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白洋淀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并对白洋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白洋淀的生态功能,针对目前白洋淀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提出了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寒暑表,然而由于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从湿地生境安全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白洋淀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安全栖息生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对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并进一步开发其旅游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寒署表。在缓洪滞沥、蓄水兴利、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研究区的自然环境,生态功能特点,以及社会需要,探索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湿地资源退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的效益和功能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尤其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因盲目的开发湿地资源,致使湿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退化。以白洋淀为例,说明了白洋淀湿地资源的退化状况,并分析了湿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 ,被誉为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寒暑表。在缓洪滞沥、蓄水兴利、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研究区的自然环境 ,生态功能特点 ,以及社会需要 ,探索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治黄科技信息》2009,(6):19-20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消息,今年海河流域遭受严重干旱,为了保证天津城市居民饮水安全和白洋淀生态环境安全,经国务院批准,国家防总、水利部组织实施引黄济津济淀,从黄河流域调水到海河流域的天津市和白洋淀。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黄河第5次向天津应急调水,第3次向白洋淀应急调水。引黄济津济淀自10月1日开始试调水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9.
荷花淀掠影     
白洋淀有“华北明珠”的美誉,来到白洋淀,这里的荷花会给你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你要了解荷花,就得从荷花淀说起。提起“荷花淀”,你一定认为是一个淀中的荷花,其实白洋淀,淀淀有荷花,每淀的荷花却不尽相同。有的满淀都是,成了花海洋,  相似文献   

10.
墨水 《初中生》2007,(9):14-17
1938年,日军侵占了冀中平原,开始对白洋淀实施“三光”政策.系列惨案接连发生.这迫使白洋淀的猎户们成立了水上游击队,与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赵晓 《宁夏教育》2007,(7):118-118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感受颇深。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研室高启山老师及实验小学张宏伟老师在小语论坛上发表了一个阅读教学的案例:“一个以‘白洋淀’为主题的开放式阅读教学案例——兼谈《采蒲台的苇》的教学”,在这个案例中,他们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交流关于。白洋淀”的有关资料,形成“关于白洋淀、关于采蒲台、关于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白洋淀的历史文化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分析了旅游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加强文化整合提高文化层次对白洋淀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提出了白洋淀旅游文化与自然保护和谐发展若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生态演变的原因、趋势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白洋淀的自然演变过程,分析了水源、污染物对白洋淀生态恶化的影响,指出了富营养化使白洋淀处于湖泊开始衰退的演变时期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保护生态和减缓湖泊衰退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域因素对于"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背景作用,从燕赵文化内涵和异域文化碰撞对"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影响,可看到"白洋淀诗歌群落"的跨地域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15.
走近白洋淀     
胡晓春 《初中生》2006,(33):23-26
英雄白洋淀 白洋淀是河北的一个革命老区,也许,你对这个名词感觉陌生,但我相信,你一定看过电影《小兵张嘎》,那个机智勇敢的嘎子哥温暖了几代人的记忆,要知道,白洋淀就是他战斗的地方!著名作家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奠定了我国文坛"荷花淀"文学流派的基调后,一大批取材于白洋淀的脍炙人口的文学、影视作品脱颖而出,比如《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走近白洋淀,你会听到许许多多真实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文学地理因素对于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背景作用。湿地背景催发白洋淀诗歌群落诗歌情怀,燕赵文化渊源确立白洋淀诗歌群落诗歌生命基调,地缘优势打造白洋淀诗歌群落封闭而开放的诗歌美学。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区域以今白洋淀为核心,依托历史上以西东二淀为主体的冀中洼淀及相关河流,形成了白洋淀区域航运网,是漕粮、战备及贸易等大宗物资的目的地、中转和集散地、产地,承担着人员转输任务;常态下的白洋淀航运是承托淀区集市贸易的载体,而帝王驻跸水围,则彰显了其与众不同的特殊功能和地位。对白洋淀区域航运功能的历史考察,将有助于进一步解读内河航运的历史与文化,思考其在现实中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研究中,白洋淀诗群已经成为经典。在白洋淀诗群的相关研究中,还应该注意对那些仍被历史叙述所忽视的诗人进行关注和挖掘。基于此,白洋淀诗群中的几位女性诗人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新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莽的作品中至少存在三重意义上的"白洋淀":地理的、历史的、个人记忆的,这三者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彼此交错、互为补充。在林莽的笔下,作为地理的"白洋淀"渗透了白洋淀本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并与北京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林莽对"白洋淀"的书写还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插队热""文革"等历史事件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林莽的书写中,使"白洋淀"成为了一个历史符号。但林莽作品中的"白洋淀"并没有完全受制于历史事件,而更多地浸入个人的生命情感,超越了具体的地点,成为具有个人意味的记忆场域。  相似文献   

20.
七八月的白洋淀,芦苇深茂,水面生凉,风荷轻举,渔船来去,来到这里,触目所及,是一幅幅水气氤氲的流动风景画. "白洋淀的人好,水好,景也好,是对白洋淀的情赋予了我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绘画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