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U波自1906年由Eintnoven正式确认和命名后已近百年,但其形成的原因一直没有定论.致使临床心电图上许多U波变化难以解释,严重影响着心电图的诊断水平. U波作为心脏器官水平上的一种电现象,历经多年,其形成原因一直未能确定的原因,是以往的研究者一直认为它是心室某一部分或某种组织复极化延迟的表现,因而在近百年间一直为寻找这一延迟部位而努力,并先后提出了多种延迟学说,包括近年提出的并在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心室壁中层M细胞的复极化延迟说.以往的研究者之所以从未考虑U波可能是一组除极波,是因为传统理论认为,心室在除极化过程中形成QRS波群后,已不可能再有其它部位或组织接续兴奋和发生除极化.  相似文献   

2.
常见的 P 波形态为尖峰,电压≥0.25mv,称肺型 P 波,并认为与右心房有关,多年来一直作为心电图诊断肺心病的主要条件之一。但肺型 P 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 X线胸片心胸比率与肺型 P 波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此,我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 P 波电压与心胸比率进行对比性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U波自1906年由Eintnoven正式确认和命名后已近百年,但其形成的原因一直没有定论.致使临床心电图上许多U波变化难以解释,严重影响着心电图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及其对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NSTEMI)患者不同的预测价值。创新要点:证实了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短期预后价值,对早期再灌注治疗有指导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碎裂QRS波发生及持续时间的详细记录(见图1、2),评价出现碎裂QRS波的STEMI及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泵功能衰竭及住院死亡的风险(见图3;表3–5),并观察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预后的不同影响(见表6)。重要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EMI)患者心电图出现碎裂QRS波短期内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不全及死亡;2.对出现碎裂QRS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PCI再灌注治疗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心电信号是一种微弱的且易受噪声干扰的非平稳信号,其波形以R波最为明显,而R波的准确定位是QRS复合波识别和心血管诊断病变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数学形态法与和A Trous变换研究心电R波定位,首先利用A Trous算法对心电信号进行小波变换,然后选择在尺度3进行阈值定位,最后把在负荷运动环境下采集的ST段变异数据库作为样本测试,结果为灵敏度99.67%、特异性99.96%.  相似文献   

6.
研究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a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临床意义.对71例自发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患者行运动心电图试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动过速终止后,30例出现倒置T波,3例呈铊阳性改变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支血管管腔直径≥75%的明显狭窄,但均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结论: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a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代表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持续存在一段时间,根据常见的临床和心电图指标不能预测其是否发生.冠心病似乎不是这种复极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依据心电图特征参数R峰面积与S峰面积比,对正常、异常心电图进行快速二分类以提高心电分类效率和准确率。通过MIT-BIH数据库统计分析,正常心电图R峰面积与S峰面积比远大于异常心电图中的面积比值。在QRS波群检测中,改进QRS波群起止点检测算法,将移动窗口积分法、距离最大值法与斜率突变法3种方法加权平均结果作为QRS起止点最终检测结果,弥补单一算法的不足,提高起止点检测精确度,为面积比计算及后续心脏病辅助诊断提供可靠前提。基于低功耗、便携的树莓派平台实现算法,以树莓派Raspbian系统自带的Python为工具,构建了一个便携、实时的心电辅助诊断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与心室肌传导速度减慢的体表心电图之间相似之处,并探究其机理。创新点:通过心电图仿真,证明了左心室前壁传导速度减慢会形成类似左前分支阻滞的波形,并结合仿真心脏电兴奋传导时序,对其机理进行了合理解释。方法:将真实人体心脏通过64位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心脏解剖结构建模。通过单域模型仿真出全心脏电兴奋的传导时序,然后利用边界元法计算出各时刻人体体表电位,进而计算出十二导联心电图。结论:左心室前壁心肌细胞传导速度的减慢,会形成类似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波形,其主要区别是QRS波群的时间跨度以及幅度大小。  相似文献   

