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2.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自然科学》第四册及人教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中都提到了灭火器原理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化学反应方程式: 酸碱灭火器: Na_2CO_3 2HCl=2NaCl CO_2↑ H_2O或Na_2CO_3 H_2SO_4=Na_2SO_4 CO_2↑ H_2O  相似文献   

3.
无机反应种类繁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规律性较强,但同一反应规律中又出现很多特例,现归纳如下:1.一般地,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但有很多例外,如:2HI 2FeCl_3=2FeCl_2 2HCl I2↓H_2S 2FeCl_3=2FeCl_2 2HCl S↓2HCl Na_2S_2O_3=2NaCl S↓ SO_2↑ H_2OFeS_2 2H_2SO_4(浓)=FeSO_4 2H_2O SO_2↑ 2S↓  相似文献   

4.
H_2S在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物质,它的性质是各类考试的“热点”.现作以下分析,可略见其性质的特异性和多变性.(一)定性角度看,它具有能打破人们思维定势的若干“反常”性质.这些丰富多彩的“反常”性质更能启示人们的思维.1.酸性气体之间一股不反应.但H_2S反常,如:2H_2S SO_2=3S 2H_2O2.酸与酸之间一般不反应.但H_2S反常,如:①2H_2S H_2SO_3=3S↑ 3H_2↑②3H_2S 2HNO_3(稀)=3S↑ 2NO↑ 4H_2O③H_2S H_2O_4(浓)=S↓ S0_2↑ 2H_2O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86页,列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有人认为该方程式应写为;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笔者认为:这种写法不无道理。H_2O 后的箭头“↑”是不可少的,建议课本中的方程式给予修订。理由是:1.生成物中的箭头“↑”表示该物质脱离了反  相似文献   

6.
硫与硝酸的反应比较复杂,许多教材与手册都将主要氧化产物写成H_2SO_4,其反应的方程式为:S 6HNO_3(浓)(?)H_2SO_4 NO_2↑ 2H_2OS 2HNO_3(稀)(?)H_2SO_4 2NO↑  相似文献   

7.
本刊1986年第四期刊载《硫代硫酸钠银盐酸作用是歧化反应吗?》一文后,收到许多读者来信。现归纳如下安徽巢湖市青山中学魏华同志来信说: Na_2S_2O_3+2HCl=2NaCl+SO_2↑+S↓+H_2O。 对此反应是否是歧化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首先要明确反应物Na_2S_2O_3中S的化合价,和生成物中SO_2、S的硫的化合价,后者很清楚,S0_2中的S显+4价,单质S是0价,关键是Na_2S_20_3中S的化合价。 S_2O_3~(2-)与SO_4~(2-)的结构相似,但性质不同,SO_4~(2-)中的中心硫原子与4个氧原子共价键结合,由于O的电负性大于S的电负性,所以共用  相似文献   

8.
Na_2O_2是“碱金属”一章中的难点,同时又是考试的热点,在解答有关Na_2O_2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反应原理的重要性2Na_2O_2 2CO_2=2Na_2CO_3 O_2↑2Na_2O_2 2H_2O=4NaOH O_2↑2Na_2O_2 4HCl=4NaCl 2H_2O O_2↑这几个反应看起来不难,但很重要,在各种不同层次的考试中,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反复考查。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对这几个反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其重要性应落实到这几个反应的具体应用上,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9.
<正>一、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要回归课本,理清概念,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中系数的含义。牢记反应热、中和热和燃烧热的定义是解好这类问题的基础。例1已知:H+(aq)+OH+(aq)+OH-(aq)=H_2O(1)△H_1=-57.3 kJ·mol-(aq)=H_2O(1)△H_1=-57.3 kJ·mol(-1);1/2H_2SO_4(浓)+NaOH=1/2Na_2SO_4(aq)+H_2O(1)△H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相似文献   

10.
1 碘化氢的还原性 (1)反应原理: KI H_2SO_4(浓)=NaHSO_4 HI↑ 8HI↑ H_2SO_4(浓)=H_2S↑ 4H_2O I_2反应条件:微热。用湿润的醋酸铅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实验现象是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呈现黑褐色并有金属光泽。反应式:  相似文献   

11.
1制取物质常用下列方法制取常见的气体或弱酸。(1)H2:Zn H2SO4=ZnSO4 H2↑(2)H2S:FeS H2SO4=FeSO4 H2↑(3)SO2:Na2SO3 H2SO4(中等浓度)=Na2SO4 SO2↑ H2O(4)HCl:NaCl H2SO4(浓)微热NaHSO4 HCl↑2NaCl H2SO4(浓)强热Na2SO4 2HCl↑(5)HF:CaF2 H2SO4(浓)铅皿CaSO4 2HF↑(6)Cl2:2Na  相似文献   

