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品信息     
正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描写当代世情日前,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范小青的创作生涯已有近40年,但这次创作《桂香街》依旧对她构成了不小的挑战。2015年春节过后不久,范小青从不同渠道陆陆续续看到了同一个名字:许巧珍。这个平凡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范小青。研讨会上,范小青坦言:"写作是内心的小妖精,它让人永远年轻,不害怕老之到来。这是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领域,范小青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作家之一,她不仅以大量的小说创作实绩确证了自己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为广大的文学接受者不断扩展着审美阅读空间,更为众多文学批判专家提供了可资研究的文学文本,张德明先生的《范小青小说创作论》便是研究其小说文本的一本专述。本文试图通过对此专述的理性解读,以探寻作家批评的体系构建和批判圭臬。  相似文献   

3.
范小青以创作具有浓厚苏州地域特色作品而蜚声文坛。其作品的整体语言氛围极具苏州地方特色。其小说语言策略主要表现在“苏味”语感的营造和“絮语”语言的应用上。正是这种独特的语言技巧,使得范小青的小说文本在当代文坛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4.
范小青小说从文化和人性视角切入现实生活,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新世纪初的众多生活世相,特别是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动态,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城市及其文化精神的执著关注,对沈从文、汪曾祺一路创作精神利艺术风格的继承发展。但是,也形成了其善意关注多于深刻揭批的创作不足。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文坛劳模,范小青不仅多产,而且能够在创作上不断自我突破。她凭借小巷叙事成名,当小巷题材式微时,她及时地抓住了"新的现实",开始别开生面的官场叙事和温暖的底层叙事。尽管叙事类型迥异,但她一直以来所坚守的一些创作理念是不变的。因此,叙事流变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其叙事特征的成因和叙事流变的意义,可以实现从一个全新角度来研究范小青小说创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梳理铁凝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剖析其叙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探究不同时期女性生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研究铁凝小说创作审美风格的嬗变流程.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中,世情小说的出现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世情小说在小说人物的选取、整体结构及小说的语言上,明显流露出不同于史传文学的新的平民化、世俗化的审美意识;但另一方面,在这种新变中,世情小说又表现出与史传文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动机、创作原则、传奇性等诸多方面承袭了源自史传文学的传统的审美意识。可以这样说,世情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是魏晋神怪小说翘楚之作,干宝以其“游心寓目”的小说观和“遂混虚实”的叙事技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神怪题材小说诞生以来约定俗成的“搜奇辑逸”之创作理念。作品在创作动机、题材的选择与处理、神怪形象的定位与操作等方面呈现出的明显世情化倾向,意味着神怪题材世情化的萌芽,对后世传奇、小说及戏曲创作影响颇深,凸显其独特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自初登坛以来,作品的数量并不多,但大多有影响并受到评论界的好评。评论界对余华小说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小说的主题思想及成因;创作风格的变化:独特的叙事艺术以及比较研究等等。本正是从这些主要的问题出发,系统地勾勒余华研究的运行轨迹,梳理研究成果,供关心喜爱余华研究的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读鲁迅对世情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界定,在探究世情小说特质的同时,可证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是隶属于人情小说这一大概念下具有不同特质的两种小说类型,二者的关系是平行而非从属关系,世情小说更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正>"表情"是范小青创作中的一个关键词,写过《城市表情》、《现实表情》的她的确是捕捉世情的翘楚,能够通过叙事的精微、情感的细腻和语言的绵密书写出当下的现实以及人类生存的处境。她创作过二百多部短篇,还有大量的中长篇小说,令人咂舌称赞。其实,她的作品特别打动我的是变与不变,变的是世情流转,不变的是安然恬淡的"苏州情怀",那么敏感的触角能用那么淡定的语调讲述,也因此,在她个人创作的"时间简史"之中,她能不断拓展,使得作品的精神体积越来越大,内在的品质也越来越丰沛。近几年来,范小青又写出了一系列的短篇精品来记录当下生活。《我在哪里丢失了你》讲述了名片的尴尬故事,主人公王友  相似文献   

