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今,新闻报道进入了一个叙事的时代,一个"讲述"的时代.新闻叙事成为更新更快更重要的第三种叙事和交流方式,成为日常生活中经常引用的叙事例证,以至于人们宣称,最好的短篇小说不在文学期刊中,而在南方周末这类报纸的深度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2.
情感叙事在"后真相"时代成为社会叙事的主要线索并突出反映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过度的情感叙事是否造成接受者的情感过载进而影响新闻真实这一基本原则?将情感真实作为新闻真实的一部分以及将情感叙事视作新闻叙事的功能之一,为情感叙事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赋予了合法性,但其毕竟不是新闻生产的全部面向,过犹不及的情况成为当下新闻内容生产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绘本是最适合少儿阅读的图书形式.在从“图像转向”到“听觉转向”、从“图像叙事”到“声音叙事”的认知变迁中,将“图像叙事”与“声音叙事”相结合,实现视听兼备的少儿绘本创作成为产业趋势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融合媒体时代的重大主题报道在内容表达以及叙事策略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平衡重大主题报道的政治性、重大性与可读性成为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主要任务。本文以“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主题报道为例,分析中央主流媒体在此次主题报道中叙事策略的创新,并以此为基础为我国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媒体叙事提供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豪 《今传媒》2020,(4):127-131
在信息爆炸、新闻“速朽”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回访报道的缺乏越来越普遍。在新的传播形态中,回访报道的叙事建构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文结合了数篇优秀的回访报道,以新闻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回访报道在叙述者、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三个方面的叙事特点。当下,回访报道已成为一种全面的、整体的重新反观,关注回访报道怎样被讲述,对重拾“记录”的力量,完善我国新闻报道体系与增强传媒公信力有着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优秀的小说文本也在与电影不断进行着跨界改编合作,共同完成故事叙事的篇章。在时代的发展下,以严歌苓为代表的海外华文文学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性话题的作品出现,其从自身出发的身体体悟而凸显的自由的人性价值与极具电影化的写作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屡屡被翻拍。然而,尽管小说文本与电影作品在时代的探索中发展出了相对适宜的合作道路,但它们在叙事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从叙事视角的角度以冯小刚导演拍摄的改编自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芳华》为例,探讨在时代视阈下小说与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叙事视角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金卫卫 《传媒》2024,(8):36-38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和传播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加速了新闻叙事方式的发展与变革。与之相适应,党报融合叙事始终处于不断创新与探索中。融合十年来,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创新发展党报融合叙事的新思路,成为当下省级党报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河北日报融合报道的成功实践为例,探索省级党报如何在媒体融合新征程中打破已有的思维壁垒,将多种思维方式和逻辑模式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叙事思维,实现融合叙事再创新。  相似文献   

8.
隋岩  徐晨 《现代传播》2016,(4):13-20
叙事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能够传播的叙事才是成功的叙事,叙事与传播相互依存、交相辉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伴随互联网媒介的迅速发展,信息大爆炸重铸出一个全民叙事、全民传播的时代。探寻传者叙事之规律将有益于传播与叙事共赢,把握不同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特征、选择适宜的叙事视角、恰当利用断点点燃叙事,对于传者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传者完全可以通过叙事与传播解读和重构时代。  相似文献   

9.
从近几年热播的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群像叙事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影视剧中群像叙事的方式是通过描写一大批人物,从而对一个时代或集体进行缩影式呈现。集体记忆建构是塑造和维护共同体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影视作品这一重要载体,可以实现集体记忆的建构,从而生成指向未来的“文化记忆”。《觉醒年代》是群像叙事的代表作,本文将结合该剧探析群像叙事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后疫情时代,直播成为现象级的传播景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线上健身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4月7日,“刘畊宏”微信搜索指数环比增长突破2280.33%,以直播为主要传播渠道的健身博主爆火。“影像时代”健身直播兴起,互联网空间开始发展身体叙事的实践——以身体为表达媒介,进行叙事实践。本文以抖音APP爆火的刘畊宏健身直播为例,从身体叙事角度,对后疫情时代健身直播的身体叙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罗晗 《视听》2018,(11):138-139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的成功与其故事的叙事密不可分。从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营销中可以看出,开放使用其内容优势,利用叙事手段讲述生动故事,才能做好内容营销。本文从叙事内容与叙事方法两个方面,以故宫文创为例,讲述社交平台时代品牌故事的叙事之道。  相似文献   

