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了该政策出现异化,产生诸多不和谐现象,成为高考制度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绊脚石。鉴于此,高考加分政策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是对高考加分政策回归理性的实践探索,是改革高考制度、推进高考公平和效率相协调的重要一步。高考加分项目的改革应基于现有的试点作出诸如去除"软标准"、保留"硬条件",保持上下一致,规范高考加分操作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为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新一轮改革,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新高考加分政策大幅削减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引发广泛热议,公众认为大幅削减鼓励性加分项目有可能导致新的高考不公平。大幅削减甚至取消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将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特殊人才选拔、不利于高考招生公平。据此,提出高考鼓励性加分政策的调整策略:政策制定应发挥加分导向作用,政策执行应坚守人才选拔初衷,政策监督应完善监督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高考加分政策是给予特定考生以一定的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倾斜性政策,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充。文章将2014年26个省市的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了详细比较和深入分析,并对教育部2015年高考加分政策的改革新政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尝试提出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进程所体现的公平、效率、理性三方面的伦理价值取向。一、研究的缘起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创始人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1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近年来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为获取加分的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社会反应强烈。为促进教育公平,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衔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加强高考加分管理工作。这次调整的背景及价值何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高考加分政策将走向何方?本刊《特别关注》栏目将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5.
赵云 《考试周刊》2012,(78):1-2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政策的初衷是对“应试教育”中单一分数考核的修正.以体现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与合理。当前.我国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中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完善。研究认为,完善高考体育加分制度.以健全监督机制为重点。增加体育加分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应该是高考加分政策完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高考前夕,全国31个省(市、区)相继出台高考新政。从媒体报道看,加分项目的调整与变化分外吸引眼球。高考加分政策事关考生的切身利益和教育公平,本期新闻视点,让我们一起聚焦这个备受关注的教育民生话题。现象: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水"高考加分政策是指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文章尝试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问题、政策和政治三大源流进行了整体性分析.研究发现:高考加分项目、分值的混乱以及由此引发的加分腐败形成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问题源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主张构成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政策源流;强烈的国民情绪和教育公平的制度诉求形成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政治源流.2014年辽宁和河南两省高考加分造假事件催化了政策之窗的开启,并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等政策企业家的“软化”助推下,实现了三大源流的耦合,最终达致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议程的设置和完成.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0号)文件,对现行的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统一调整,并规定新的高考加分政策从2014年开始实施。新政策实施在即,本文通过对比全国30多个省市区2013年与2014年的高考加分政策,探讨高考加分政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6市的798名高中生、282名家长的调查,发现对新高考加分政策的反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家长及学生对新高考加分政策关注程度相当高;二是大多数家长及学生对新高考政策的调整项目持认同态度;三是绝大部分家长及学生认为新高考政策将会降温奥赛热;四是新高考加分政策对杜绝体育加分资格造假有一定的效果;五是广大学生及家长认为新高考加分政策促进了高考公平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胡博 《考试》2014,(12):4-8
<正>随着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教育机制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随之而产生的是大众对教育公平、公正、公开的渴望逐渐达到迫切的程度。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二十多年来,伴随着高考公平的呼声,这一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完善。2014年高考执行新的加分政策,这一举措看起来只是取消了一些照顾加分项目,降低了一些项目的加分分值,却关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切身利益,备受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1.
高考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主要是就公共政策公平与效率价值取向博弈分析的。对政策公平性调查分析不仅是整个中国社会对公平概念及原则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对政策的未来走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对象评定法对湖北省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现行统一考试、单一评价,惟分是举、分批录取高考模式评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统考为主、校考为辅,综合评价、自主招生的高考新模式,并对新模式的主要内容及运行条件进行充分的阐述。对我国高考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对指导我国高考改革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考录取关系到千家百户的命运,也是彰显教育公平的重要尺度。高考破格录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高考破格录取在现实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诸多问题,进行必要的高考破格录取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国务院启动最新一轮全国高考综合改革,上海成为试点的两个省市之一。本文旨在研究本轮上海英语新高考听说测试的政策变化对高中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反拨效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数据分析显示上海英语新高考在听说教学内容方面有较多积极的反拨效应,而在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方面则兼有正面与负面的反拨效应;新高考对高中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校的师生群体带来的反拨效应存在较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高考除了是高校生源选择机制外,还充当社会优秀人才预选机制,后者更加重要。高考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形式和足够强的竞争程度、足够大的选择范围,决定了高考是一种合理的、比较科学的社会优秀人才预选机制,因此不需要进行大的改革,也不能盲目推行高校自主招生。985、211的高校身份官定等级制则是对社会优秀人才预选有弊无利的体制,也加剧了基础教育应试化和中小学生学习的负担。应该废止985、211体制,全面推行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界定高考移民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政策以及学校层面上探析高考移民热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分析近几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命题,可以发现其有下列开放性的特征:试题表述客观,价值取向多元,情境真实可信。要实现高考英语作文命题进一步科学性开放,还可以在下列方面进行开放性尝试:文题选择范围的开放,题目结构的开放,写作背景的开放。  相似文献   

18.
高考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不同时期的高考改革都有其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考虑,即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高考改革的梳理,试图发现其价值趋向,从而为未来高考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考制度的改革是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任何改革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高考改革更是如此。在分析影响高考改革的诸多因素中,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对社会心理这一独特制约因素的探讨,并且应该把它与经济、政治等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社会心理中,既有对高考改革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也有起阻碍作用的因素。分析社会因素的制约作用,能深入探究高考改革的规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为高考改革寻求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刘泽思 《教育与考试》2010,(2):15-18,31
结合德国招生制度的平等原则以及中国的特殊情况,本文提出机会平等原则并建议将其作为高考改革的唯一目标。据此,笔者将现有的众多高考改革"药方"分为"对症"与"非对症"两类,对于诸如取消分省招生制度、废除少数民族优待等合理建议建议予以采纳,而主张废止那些旨在通过考试的主观化、本地化来提升城市人口成功机率、侵犯农民权益、为官员腐败打造基础以及为北京人这一"最宝贝的少数民族"提供加倍优待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