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竹 《北京档案》2021,(12):46-48
碑刻是镌刻在地面立石上的文字或图画,也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碑刻的内容涉及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将法律法规、讼案事例及契约凭证等刻于碑石亦成为碑刻的重要分类.法律碑刻指经过一定程序,刻载内容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的碑刻[1].这些碑刻,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法律的法条、内容、实施及其效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有为数不少的法律碑刻流传至今,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志红 《兰台世界》2017,(1):115-118
碑刻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涉林碑刻记载了我国林史上的各种涉林行为,从犯罪学的视野对搜集到的涉林碑刻史料在分析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解读了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碑刻史料中提到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对策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于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碑刻史料进行考量和分析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涉林行为。  相似文献   

4.
《敕存汤王行庙之记》刊刻于宋开宝三年(970),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舞亭碑刻,其"凸"字形的舞亭形制,对于探讨中国早期神庙剧场形制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碑文表明山西阳城的商汤信仰早在唐五代时期即已萌芽,至宋初继续发展并日趋繁盛。碑文中描述了宋初民间祠庙的建筑形制,对于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碑刻记载了民间祠庙祭祀用乐为胡部乐,此乐由唐至宋,经由乐户的传承而兴盛。碑刻显示宋初神庙祭祀贡品包括象牙、麒麟等域外宝物,这类物品在宋初民间祭祀仪式上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关汉华 《图书馆论坛》2012,(4):177-181,139
翁方纲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于乾隆中期任广东学政八年,积极搜求与摹拓散存于粤省各地的珍稀金石碑刻,撰成《粤东金石略》12卷,所辑资料及相关考订,可信度很高,对研究广东之历史沿革、文化教育、宗教民俗、山川名胜以及历代名人在粤事迹,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山西沁水土沃村东之舜汤二帝行宫内,存有一元代戏台遗址,并有元代、民国两通碑刻,分别记载了此戏台初建重修时间,以及当地元代以来的戏曲活动.这是山西境内新发现的一处元代戏台遗址.元代碑刻中所记女真、蒙古官员参预戏台修建之事,在现存元代戏台文字记载中,仅见此例,其资料价值弥足珍贵.同时,民国碑刻中所记村社演戏不遵古风,破坏旧章,竟被刻碑传世,以示惩戒,这在古今戏曲史上,亦仅为见,也算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民俗活动频繁,城乡演剧之兴盛,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大事。故福建地方文献中就有了戏曲活动的记载,戏曲碑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戏班、戏神、演剧、罚戏、习俗等,折射出民间演剧之缩影。碑刻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记事方式,福建各地宫庙林立,庙多立碑石记述其历史、祀神或重建修缮事宜,随着戏曲的形成与发展,碑刻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碑刻是记录戏曲信息的载体,属于戏曲文物型文献,其碑文少则十几字,多则数百字,甚至达千余言。福建传世的戏曲碑刻多见于明清,包括庙碑、护林碑、墓碑等,其中  相似文献   

8.
张伯驹先生,字丛碧(1898-1982),河南项城人,与袁世凯不但同乡,而且是袁的表侄.他父亲张镇芳先任河南都督,后任直隶总督.他七岁入塾,九岁能诗,幼有"神童"之称.  相似文献   

9.
今就(道光)《东阿县志》所载于慎行撰写的碑传文数通,校以《榖城山馆文集》所载之文,略述方志中所载碑刻资料的校勘价值。以期对传世文集的整理,碑刻资料的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列举和分析了绍兴图书馆馆藏中各个时期颇具特色之拓片以及较为重要的地方类碑刻,对该馆馆藏拓片作了概貌性介绍。  相似文献   

11.
每当游客们走进潍坊十笏园,总会被那里收藏保存的郑板桥书画诗作深深吸引.驻足在一幅幅原作、拓片和碑刻面前,难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对这位传奇式人物的种种"特立独行"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2.
馆藏地方碑刻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碑刻蕴籍宏富,是反映一地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的实录.鉴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尚未被视作地方文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而列入收集范围.笔者结合杭州图书馆地方碑刻拓片的整理实践,阐述地方碑刻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旨在开阔地方文献工作的视野并拓展地方史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道路交通的发展对于土地开发、移民垦荒、水利设施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陕西在中古时期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陕西现存大量碑刻中,有相当数量涉及历代道路交通和物资运输的发展和变化,这些碑刻资料对于考察研究中古时期交通事业与农业社会的发展、关联和影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梦山,又名青岩山.位于淇县城西15公里的太行东麓,主峰589米,峰峦叠嶂,山起云浮,飞瀑青泉,气象万千,险奇秀幽,鬼斧神工,素有"云梦仙境"之称,游览面积近10平方公里.志书及碑刻记载,云梦山曾为鬼谷子先生隐居之地,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古军校--战国军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我国OA出版模式落后于国际形势的现状,从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汉唐宋时期碑刻和题壁文化中所蕴含的OA要素及其深刻影响,指出古代的碑刻和题壁文化与最新出版模式OA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都包含资源共享、免费获取、可复制和长久保持(存)等特点.中国古代碑刻和题壁文化大体相当于目前的OA出版模式.OA在中国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是非常适合OA生存的土壤,OA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疆 《图书与情报》1995,(4):60-63,59
本文介绍了现存于甘肃境内的近现代交通碑刻共41通。其中解放前的交通碑刻19通。解放后的交通碑刻22通。  相似文献   

17.
景爱霞  王文兵 《兰台世界》2017,(12):124-126
碑刻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生活的特点和历史变迁。笔者以明清时期100例土家族人物碑刻为例,研究了土家族人物碑刻的特点,历史价值以及保存的方法。希望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碑刻文献是地方文献的一种,文章对碑刻文献的价值及其收藏和利用进行了简要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孔尚任于<桃花扇>卷首自署"云亭山人",关于此一"云亭",一般释为曲阜雲山(石门山),本文则认为应指泰山南麓之云亭山.尚任少时曾从叔父贞殖泰安学正任上,故以此为号.云亭山附近上泉村旧有孔尚任题碣,今毁而文存,其碣文字,堪补<孔尚任集>之佚.  相似文献   

20.
在现存清代北京地区石刻中,旗人石刻占有很大比例。旗人石刻类型多样,主要有刻石、摩崖、碑碣、墓志等,内容涉及八旗制度乃至满汉旗民的诸多方面,且所详者又往往可补文献史书之阙,研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目前围绕旗人碑刻展开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笔者试结合近时的研究心得,就旗人碑刻的整理情况以及它的特点和价值作一概括的说明,以期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