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庆昌 《师道》2009,(7):73-73
新课程的理论告诉我们,教材是一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地编排、调整、补充,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应该提倡的教材观。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选用了《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通过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感悟。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  相似文献   

3.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了《伊索寓言集》中三则寓言,分别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却很深刻,学生理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三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三则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从《伊索寓言》中选取)。【教学目标】在比较阅读中体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1.揭题,齐读。2.组织交流:你了解的伊索及《伊索寓言》。二、对比阅读,体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1.浏览《狐狸和葡萄》,指名简单说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抓住重点强化训练——《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青岛战继红《狐狸和乌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课文分8个自然段,前3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8.
《伊索寓言》(苏教版五上)中有三个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学生对这三个故事并不陌生,教学中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与发现.他们就会硬撑着进入文本内部,思维会处在疲沓状态,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空洞洞。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催化剂”.依此引发思维冲突,展开文本细读过程,  相似文献   

9.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狼和小羊》一课是上海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选自《伊索寓言》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狼和小羊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 ,告诉他们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 ,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民思维入手 ,按听、说、读、写四线并进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好课例。(一)针对课文特点 ,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课文的第一小节后 ,结合班级实际 ,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 ,使学生理解“故意、借口、温和、可怜”等词语 ,知道狼的三次借口分别是什么以及小羊…  相似文献   

11.
《狐狸和乌鸦》(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12课),这篇课文不长、不深,学生读几遍即可以了解故事的内容,但要真正懂得寓言的寓义,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注意抓好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课文《酸的和甜的》的故事源自《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狐狸和葡萄》只写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课文《酸的和甜的》在原来故事中增加了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三个角色,有八个自然段和八幅插图,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课文的寓意也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想让别人得到”变成了“凡事要自己去体验、尝试,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语第三册27课《狐狸和乌鸦》是篇童话。它借用狐狸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教育儿童了解爱听奉承话就会受骗上当的道理。这篇课文中的“叼——掉——叼”,则构成了狐狸骗(乌鸦),乌鸦被(狐狸)骗的思路主线。  相似文献   

14.
精讲就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讲授。《狼》的重点是什么呢?这得先弄清它的体裁。《狼》是一篇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  相似文献   

15.
周晓芸 《云南教育》2001,(17):34-35
一、教材   1.教材内容。《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讲狼为了吃小羊三次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课文一共有 6个自然段,第 1自然讲小羊先来到小溪边,狼在上游,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第 2~ 6自然段讲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儿,而善良的小羊温和地和它讲道理,驳倒了狼,但凶残的狼根本不听小羊的申辩,最后凶残地往小羊身上扑去。这个故事说明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教学本文可从字词句训练、阅读训练、朗读训练三个方面入手,确定本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会摇尾巴的狼》是一篇寓言,课文讲一只掉在陷阱里的狼用欺骗和威胁手段让老山羊救它。老山羊从狼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上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上当受骗。课文抓住狼的狡猾,诡计多端和老山羊忠厚,善于  相似文献   

17.
徐青 《山东教育》2011,(25):25-26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经典故事,其中《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乌鸦和狐狸》三篇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悍,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喜爱。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感悟文本,喜欢文本,并且了解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本单元的  相似文献   

18.
徐青 《山东教育》2011,(9):25-2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经典故事,其中《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乌鸦和狐狸》三篇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悍,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喜爱。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感悟文本,喜欢文本,并且了解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续写就是根据故事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给故事许多生动的情节,使故事显得前后连贯,内容完整。在人教版的很多课文后面都有续写的要求,如第五册《小摄影师》课后练笔就有“我想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还有《穷人》《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后都有续写的要求。《龟兔赛跑》的故事,下面刊发的这三篇你觉得哪个故事想象得更有趣,续编得更生动?  相似文献   

20.
何美云 《教师》2012,(7):83-83
寓言《坐井观天》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坐井观天》一课在单元教学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