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枫  莫永谊 《现代传播》2013,35(1):162-163
英语口语交际法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我国,从9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受到外语教学界的关注和推崇。为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基本上围绕交际法开展,即教师一边给予适当地引导,一边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实践,在实践中获取语言知识,发展交际能力。交际法教学理论为  相似文献   

2.
余河 《大观周刊》2012,(47):359-359
高专院校的校园实际上是文化校园,英语由于其课程性质具有基础性、学科交叉性和文化多样性、跨文化性等特点,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英语教学的文化培育路径是:科学把握英语课程教学与"文化校园"的内在关系、注重英语教学中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素质与能力,建设跨文化交际的校园。  相似文献   

3.
韦立英 《大观周刊》2011,(51):199-199
今天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重视提高学生的5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不可避免的要把社会文化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认识和文化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必要因素,及文化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中的也很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内容,将会有效地培养起学生: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金传梅 《大观周刊》2012,(43):377-377
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还需同时同步地传授中西文化知识。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的介绍和语言与文化关系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 现代的英语教学除了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语言教学的目的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5.
车霄 《新闻窗》2013,(3):90-91
一、引言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构建目标语言系统,用以提高目标语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或技巧,是对学习过程最理想的调控。我国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策略的差异对成绩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学习策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学习策略教学和使用提供指导,提高学习者的策略能力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古成兴 《大观周刊》2013,(2):155-156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单纯是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使用,它还包括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堂公开课的分析研究,本文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 式。  相似文献   

8.
徐霞 《大观周刊》2011,(35):142-14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是具备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很多的人已经达成了共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9.
吴蝶  马美丽  覃欢 《大观周刊》2012,(21):220-221
语言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为广泛,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较少提及。我国小学已普遍开设英语课程,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是有可行的。良好的语言意识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学习者能更好地运用英语,减少交际中的障碍,并进行成功交际,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建构理论,认知的过程出发,并结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说明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语言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张淑红 《大观周刊》2012,(34):345-345
自国家颁布《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来,《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就明确的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将成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谓“任务”,就是“做事情”,但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练习。它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途径. 它侧重培养学生在任务执行中运用策略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  相似文献   

11.
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际法教学理论提出后,人们越来越关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广泛运用.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ability)的培养,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交际性原则,加强交际法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袁路遥 《大观周刊》2011,(33):181-182
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引导教师走出以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的观念误区,更加注重通过英语课程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张彩云 《大观周刊》2013,(3):160-160,158
本文对历年大学英语四级10套真题从文章主题和文章篇章分析及衔接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文章只涉及两种题材:说明文和议论文,并且衔接问题中语义衔接占据绝大多数,逻辑衔接和惯用衔接及结构衔接也均有考查。这对我们日常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定启发,应加强语篇分析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董海平 《大观周刊》2011,(28):101-101
新课程初中英语认为,英语课程教学在注重文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特别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就是要在学生发挥学习英语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学习思维。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王丽红 《大观周刊》2013,(5):208-20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英语学科的基础性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听是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郎红燕 《大观周刊》2012,(12):308-308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怎样来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能力,成了摆在每个英语教师面前所探讨的课题。初中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并结合实际编写了各种开展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话材料,通过语言意识的交际活动,把语法教学融于技能训练之中。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开展了运用“问答”技能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学的主导——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发挥主体意识,积极面对困难。以大课程论的观点看待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应成为有效实施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在现代英语教材和读物中的大量渗透,要求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传道、解惑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重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文论述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好传授语言知识与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永强 《大观周刊》2011,(35):181-181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我认为语法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为听、说、读、写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袁咏梅 《大观周刊》2011,(24):118-118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四者技能在英语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直侧重于读和写的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