12.
捕捉世态人情、展现市井生活的自然本色、绘制一幅近代意识的世情画卷、张扬近代色彩的人本意识、还原世情社会的生活本质,世情小说《金瓶梅》以其反映市井社会的务实态度,开辟了小说审美艺术的新境界。《金瓶梅》将注重传奇的传统小说模式引向凸显写实的小说创作新领域,推动了小说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14.
评论界对满族作家马加文学史地位的评定主要依据其建国后的小说创作展开,对于抗战时期,也就是马加创作起步期的小说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系统的阐释。抗战时期,正是马加确立其创作取向的关键阶段,也是为未来蓄势的发轫时期。因此,梳理评价马加这一阶段的小说极有必要。总的来说,马加抗战时期的小说主要聚焦于反帝抗战和解放区社会矛盾的揭示,对于时代的脉动有着准确而切实的把握。同时,马加注重在乡土气氛中言说社会、时代生活内容。不仅注重农村背景性元素的植入,而且还特别倾向使用承载着乡土物质文化的民间语言,这极大增添了其抗战小说的乡土之风。  相似文献   

15.
黄蓓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蓓佳是当代著名女作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至今,发表了500多万字的作品,她的创作以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散文、影视剧本等,获得了评论界的注意和好评。研究者主要从创作的总体情况、创作路径的转变、女性小说和儿童小说创作等几个角度切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当然,对黄蓓佳的研究尚需深度和广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范小青在她的近作《女同志》中,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流畅的笔墨,探幽索微,描写了当代江左一带州县女干部们各不相同的宦海沉浮的沧桑经历。其中,对中心人物万丽的成功塑造更显现了范小青力透纸背的创作功力。小说主要从万丽在职场生涯、感情领域、家庭生活三个方面的不同表现来剖析这位女同志的性格特点,生动地刻画了这位女同志的性格特点,展示了当代社会百态。  相似文献   

17.
简忆莱辛     
多丽斯·莱辛是战后英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从1950年发表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到最新出版的《裂缝》,她共创作长篇小说二十余部。本文意在梳理莱辛创作生涯的四个时期,并着重关注她作为公认的女性主义作家在文学评论界引起的反响,以及莱辛本人对于作品中女性相关话题的见解。最后,总结归纳国内外对莱辛小说的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镜花缘》作为清代才学类小说,在学界得到广泛认同,但也有许多不同见解,值得研讨。文章认为,在乾嘉考据学盛行的背景下,对音韵学和诸艺颇有造诣的李汝珍所创作的《镜花缘》,确实存在着"以小说见才学"的特点和局限,但不应该视之为才学小说。以明清章回小说世情类作品的历史发展的视角作考察,就《镜花缘》描写的内容来审视,《镜花缘》乃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世情小说。  相似文献   

19.
世情文学大多取材于日常琐事,反映社会现实,描摹世态人情。杨绛熟稔古典世情小说,又深受古典戏曲影响,其创作明显渗透世情文学的精髓。一方面她秉承世情文学写实的写作态度,创作一批虽以政治运动为背景但风格"哀而不伤"的回忆性散文;另一方面她的散文又有世情文学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影子,以梦幻形式进行追忆书写,写就三篇独特"魔幻散文"。杨绛散文多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并将知识分子归为典型的平常人,对他们注倾注同情与理解,这无疑是对世情文学关注市井凡人这一传统的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书讯     
济南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石万鹏副教授的专著《新时期小说论稿》 ,于 2 0 0 0年 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石万鹏老师从事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已有十余年了 ,这部专著就是他长期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结晶。书中分上、中、下三编 ,分别从“文学思潮”、“小说流派”、“作家作品”等三个方面对新时期小说的创作、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论者既对新时期小说的具体创作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同时 ,又准确地把握住了新时期小说创作跳动的脉搏 ,勾画出其发展的轨迹 ,而且努力探索揭示其深层的内涵和规律 ,对时下评论界和广大读者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