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广州是传统的海港城市 ,建城至今已有 2 2 16年的历史 ,它建城之始便与我国海上丝路的开辟有着直接联系 ,因而研究海上丝路的发展 ,无疑是研究广州发展史的重大课题。从广州城始建特色与海上丝路之开辟、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优劣态势互易对广州的影响、海上丝路之多功能、广州港与泉州港地位对比等多角度分析 ,丝路绝非单一的经贸功能 ,它同时兼具中外政治交往功能和文化交往功能 ,只有对丝路这三大功能进行全方位考察 ,才能真正阐明丝路对促进世界各国社会文明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士桢于清代康熙中期任粤抚六年,政绩卓著,所撰<抚粤政略>,是他成功治粤的一份全纪录.书中辑录了大量原始的<奏疏>、<符檄>、<文告>及<批答>,内容翔实,可信度很高,以于深入研究清初广东政局演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史、政制史、外贸史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角度说,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朝亮所撰《朱九江先生年谱》,以突出谱主学术思想为主题,从治学要旨、经学、史学、掌故学等方面,总结了九江先生之学术精华,深刻地反映了晚清时局与学术嬗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廷枏总纂的<粤海关志>,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海关志.它辑录了大量原始文档、历代文献、诏谕、奏议,翔实地记叙了粤海关之机制、税则及世界各国对华贸易的发展脉络,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汉华 《图书馆论坛》2012,(4):177-181,139
翁方纲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于乾隆中期任广东学政八年,积极搜求与摹拓散存于粤省各地的珍稀金石碑刻,撰成《粤东金石略》12卷,所辑资料及相关考订,可信度很高,对研究广东之历史沿革、文化教育、宗教民俗、山川名胜以及历代名人在粤事迹,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早年虽入寺为僧,也曾参与明教组织的起义,并藉此得成帝业。然究其实,他并非虔诚信徒,而是把宗教视作在政治上可以利用的工具。他对待明教,从利用到镇压;对待释道,从积极支持与礼遇到大力整饬与制约,这些政策的重大变化,无不体现他的政治取向,也就是一切均以强化朱明王朝的专制统治为转移。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剖析,实有助于我们对明代政治及政教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论阮元与《广东通志》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代方志中,清代嘉道年间阮元主修的《广东通志》是学术界公认的具有较高质量的一部,历来为史志专家所重视。从《阮通志》修纂的时代背景、阮元本人所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及其居中的领导作用、修志班底的构成及其主要成员的学术素养等方面看,阮元修志在主客观两方面都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从修志过程中发生的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江、方之争考察,《阮通志》优长之处与特点很明显:全志体例架构既全面又十分完善;编纂选材相当广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编纂手法方面也很有特点,采用“大字正文,小字笺案”,既能较好地追本溯源,又能完整地表述事物的演化;全志具有鲜明的由专注考据转向“经世致用”的时代特征,反映在具体内容上,就是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都极为关注,并给予充分的阐述;对于历来方志普遍存在的夸饰攀附流弊则力加警戒,凡辨正与存疑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以全局观念克服以偏概全的地方偏见等等。阮元通过修志培育人才、振兴广东文教的贡献应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华夏族(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从我国民族融合的历史情况看,其中固然存在政治因素和军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它蕴涵着不可忽视的经济因素,它不仅是促进民族融合的巨大动力,而且是民族共同体内部产生凝聚力的纽带。本文对先秦、魏晋南北朝、宋元及明清四次民族融合高潮作历史考察:论证了经济因素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瞿式耜述论     
本文对瞿式耜一生的业绩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指出他不仅是明末坚持抗清斗争的杰出将领,而且是一位以忠直清正见称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0.
论明清两代的改土归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民族地区过去主要是土司制统治,进入明代后,由于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和边境民族地区经济日益发展,土司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因而自明代永乐年间开始,便出现了改土归流的趋势,永乐十二年贵州置省,是这一趋势的重要标志。入清以后,这一趋势显著加强,雍正年间鄂尔泰在西南三省的改流,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后,终使西南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得以完成。改土归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及边境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