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道文 《广西教育》2014,(48):42-45
2012年11月,"广西(首届)初中英语单元整体式课堂教学展示暨英语活动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桂林市举行,来自桂林、北海的两支教研团队分别执教了一组研究课。北海教研团队由5位教师进行教学示范,执教的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Unit 10"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其中1位教师"说课"(说本单元5个课时的教学思路),3位教师"上课"(现场分别执教本单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课时),最后1位教师作课后反思。尽管由不同的教师说课、执教、反思,但她们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任务"主线,紧扣单元话题进行单元整体式教学设计,顺利实现了现场执教时课时与课时之间的顺畅衔接,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在活动中,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我们至德小学与石台实小开展了一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活动,两位数学教师选择的课题是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中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难点是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及相关的换算。两位老师牢牢抓住了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两节《磁现象》内容的课引发了笔者对不同教学设计产生教学差异的思考.从两节课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一堂好课"的教学理念的落实存在偏差,对该怎么教把握不准.现将由此想到的写下来,以供商榷.一、两位教师课堂教学片段实录按照两位教师课堂活动的前后顺序,分别截取"新课导入""师生互动与实验活动"这两个主要教学片断.1.教师甲的课堂教学片段实录  相似文献   

4.
一是尝试调整教材与教学。去年春季,我校一位任教四年级的教师把《养蝌蚪》从教材的第三课调整到第一课,第四课的《两栖动物》调整到第八课,调整计划上报到学校,自然教研组考虑到本地青蛙的产卵及其发育成青蛙经历的日期的具体实际,批准了这一调整计划。我们的考虑是,现行教材虽具地方特色,但毕竟各地自然情况千差万别,它不可能全面适应各地的教学实际。这就需要乡村的自然教师密切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一次教学低年级《镜子》时,我们根据教材设计了“找镜子、找人影”游戏,要求孩子们离开座位,自由地在实验室内找…  相似文献   

5.
"树立良好形象,让世界热爱中国"这节课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内容很少,但上海市一位小学老师却将其讲得十分精彩。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选及拓展、对教学过程的巧妙设计对这节课进行详细分析,希望给其他教师以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并有幸获得"李吉林教学奖".这也是我第一次精细研磨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在《腊八粥》一课的研备之旅中,我在研备团队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反复推敲、"熬煮",终于寻觅到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密钥.回溯研备过程,我和整个备研团队在本课教学中是这样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  相似文献   

7.
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用细腻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个生动的科普故事。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流畅,学生无论是了解内容还是体悟感情,难度都比较小。新基础教育理论提醒我们,怎样用好教材,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这一文本的难度在哪里。我们教师如何用好文本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和体悟感情。和一位新教师三次磨课《云雀的心愿》,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引进"文体改编",实现"勾连文本"的目标,参与其中,颇受启发。结合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课堂转型,以及这一教学环节的三次改动,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同课教学比赛"活动,其中四年级组三位教师同上了《特殊的葬礼》一课,课堂上三种不同的效果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三位教师在课前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准备,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都渗透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这三节课都博得了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掌声之后,静下心来,在细细的咀嚼中,我发现这三节课蕴涵着三种不同的味道,体现出三种不同的"课观"。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2012年第9期发表了陈东亮老师《在故事中细说,在追问中遐想》一文,主要针对初中教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对这篇文章格外关注,认真阅读之后,认为这篇文章以曹操故事为线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进行了资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同课异构"内涵的基础上,以一次"同课异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两位教师执教《家乡的桥》的教学过程,指出实施"同课异构"教学方式应制定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尝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最近,我校语文教研室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六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展示了六节精彩纷呈的阅读教学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用心聆听后,留给我们很多借鉴和指导,也留给了我们不少探究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将近年来不断新兴发展的信息技术融合于语文教学,我们把探究的视角投向了"汉语拼音微课"这一领地,提出了《微课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这一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并获得安徽省电教馆的立项批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汉语拼音微课的实践,更新语文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同时使"微课"为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明显增效。为此,我们设计了"汉语拼音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调查"活动,想以此为我们下一步相关的课题研究积累真实而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使这一课题研究能有的放矢,更切合目前的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3.
一、课例背景《去括号》这节课的设计立足于《聋听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课题,该课题为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第9期重点课题。课题中提及的"聋听教师"是指聋校中担任数学学科教学任务的聋人教师和听人教师。我校有聋师8人,其中4人承担了不同学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任务,他们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聋听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往会出现设计不恰当、不充分的现象,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应怎么办?教学之后,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要不要反思、修改教案,以利再战呢?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此,我们应从教学全程来研究备课.我们认为,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分三次完成,即"教学设计"三步曲:课前的预想设计--课中的现场设计--课后的反思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为参加市里的赛课,历练出一堂县内样板课,我们采取磨课形式,几多磨砺,几多修炼,趣味良多。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的故事,本次磨课过程使我们对大师所讲故事昭示的教育真谛有了更深的体会。口教学特色定调设计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上)第三课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说课后试上了一课,大家认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形式化色彩较浓,教者的优势没得到充分体现,特色不明显。对教材再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本课从课题到内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教学中,课的结尾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环节。通常,教师会在课的结尾进行课堂小结,往往习惯性地提出下面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问题?"日复一日,面对千篇一律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总是波澜不惊。一位教师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的结尾,改变了我对这一环节教学的一贯认识。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声音》一课的教学重点考虑的是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在设计《声音》一课的教学时作了大胆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一个“放”字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发现声音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以往教这课时,几乎就是牵着学生走:教师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说出声音有强弱和高低的不同。比如:老师说一句话,一次大声说,一次小声说,问学生:这两次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初任教师,在教学遇到瓶颈之时,为突破现状,借一次研讨课机会,就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这节课进行公开教学。本文就阐述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各位名师的点评以及笔者的个人反思。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一次"《数系的扩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比较一位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静态)、教学组织(动态)和教学反思;结合MK、CK、PK的构成分析,进一步厘清两位教师的MPCK的差异。由此提出教学建议:研透教材,获得丰富MK;探明学情,形成多样CK;基于目标,灵活选择PK。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要求,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评选,组织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我们知道这一活动是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文件精神。活动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