12.
《教学月刊》1986年第2期,介绍下列反应方程式的快速配平法:1、NH_4HSO_3(?)(NH_4)_2SO_4+H_2SO_4+H_2O+S2、NH_4ClO_4(?)H_2O+Cl_2+O_2+N_23、HClO_3(?)HClO_4+H_2O+Cl_2+O_2并且还举出另外三个反应式也适用同样的方法来配平。配平的方法基本上是代数法。通过未知数的求解而确定系数。产物的种类越多,未知数也就越多。象这些反应,还可以不用代数法,而用普通的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稍加以改变的“拆开与组合法”进行配平。更为简便。具体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净吃"思维的基本含义H_2O、CO_2与Na_2O_2发生反应时存在如下质量变化关系: (1)2H_2O 2Na_2O_2==4NaOH O_2↑固体增重36g 156g 160g 32g 4g (2)2CO_2 2Na_2O_2==2Na_2CO_3 O_2固体增重88g 156g 212g 32g 56g反应(1)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H_2O中的H元素质量,从固体质量变化角度看,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H_2O中的所有H原子;反应(2)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CO_2对应的CO(与CO_2物质的量相等)的质量,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CO_2中的所有CO.  相似文献   

14.
少数学生常把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写成: 2Na+CuSO_4=Na_2SO_4+CU一些教师按照教学参考资料、复习资料纠正学生这个错误时,往往用另外两个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2Na+2H_2O=2NaOH+H_2↑  相似文献   

15.
一、制备原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验室里用MnO_2和浓HCI制取CI_2,反应方程式如下:4HCl MnO_2(△==)MnCl_2 2H_2O Cl_2↑拓展:(1)用氧化剂氧化浓盐酸:2NaCl 3H_2SO_4 MnO_2(△==)2NaHSO_4 MnSO_4 2H_2O Cl_2↑16HCl 2KMnO_4==2KCl MnCl_2 8H_2O 5Cl_2↑6HCl KClO_3==KCl 3H_2O 3Cl_2↑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化学计算题中有一类随反应物量的不同而影响产物类别的题型,如H_2S O_2→,CO_2 NaOH→,H_3PO_4 NaOH→,Al~(3 ) OH~-→等,它们的特点相似,可运用一种通解来进行分析。下面以实例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例1.20℃时,将40毫升H_2S和50毫升O_2混合后点燃,反应后气体体积有多大(设温度和压强不变)? 分析:由于n_(H_2s):n(o_2)=4:5,可知产物既有SO_2又有S,且反应物无剩余。据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比并配平可得总反应式: 4H_2S 5O_2=S↓ 3SO_2 4H_2O  相似文献   

17.
按金属活动顺序表,Na与CuSO_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析出单质铜。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按下列进行反应: 2Na+2H_2O=2NaOH+H_2↑ 2NaOH+CuSO_4=Cu(OH)_2↓+Na_2SO_4对此现象的解释,把听到的和资料上看到的归纳为三种: “水的浓度比CuSO_4大;” “钠跟水的接触面大;” “在水溶液中的Cu~(2+)离子已形成蓝色的水合络离子[Cu(H_2O)_6]~(2+),是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如右图)。CU~(2+)离子居中心,隐蔽性大,较稳定,金属  相似文献   

18.
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在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量有着严格的关系,这是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因此,计算前必须检查方程式是否完全正确。如果方程式写错了,计算就没有意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一般可分为重量和重量的计算,重量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和体积的计算三个方面。下面结合课本的习题,谈谈有关重量和重量方面的计算问题。 1.有关反应物是过量的计算 例一:在含硫酸147克的硫酸溶液中,加进100克氢氧化钠,问这时生成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什么颜色?如何才能使以上中和反应到达终点?(课本P100,习题6改编) 解:设100克氢氧化钠可以跟x克硫酸起反应 H_2SO_4+2NaOH=Na_2SO_4+2H_2O 98 2×40 x克 100 克 ∴98:80:=2:100 x=(98×100)/80=122.5(克) 现100克NaOH只能跟122.5克H_2SO_4完全作用。但题目给出H_2SO_4,的量是147克,显然H_2SO_4的量多了141-122.5=24.5(克),即还有24.5克H_2SO_4未起反应,故这时生成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相似文献   

19.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20.
本文精选了非金属部分的几个演示实验加以介绍,以供大家在学习时借鉴和参考。一、实验室制取溴化氢和碘化氢原理:利用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其方程式如下:H_3PO_4+NaBr=NaH_2PO_4+HBr↑H_3PO4+NaI=N_3H_2PO_4+HI↑请注意,这里用的高沸点酸H_3PO4是非氧化性酸,切不能用氧化性酸,如浓H_2SO_4。因为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当它与溴化钠或碘化钠反应时,能将其氧化,而得不到相应的溴化氢和碘化氢。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