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远君 《青年记者》2012,(23):24-25
现状 民生新闻,是关系人民生活的新闻,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新闻.近年来,全国各级电视台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民生"招牌,如北京电视台的《我爱我车》、四川电视台的《新闻现场》、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太原电视台的《新闻快车》等,许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出了骄人的收视奇迹,电视民生新闻受到观众空前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刘毅 《新闻窗》2009,(3):65-66
自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之后,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民生新闻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符合新闻的基本定义和标准,它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对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日常生活,对准身边人、身边事,弘扬人间的真善美,鞭挞社会的假恶丑。百姓疾苦、民众困扰,这些在过去的新闻节目中难得一见的民生话题登上了电视荧屏,在这其中,它对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等新闻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在国内盛行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在经历了蓬勃发展期后,民生新闻已经步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民生新闻”时代。如何强化“后民生新闻”时代的主题报道,平湖电视台立足节目创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陈庆国 《青年记者》2007,(11):61-61
伴随着全国省市电视民生新闻的风生水起,民生新闻终于走进了最基层电视台——县(区)级电视台。本文结合江苏泰兴电视台《新闻超市》的诞生、发展与整合,谈谈县级台电视民生新闻突破的思路与抓手。  相似文献   

5.
郭光华 《新闻界》2006,(6):90-91
2002年第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诞生,收视率迅速提高。马上引发全国不少省市电视台的跟进。同样获得高收视率的回报。“民生新闻,一抓就灵”,这句话已成为中国电视业界提升收视率的秘笈。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民生新闻”一词,在传媒界提及率颇高。这个新闻样式.以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作为新闻表现的来源和视角。以其特有的魅力.在电视传媒特别是城市电视台,抢夺着人们的注意力和眼球。对“民生新闻”产生的这种磁力和热潮,我们一方面应庆贺,另一方面应持冷静的态度对待。  相似文献   

7.
区小鸣 《青年记者》2012,(21):65-66
电视是普通市民容易接触的传播媒体之一,电视新闻一向给观众的印象是官方和权威.电视民生新闻则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就是有亲切感和真实感,让市民有疏解忧困的出口,关心市民的实际困苦.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作为城市电视台的主打新闻已经红火了三年多,对它的属性及价值判断,业内有较大分歧。有不少人认为它代表了当前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探求它的突破方式,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动向。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从九十年代以来,电视改革经历了中央台的《东方时空》、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和城市台的“民生新闻”三个阶段,“民生新闻”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新闻节目应有的主体位置。  相似文献   

9.
几年之前,随着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标点》等节目兴起,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闻栏目在各台长期稳居收视率前五位。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了老百姓,解决百姓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开创了江苏省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经过数十余年的发展和革新,在坚持从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采制、关注人民生计、表现普通百姓生活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编播渠道,成为体现民情、民生、民意的主要途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发展构成很大的冲击和制约,但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讨论了新媒体视野下提升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肖泽生 《东南传播》2011,(3):125-127
随着各级党委政府民生保障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级电视台掀起了"民生新闻"报道热潮.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电视媒体,与平民百姓靠得最近,对人民的呼声听得最清,具有制作民生新闻的天然优势.那么,县级台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做好民生新闻呢?本文尝试从选题、策划、采访、语言四个方面入手,结合笔者所在县区台的部分新闻实例,就这一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成为了各大电视台最为普遍的报道形式。民生新闻的发展无疑给中国电视传播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在结合当前学者对民生新闻论述的基础上,对民生新闻的必要性加以分析,根据当前几个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的节目,对目前电视台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得出做好民生新闻的两点措施,从而探讨出了如何才能更好的报道各类民生新闻,使其能够在新闻道路上走的久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众对电视台的节目播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电视行业发展的整体背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媒介生态环境之下,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压力也日益增加。做好电视台媒介的生态研究,为电视节目的变革提供理论支持,是电视节目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民生新闻为视角,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的电视台媒介生态环境、民生新闻节目存在和发展的背景以及现行电视媒介生态环境之下,做好民生新闻的策略三个方面的问题,以便为民生新闻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的突围之道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俊 《青年记者》2006,(6):46-47
自2001年深圳的《晶报》明确宣称“以民生新闻为特色”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新的理念就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动力。随后不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台电台都努力进行着新闻实践,出现了一股“民生新闻热”,但随着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的自身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民生新闻进入了拐点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新闻和电视民生新闻虽然都是新闻节目,但在定义上却稍有不同,电视民生新闻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大多电视台将公共新闻的概念穿插其中,这种做法更有利于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视角,而民生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社会背景和国家政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符合大众口味,所以,必须要关注民生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对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日常生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鞭挞社会的丑恶。这些在过去的新闻节目中难得一见的民生话题登上了电视荧屏,在这其中,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的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辅助性因素的运用,是民生新闻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揭起电视民生新闻的大旗后,电视民生新闻在全国遍地开花,异常繁荣。各地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经过艰苦探索和精心经营,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以其固有的新闻特质显示出了一种特有的生命力。就在民生新闻高歌猛进之时,其自身局限性也  相似文献   

18.
周斌  黄莺  倪珂 《视听界》2009,(1):107-108
一位从事电视新闻三十多年的老记者说过“吸引眼球的是曝光类新闻,然而真正能抓住观众心的是服务类新闻。”“新闻服务于生活”是央视新闻频道2007年6月5日开播的《朝闻天下》栏目的宗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受到了行内专家、同仁的认可。杭州电视台的《小强热线》、无锡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看点服务车》以及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的《阿喜帮忙》,其收视表现和社会效果都证明,“新闻服务于生活”的帮忙类节目满足了观众的现实需求。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路,就在“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电视民生新闻在江苏台出炉之后迅速飘香全国,成为电视台的“卖点”、老百姓的“看点”、传播界的“热点”。经过四五年的发展,民生新闻已经明显有点“营养不良”。有人把它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小看”民生,琐闻“当道”;二是风格过“软”,新闻文学化;三是欺“软”怕硬,监督乏力;四是浮于表面,内在空乏;五是报料成了信访.媒体变成“包公”。  相似文献   

20.
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出现,使我国新闻史上定格了一个新闻名词——民生新闻。它是用平民的视角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无疑是民生新闻的内核。目前,各地电视台为了增加新闻的可视性,满足不断增长的观众需求,都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