12.
罗锋 《现代传播》2007,(6):98-101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2007年3月成为网络与传统媒体关注的焦点.网民首次参与新闻事件现场报道使得事件本身成为新闻传播视野中一个极佳的研究范本.本文认为这种传播路径凸现了媒介叙事转型从传统媒体致力于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到新媒介时代网民的个体化修辞.这种参与式草根新闻叙事模式带给我们的冲击无疑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关倩 《东南传播》2022,(11):26-28
数据新闻作为以数据联动为主要叙事范式的新闻形态,其日益产业化和流程化使得数据最终能够以可视化的动态作品呈现形式在媒体平台上进行发布与传播。从新闻叙事机制的维度来看,以数据为主要载体的数据新闻拥有一套独特的叙事体系,其形成的全新叙事机制带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底色。当数据成为新闻叙事和报道的核心环节,数据新闻已从叙事主体、叙事符号和叙事情境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在聚焦方式、叙事结构和视觉语法层面完成了自我重塑。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本文聚焦数字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叙事体系建构,这既是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迫切要求。在整合传统叙事和数字叙事前沿理论基础上,阐明数字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叙事体系建构的五个层次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动画悄然进入电视新闻节目中,成为丰富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手段,它表明日趋成熟的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技术,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已经开始进入主流媒体,成为相当重要的叙事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6.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唤起人们对主流价值观感知进而引发认同的重要叙事文本,在新时代"时代楷模"的报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有关"时代楷模"王继才的报道作为典型人物报道叙事策略转变的样本,为未来典型人物报道叙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印刷技术与摄影技术的高度发展,优化了图像表意传统的内涵,促成了"图像叙事"时代的来临.尽管在人类交流方式中,图像叙事相较语言叙事长期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是在文化、新闻、出版领域,以图片为主的视觉符号正在挑战文字符号的主导地位.随着新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片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已成为当代新闻媒...  相似文献   

18.
周敏  赵晨雨 《现代传播》2022,(12):48-55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华文化出海带来数字化变革,当前数字文化出海已经成为打破多元文化边界,重新塑造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新格局的重要实践。因此,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互联网环境中,为了寻求文化认同、构建数字时代的国家文化形象,需要关注到数字文化超越地域界限的互联网属性,在内在叙事上调整叙事策略和话语内涵,同时从媒介技术视角推进外部载体搭建,从而有效应对世界文化浪潮的翻涌和数字技术的快速更迭,在变革中塑造中国当代数字文化的海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黄勇军  张佳凤 《视听》2023,(5):78-81
纪录片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叙事策略体现着时代与人民不同的紧密程度。纪录片《这十年》以宏大叙事立意,将国家与个人命运融入细微化的微观叙事中,展示这十年里中国发展巨变中人民自我价值和梦想的实现,揭示了国家与个人命运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后续相关题材纪录片创作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移动短视频对日常生活的纪实性记录和全方位展示已成为观察中国社会图景的重要窗口。不同的算法逻辑对移动短视频叙事方式起着重要的构建作用:主流价值观导向型的算法逻辑赋予叙事客体话语权,变客体为主体;商业化爆款导向型的算法逻辑赋予叙事主体注意力,变平凡为不凡。算法作为一种隐形的权利使得移动短视频场域中高度的图像运转暗涌着中国时代发展当下有关于城乡、性别、职业、情感的区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