9.
蚯蚓素9203的一般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蚯蚓素9203的一般药理学研究表明,对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空肠无明显影响,对回肠则有减缓蠕动的作用.对大鼠的血压、心电频率、P波、QRS波、ST段和T波、呼吸的深度和频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波的多解性”是机械波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习这一问题时首先要了解“波的多解性”产生的原因,之后通过解决一些波的多解问题,知道波形平移的距离和波向前传播的距离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王琦 《物理教学》2012,(9):57-59
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问题,是高考的热点,每年各省市物理或理综卷,几乎都有此题材的题目,而且年年都能花样翻新。本文把2012年高考关于波的传播和波的图象问题归纳一下,研究它的解题方法和规律。1.上海市物理卷第24题例1如图1,简谐横波在t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3s,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1与x2相距1m,波的周期为T,且2T<△t<4T。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  相似文献   

12.
一、波形变问题 方法:波形推进法. 如图1所示,已知t时刻 的波形图,如果我们还知道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v, 则这列波在t+△t时刻的波 形如何呢? 我们只须将t时刻的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x=v△t一段距离(图中设△t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型预激综合征在左右后间隔旁道的位置与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以80例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的结果作对照,寻找体表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与左右后间隔旁道位置关系,确定体表心电图定位左右后间隔旁道的鉴别诊断标准,并计算其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显示体表心电图的11大特征变化与B型预激左右后间隔旁道定位鉴别诊断有关,即V_1导联中P-R间期长短。QRS波形态、△波方向及S波的深度;△波及QRS波的额面电轴及二者差值;Ⅲ导联R/S波比值;胸前导联R/S>1的转折点:下壁导联中负性△波的数量;PV1-PE间距。根据以上11大特点对术前80例B型预激重新定位,其鉴别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率在右后间隔旁道分别是88.2%、83.3%和77.5%,而左后间隔是83.3%、88.2%、87.5%。结论B型预激旁道绝大部分位于右后间隔旁道,但也不排除左后间隔旁道,尤其是左后旁道预激不完全时可出现B型预激改变,上述体表心电图的11大特征有助于二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高输入阻抗、三运放形式、带导联脱落检测电路的ECG放大器,和由起搏脉冲抑制电路、QRS综合波滤波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峰值保持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箝位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组成的QRS综合波检测器。经验证明具有较可靠的效果,可用于嵌入式智能便携心电监护仪中。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使用运放-电容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过程中波形畸变的原因和避免方法.在实验中使用一片LM324运放中的两个单元,组成双运放RC反馈电路,用其形成方波和三角波.并讨论积分电路中电抗对波形畸变成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正弦波是最基本的周期波,除此以外,还常常会遇到一些非正弦的周期波(以下简称周期波),方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两类波形都具有周期性,因而二者之间必有某种内在联系。傅里叶级数便是对这一内在联系的数学概括,它揭示了周期波与正弦波的关系,即周期波可以视为是由直流分量。基波分量和高次谐波叠加而成的。 围绕如何在电路教学中讲授傅里叶级数,笔者曾尝试过三种方法;一是数学推导法。这一方法由于物理概念不突出,学生对合成过程感到抽象,难以理解。二是实验演示法。即把波形发生器输出的方波经滤波后分别取出基…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斩波电源总体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Buck型降压斩波直流斩波电源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对直流源,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设计,完成了对整个直流斩波电路的设计。建立了Buck型降压斩波直流斩波电源电路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Buck电路进行了较详细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波形与设计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研究健康人群J波发生率及与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的关系。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的1809名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J波发生情况。结果表明,J波发生率5.64%,其中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8.91%比1.40%,P〈0.05);青壮年发生率较高;下壁导联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心导联、左心导联(P〈0.05);劳动强度越大,J波发生率越高。结论J波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多见于下壁导联,与劳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锥杆中应力波传播的放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变截面杆中一维应力平面波的无量纲控制方程组出发,采用特征线数值解法分析了应力波在锥形杆段中的传播特性,讨论了无量纲参数λ、τ_r和R对透射波放大系数和波形的影响,为应力波放大器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Hopkinson压杆装置上对锥杆中的应力波传播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一致地表明原先由Leftheris提出的计算公式和有关结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多是结扎狗的某一冠脉血管,标测心表面心电图(ECG)和T波的变化来进行的<1>。但是,心房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因ECG上反映心房缺血的Ta波和P—Ta段较小,且常被QRS波群所掩盖<2>。因此,以普通ECG上查觉心房缺血往往是比较困难的。然而,据文献<3>记载,心房缺血、梗塞占心肌梗塞的1~17%,特别当右心房缺血时,可能直接影响到窦房结的血液供应,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另外,近代医学业已证实,心脏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4>,心房缺血不仅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