解]第六、第七段功...  相似文献   

4.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二段[题名]拱臂[功别]气功[原文]左右拱手两臂①,不息九通②。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上)”之二十“风痹候”,并见于同卷之二十三“风痹手足不随候”。)[注释]①左右拱手两臂:...  相似文献   

5.
古导引术题解翁士勋黄石公受履[题解]:黄石公受履,典出《史记·留侯世家》。说的是,[汉]张良刺杀秦始皇不成,改名换姓,逃亡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他信步下邳桥上,见一老汉把鞋子掉落桥下,要他下去拾来,并给穿上。张良做了。临别时,老汉约张良五日...  相似文献   

6.
尚儒彪 《武当》2004,(5):62-62
夫酒者,粮谷之精,和养神气,性味慓悍,功甚变通,能宣利胃肠,善导引药势,今则兼之名草,成彼香醪,莫不采自仙方,备乎药品,疴恙必涤,效验可凭,故存于编简尔。  相似文献   

7.
69.起脚 在室内或室外高悬 一细绳,绳的一端系上 一物,如石子、铁圈、螺 帽等,并把它的高度调 节到自己的足尖勉强能 踢到之处。然后进行各 种腿功练习,如踢脚、蹬脚、摆脚等等(图69),每一种腿法都作为一个导引术式来练。具体安排可灵活掌握,如每天安排1-2式起脚功即可,而不必在一天中练全,每式练习次数,也可因人因时而异。 70.提膝 也叫“金鸡独立”。一足独立,一足屈膝尽量上提,足尖下垂;同时,两手握空拳,随提膝之势经两侧高举,至两腕交叉于头顶上方(图70);然后随提膝之足下落之势,使两拳沿胸腹正 中线…  相似文献   

8.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这套隋代导引七段功,系笔者根据《养生方·导引法》各有关条目选编而成的。《养生方·导引法》原本是隋代以前流传下来的养生导引法的典籍,很可能是汉代的作品。但它却是通过隋代太医巢元方主编的《诸病源候论》一书的分条辑录而保存下来,所以,...  相似文献   

9.
刘嗣传 《武当》2001,(2):17-17
在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中,三次出现“推”字:“仔细留心向推求”、“详推用意终何在”、“若不向此推求去”。分析三个“推”字所言之要义,我们可以断定:太极拳十三势之推手早在张三丰时代及传至王宗岳时就已出现,只不过没能像今天如此定名而已。  相似文献   

10.
一、《少林衣体真传》书名、内容与作者《少林衣钵真传》为手抄本,卷首有“咸丰五年岁在乙卯崂西斋”字样,由之看来应是咸丰时人抄录。该书有的抄本又名为《短打秘钥》,但由卷四有“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看来,该书可能最早应名为《罗汉行功短打》。《少林衣钵真传》共分四卷,卷一亦名为《少林衣钵真传》,为总论;卷二为《绘象罗汉短打变式》,均讲拳法;卷三为《绘象罗汉兵刃全式》,讲各式器械;卷四为《绘象罗汉行功全谱》,讲内功导引之“十八罗汉势”。《少林衣钵真传》中有类似于序的文章一篇,又有一“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  相似文献   

11.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提高太极功夫必修之功法,分为定步站桩与活步桩功两种。定站桩是利用静态方式来修炼,站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站桩是静态的知己功夫,而活步桩功是利用静态桩功所练出的自身坚韧的支撑力及静态浑圆力,融入动态桩功的练习。活步桩功是以太极拳十三条身法(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裹裆、护肫、腾挪、闪战、气沉丹田、尾闾正中、虚实分清)为基准,五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及多种劲道变化随势而生。,  相似文献   

12.
(四)直拳接拍手 [动作]甲用左直拳攻击己上盘,乙左肩后撤避开来拳,甲迅速上右步用右手拍击乙面部(图25、26)。 [要点]上步快,拍手疾。 [用途]拍击乙面部。 [练习方法] 1.配合步法、身法练习直拳接拍手,可以击拍树叶、飞虫等物。 2.用直拳接拍手击打沙袋和手靶。 [分析]乙撤肩防守后必然恢复常态,甲趁乙回转但还未恢复常态时,用拍手攻击己面部,效果较好。拍手是上弧线进攻手法,能避开乙放在胸前的拳。 (五)摆拳接摔手 [动作]甲用左摆拳攻击乙面部,乙用摇闪避之,甲待乙刚抬起头时用右摔手攻击乙面部(图…  相似文献   

