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把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出来,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弹性设计教学计划,充分"预设",为"动态生成"留足空间,积极开发"动态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生成新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生成”这是《数学课程标准》蕴育出来的鲜活可爱的小生命,它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和封闭性,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在“无拘无束”中翩翩起舞,让孩子真正享受到智慧的课堂。然而,当我们走进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却发现有些教师面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未能运用自身的智慧加以改造运用,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失去了面对课堂自然生成的智慧课堂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郑潇潇 《快乐阅读》2012,(15):68-69
一个互动生成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围绕学生的发展来精心预设,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融入课堂,才能走进有效的"生成"境界。但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生成",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惟有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完善,才会有"节外生枝",才会有"灵光一现",才会有"瞬间"的精彩,而课堂也因为这些瞬间的生成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4.
教师为生成课堂设置的预设必须是充分的、生成的,只有这样的预设,才对高效课堂有用。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简单、机械式地解读了"生成",可是把"预设"却完全地抛弃了。但凡教师操作不当,让生成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可能学生活跃了,课堂也热闹了,但这只是你看到的表面现象,并没有真正实际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四步:预设课堂流程——弹性灵活;预设有效情境——引领孩子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预设学生反应——使探究活动更具科学性;预设教学策略——让课堂拥有生成,以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课堂智慧应该体现在静态预设与动态生成之间巧妙的衔接.真正一节有生命的课堂不仅仅是静态的预设,或者是对预设的一种否定,而是夯实预设,让课堂精彩的生成有着广泛的基础;接着完善预设,让课堂在一系列尝试和探究的具体活动中寻找点的生成;最后选择预设,从而让课堂呈现出一种智慧,一种"巧合",让生成充满机智.从巧妙预设,到精彩生成,用智慧将课堂演绎得精彩绝伦!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堂模式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求教师由"演员"成为"导演"。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精彩导演,学生才能愿意学学得好。其实,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课堂就是一方舞台,要使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充满魅力,我们的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有效地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无论教学方式的预设,课堂情境的营造,还是学生思维的点拨、课堂生成的把握等。一刻也离不开教师这个"导演"。  相似文献   

7.
陈静 《考试周刊》2014,(74):148-148
<正>1.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合作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临时出现的、教师课前未曾预设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当课堂上出现这些的非预期性的"动态生成"时,不能因害怕自己的教学思路会被打乱而加以扼制,因为这些"新情况"如果很好地加以利用,则会成为课堂探究新的动力,所以要提高教育智慧,将这些"节外生枝"加以灵活处理和整合,使之成为新的、具有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8.
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灵巧应对"预设"与"生成"、营建和谐有效课堂时,呼唤着教师的教学智慧。要精心的弹性预设,垒砌和谐有效课堂之基;机智地应对生成,搭建和谐有效课堂之桥;适时地引导生成,展现和谐有效课堂之美。  相似文献   

9.
范立军 《四川教育》2006,(11):33-33
在课堂讨论中,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孪生兄弟。精心的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课堂的生成也反哺于预设。1.课堂“生成”使“预设”的目标更加多元。生成的讨论,知识不再是机械沉闷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机械乏味地习得。教师根据学情,放手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教师简单地、机械地解读“生成”,认为我们的课堂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有着太多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前预设越多,课中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因此,关注课堂生成,不再需要预设教案,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应对自如,就能将课堂引向精彩。  相似文献   

11.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和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作为教师,要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智慧与活力:优化环境,开放课堂;弹性预设,预留空间;适时调控,智慧把握这,精心地预设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性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数学课堂,并指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的教案剧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倡导课堂"少一些预设成分,多一些动态生成",逐步实现"变预设为生成",这是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教学需要好的"预设",更需要精彩的动态生成。精心预设,促进生成,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1在纠错中生成精彩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变化情况和因素是无法事先"约定"的。  相似文献   

14.
“预设”和“生成”是老师们课堂上一直头痛的一对冤家。上课前我们既要“精心的预设”;课堂中又要“精彩的生成”。这一矛盾让我们经常遭遇这样的情形:我们的“精心预设”,常常被意外的课堂枝节撞击得体无完肤!我们在检讨自己预设失误的同时,羡慕着别人的高超技艺,思考着他人为什么能够在课堂意外到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动态生成的课堂流光溢彩,姹紫嫣红,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理智再次被唤醒,新课程改革并不是表面的轰轰烈烈,热闹背后,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从未有过的优待——教师即课程,从未有过的特权——生成与创造,也赋予教师从未有过的挑战——生命的发展与成长.新课程呼唤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期待课堂教学灵动有效,并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入了新的内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突破"预设"的巢臼,变"预设"为"生成",着力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才是本体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就要注重教案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教师精心的“预设”是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  相似文献   

18.
一、预设: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起点 1.预设教案 预设一个高质量的地理教案,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教师的地理教育教学智慧.新时期的教案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预设,是一种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共享地理教学愉悦的预设,是一种内在地包含教学生成和教学创造的预设.  相似文献   

19.
顾丽萍 《考试周刊》2011,(41):64-65
数学课堂中"非预设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的学习生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常会出现教师未曾预想的"随堂生成",教师要把握其中蕴藏的教育资源,要在教学准备和随机处理中注重科学预设、灵活整合,让随堂生成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