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优质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教育信息化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来袭,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似乎都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充分...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有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教与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文章以湘南学院为例讨论高校推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模式和方法,论述了网络学习空间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数字资源建设、学生课外实践和服务社会带来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园林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国庆花坛种植设计"这一单元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详细阐述了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设计,对其他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一部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核心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转变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阐述了目前信息化现状,探讨了地方师范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方案及保障措施,为同类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研究以网络课程为主体的公共课信息化教学改革趋势,探索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公共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改革方向,能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打下扎实基础。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示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是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表明教育信息化将迎来新的挑战。在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中,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围绕深度学习模式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场所中应怎样改变进行研究,提出三种深度学习模式:"智慧性、情境性、协作性"的学习模式、"注重交互式教育和整合性教育统一"的学习模式和"多元化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式。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促进教育技术条件下学习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改变原有高考模式存在的"功利性""工具性"色彩,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我国教育提出了"新高考"这一概念,将高考的考核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上,具体为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科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新高考与语文核心素养二者联系,在新高考背景下探析高中语文教学新对策,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在响应教育发展呼声下实现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从"智业时代"的高度,整体看农村基础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就会有一种紧迫感。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是"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是"理解信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领会知识",教育信息化的前沿探索是教育智能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学习改革指出了新的路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保证。智能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意义重大,要深入理解和实施中国政府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9.
国家提出要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武威职业学院提出建设智慧云课堂,坚持立德树人,提炼"项目-任务-过程-成果"(PTPO)教学改革理念,践行"导观学做评练考"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本文依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新序化教学内容,打造"深度学习+自主训练"的实训体系,建立"专项+综合"的训练模式,借助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引用小组协作、云端问题库等多元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双元评价机制,深化了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的转段升级,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出全新要求.针对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转向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演变,构建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结构,认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信息化建设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设智慧校园与发展智慧教育为重点,以应用推进与人才培养为核心,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表现在顶层设计、环境建设、应用推进、人才发展与绩效评估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转化学习理论视角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指向转化学习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模式.最后,以广东省培项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为例,详细分析该模式实践的过程、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研究并设计出一种合理有效的"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表明,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中,该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必然会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本文探讨了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教育交往问题及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依托教育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各高校研究与探索的焦点。2010年6月以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进行了基于空间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作者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改革平台,阐述了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以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作为美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奠定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发布历史就是美国政府不断追求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的历史。该文对美国四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发布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以此为契机探析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取向,即"以人为本,重学习、减负担、促发展",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建立了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取向模型图,为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研究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必然会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本文探讨了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教育交往问题及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质量层面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为例,从目标、核心任务以及关键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即:以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一体化为核心,并从发展动力、政策措施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依托教育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各高校研究与探索的焦点.2010年6月以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进行了基于空间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作者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改革平台,阐述了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以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操作的扁平化、产品的标准化、工艺的模块化等生产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挑战。人才的沟通合作等综合素质与跨学科能力培养成为核心目标,必将彻底变革现行的按照工业3.0甚至是工业2.0思维方式构建的高职教育教学教学模式。以课题为载体的合作研究与个性化学习将成为重要方式,模块化培养、网络化学习将成为高职的重要教学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建校之初,我们便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立足点,把以"学"为中心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努力建设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经过六年的探索,我们逐渐形成了流程化常规管理、学生学习能力建设课程、"一模三核六策略"课堂模式、"三环四步"备课模式四大版块课堂教学改革策略。一、基于学习环境优化的课堂流程管理课堂流程可以让课堂管理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