13.
吊裆功     
周颂南 《武当》2009,(2):48
吊裆功系武当内家功的一种,亦属铁布衫范畴。它充分体现了“内炼一口气.百病不缠身”之精义。对于补肾壮阳、强健身体和竞技搏击等方面都有显著功效。这种功法要求把意念导引、势子导引和呼吸导引.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对治疗遗精、阳痿、早泄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一、单推手]1.平圆单推手1(1)预备势:甲乙(白衣为甲,黑衣为乙,下同)相对站立,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两腿外侧,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对方。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微内收,舒胸展背,敛臀收腹,呼吸自然。接着甲乙两手握拳前平举,以拳面接触为准。(图1) (2)甲乙两拳变掌,下落还原。身体保持中正自然。用意念调整身体姿势,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意念落于丹田,称之为意守丹田。(图2) (3)甲乙身体稍左转,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摆45°。接着,两手外旋侧上举至头上方,掌心相对,掌指向上…  相似文献   

15.
演练周利霞第四段1.转身撩拳(鹞子翻身)(1)接上势,上体向左拧转,右脚尖内扣;同时右臂内旋屈肘,右拳经左臂内侧向右下方撩出,高与髋平,拳心朝后;随之左臂屈肘左拳左摆,经右拳外侧至左肩前,拳略高于肩,拳心朝后;目视右拳(图1、附图1)。 (2)重心移至右腿,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左转;左脚随之后撤半步成了步;同时右臂外旋右拳经下向前撩拳,拳心朝上,高与腹平;随之左臂屈臂左拳落收于脐部左侧,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 [要点] 转身和撩拳要同时完成。2.跟步左崩拳 接上势,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跟进半步成顺…  相似文献   

16.
舒肝利胆功,是防治急、慢性肝胆疾患的经络导引动功,经广泛应用,证明有效率为87%。祖国医学认为,肝病多由温热蕴结脾胃、肝气失于疏泄所致;胆为清净之腑,以清泄通降为顺,如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湿热蕴结以及情志不舒,就会引起肝胆气郁,疏泄失常,胆腑为病。因此,祛热利湿、健脾调胃、疏解肝郁、清泄胆腑是防治病毒性肝炎及胆道疾患的重要原则。舒肝利胆功是遵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脏腑所属、主治所为”的中医学理论,可比较理想地对病  相似文献   

17.
八强战简评     
黑13、15是取势的下法,但配置略微有些局促。白20有诸多选择,A位拆和44位挂均可考虑。白24拆,似乎是当然的一手,但有中黑意之嫌,在B位飞,寻求地和势的一种均衡也许是很有意思的着想吧?  相似文献   

18.
二、太清导引养生经 1.常以两手叉头上,挽至地,五嗡五息,止胀气。 2.叉手胸肋前,左右摇头,不息自极,止引面耳邪气,不复得入。 3.两手支腰下,左右自摇,自极,止通血脉。(卷三十四) 4.两手相叉,左右举肩,引皮肤气。 5.正立,左右摇两(月比土)。引脚气。  相似文献   

19.
栖心子 《武当》2004,(5):6-7
武当太乙五行功,俗称武当太乙五行导引术,是武当丹法的辅助功法。该功法主要以导引为主,是武当丹法以形引气的重要典范。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加强五脏的功能,使五脏坚实,精气充盈,为内炼成丹提供必要的帮助,是修墙补屋阶段较好的功法。望习者重视之。  相似文献   

20.
一、动作形态 单鞭是传统拳术中动作招式象形化的通用式名。单鞭的动作形态是一手钩手,另一手拂面后向前挥出,犹如跨马扬鞭之势,故名单鞭。有人解释为“单鞭”是依据向后一上钩的手形如“催马加鞭”而拟其名,此说法是否准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