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对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都很大,了解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哪些行为影响,尤其是掌握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并学会对心理暗示的积极干预,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学生在学校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直接受教师影响的,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相容,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积极的行为表现,反之,学生就会表现出消极甚至对抗的行为。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感情上的投资,来达到与学生心理上的相容。师生建立起来的感情联系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比有形的物质联系更能维系学生的心理。如果师生的感情联系一经建立,学生就会把听老师的话,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当作感情上的补偿。由此可见,教师重视对学生感情投资,巧妙地去运用补偿心理的规律,对教育学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教育学生中,要运用补偿心理达到师生心理上的相容,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由于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特点,学生往往对政治理论课存在对抗心理和行为,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出冷漠、厌倦和反感,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或消极回答,或一问三不知,甚至与教师唱对台戏.作为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否敏锐的了解学生言行,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将政治理论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中专政治理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暗示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消极心理暗示会抑制学生的优势与潜力,不利于学生矫正错误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差生”一个令老师讨厌、学生惶恐的名词,“差生”意味着老师的否定,学生的自卑,同学的歧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差生的转换,不少老师做过尝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迷茫的学生,抱怨的老师,你们成功了吗?如果还在彷徨,不妨尝试一下。1积极的语言暗示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可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不良好的影响。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多采用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开始就戴着有色的眼镜去审视差生,给差生施加本不该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所应承受的压力。我们是否意识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认为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就应该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本来心理就比较脆弱,如果老师再加以讽刺或挖苦,就使得学生的心理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谁都不希望接受任何训斥和失败,在这时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励,老师可以用“相信自己”“你真棒”“下一次一定能成功”“你已经做得够好了”等语言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  相似文献   

6.
周永清 《中国教师》2004,(10):21-22
一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老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但仅有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仍然不足以保证老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为在课堂上,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心理、教师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课堂气氛进而影响着学生。研究表明,在班级中,学生的信念往往带有很大的从众性,一些学生消极的信念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学生。教育的目的,必须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让教师和学生行动起来,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健康的课堂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社会等多层次的安康,使学生无论在课堂内外都能过一种健康、幸福、…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察言观色,来明白老师的意图,这不是学生求知认知的结果而是学生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结果,这是一种暗示行为。那么,课堂上"察言观色"的究竟应该是老师还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让学生对他的察言观色,而是他对学生的察言观色。察言观色,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善于察言观色,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察言观色,来明白老师的意图,这不是学生求知认知的结果而是学生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结果,这是一种暗示行为。那么,课堂上"察言观色"的究竟应该是老师还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让学生对他的察言观色,而是他对学生的察言观色。察言观色,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善于察言观色,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9.
心理暗示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蕴 《新课程研究》2009,(11):131-132,135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无心”的心理暗示,能在学生心灵不设防时,将教育教学的要求悄悄潜入学生心灵。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委婉曲折的心理暗示,于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疏导和启迪,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浅谈几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张萍 《中国教师》2009,(Z1):552-552
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有报道称,北京市约有30%的中小学生有厌学行为,教师和家长为此大伤脑筋。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诸多因素中占有基础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把握心理现象的规律,要“以心培育心”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心态成就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一天到一所乡村学校,在老师递过来的学生名单上随意打了几个勾,并说:“打勾的学生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时隔多年,他的预言竟成真了,那几位被打了勾的学生果真大有出息。这时他告诉老师们,自己并没有预言的特异功能,但确实使被打勾的学生受到了激励,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从中我们看到心理暗示的作用,积极暗示使人的心理潜能得以激发活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心理暗示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积极的暗示能够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能得到改善,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发挥最大的能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要求教育者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学生编织一个安全网、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环境气氛,为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并教育学生,时时给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我...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沉默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声的非言语交际的行为。沉默分为广义沉默和狭义沉默两个概念,广义上的沉默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沉默现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而狭义的沉默仅指教师提问或者课堂讨论时学生表现出来的静默不语的现象。按照沉默在课堂中的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将课堂沉默划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在回答之前积极思考时所表现的沉默是一种积极的沉默,而学生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或者  相似文献   

13.
李燕 《现代语文》2006,(8):96-97
暗示是指在受暗示者不察觉的状态下,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侧面地、间接地刺激其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洛扎诺夫(Lozanov.G)根据暗示作用的特点提出了暗示教学法,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学习活动中除了智慧,也需要情感的参与.暗示教学法注重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潜意识的影响,注重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言语行为和包括表情、动作、语调在内的非言语行为来向学生实施暗示,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其中,言语的暗示力量是最直接的,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强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带有消极的学习情绪,笔者尝试在现代课堂中结合暗示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的学习消极情绪,提升学习的动力,培养努力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15.
暗示泛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给人启示。心理学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对暗示有接受能力。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暗示,在无对抗条件下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用。脉脉传情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对教师的目光是很敏感的,所以教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教师若当场点名批评,学生可能会产生顶撞行为和逆反心理,使教师和学生都很难堪。若教师能用  相似文献   

16.
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与一般的厌学情绪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在心理上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时伴随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泛化为对学校、对老师、对考试产生厌恶和逃避心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经常性地旷课逃学,严重的会产生辍学的念头。  相似文献   

17.
心理暗示强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带有消极的学习情绪,笔者尝试在现代课堂中结合暗示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的学习消极情绪,提升学习的动力,培养努力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18.
接受暗示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 ,暗示的本质是自我暗示。消极的或者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人的心理、生理机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自觉应用暗示规律 ,引导学生排除消极暗示的影响 ,注意掌握暗示法的基本原则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9.
所谓模式,就是能够用来指导行为的模型或方案。课堂纪律的维持模式,是指对教师维持课堂纪律能够起指导作用的那些模型或蓝图。一位教师站在课堂上,要能不被纪律问题所困扰,了解维持课堂纪律的主要模式,并恰当运用它们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纵观中小学课堂,教师们维持课堂纪律的主要模式有三种: 一、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主要是通过强化去形成学生的恰当的课堂行为。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积极行为,教师便给予认可或赞许;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消极行为,教师则不能认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行为逐渐在自己身上稳定下来,那些消极行为则逐渐从自己身上消退,使课堂纪律得以维持。行为  相似文献   

20.
消极的心理暗示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暗示的不良作用,同时要积极的帮助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