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有识之士说过:“改造现代社会的主力军,都在现在的课堂里:将来的总书记、总理、厂长都在现在课堂里.”我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出于职业的责任感.很想补充两句:“将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的主力军.都在现在的课堂里;茅盾先生曾写诗问道‘未来鲁迅属何人?’我的回答是在现在的课堂里!  相似文献   

2.
正我爸爸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书法家,在家乡颇负盛名。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教我写书法。说实话,我不喜欢练书法,之所以坚持,是因为身后有一个严父"逼"着。没有爸爸的监督,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练书法可以锻练耐心、毅力,学会平心静气,可想做到这种程度并不那么简单。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学校举行"中队队会",特邀我现场写书法,我愉快地答应了。节  相似文献   

3.
苏支超 《生活教育》2011,(11):75-78
日前在信箱里发现一封人人网来函。函告一位叫杵祺的推荐我为他的好友。于是便进入人人网,那儿似乎是一块孩子们的世界。苦于不善操作,终究没有在网上和杵祺照面。五年前杵祺被南京外国语学校录取。他爷爷奶奶告诉我,外国语学校入学考试,不考语文,否则他是无望录取的。为对付往后的升学考试,他爷爷奶奶邀请我教教杵祺作文。这样便有了我和杵祺持续了大半年的电函来往。五年过去了,没想到他还记着我,并且推荐我为好友。欣慰自不必说。打开当年的文档,重读和他的书来信往,觉得还有点意思,遂整理成文,但望  相似文献   

4.
苏支超 《生活教育》2011,(21):75-78
日前在信箱里发现一封人人网来函。函告一位叫杵祺的推荐我为他的好友。于是便进入人人网,那儿似乎是一块孩子们的世界。苦于不善操作,终究没有在网上和杵祺照面。五年前杵祺被南京外国语学校录取。他爷爷奶奶告诉我,外国语学校入学考试,不考语文,否则他是无望录取的。为对付往后的升学考试,他爷爷奶奶邀请我教教杵祺作文。这样便有了我和杵祺持续了大半年的电函来往。五年过去了,没想到他还记着我,并且推荐我为好友。欣慰自不必说。打开当年的文档,重读和他的书来信往,觉得还有点意思,遂整理成文,但望  相似文献   

5.
儿子花钱大手大脚,富妈妈定下"改造"计 2004年10月1日,国庆长假的第一天上午,我和丈夫坐在家中翘首盼望儿子李炯归来.没想到10点多了,儿子突然打来电话:"妈,我被困在学校,你快点让爸开车来接我吧!"以往放假,儿子都乘公共汽车回家,怎么这次突然要爸爸去接?听着电话里儿子急促的声音,我和丈夫的心悬了起来:儿子病了,还是出了什么意外?"炯儿,你别慌,快告诉妈妈到底是怎么回事?""妈,我现在身无分文,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像我这样一个在学校里混过十来年的人,是不太爱看教育新闻和相关评论的,因为他们说的我都知道,再怎么惊悚、再怎么不可思议我也不奇怪,好像我是从地狱回来的一样。所以动不动拿"教育"二字来吓人来忽悠人,我是不会买账的。然而我却很佩服吴志翔的那些有关教育  相似文献   

7.
"Long long years ago,there was a kingdom inChina,called WEI…"(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有个魏国……) 这是我在苏格兰一所叫做爱丁堡华德福学校里上的一节课--"曹冲称象"。那时我在英国进行为期两年的华德福教育师范学习。 爱丁堡华德福学校的得名是因为它在苏格兰的  相似文献   

8.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喂,季老师吗?我女儿写了一篇《一个令我最佩服的人》,你猜猜看,她写的是谁?"我一听,知道是经过我语言康复训练后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苏骊小朋友的妈妈,我迫不及待地说:"她写的是我吗?快,让她读给我听."  相似文献   

9.
一、倡导观察、调查,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 观察、调查是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积累写作素材、开启写作思维的重要方式.一些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时"无米下锅",就是因为缺乏观察和调查,材料仓库空空如也.为了给学生写作增添源源不断的"活水",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我是小记者"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是"班级小记者",都有观察、采访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吴强 《班主任》2011,(5):69
五年前,我打心眼儿里不服他!凭什么刚参加工作一年,就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五年后,对于这个让我曾经嫉妒过的人,我是打心底佩服他。他——就是我校九年级(3)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付华兵,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兵哥哥"。和学生"谈"恋爱一天班主任例会上,校长点  相似文献   

11.
去年暑假,我看了电视连续剧《包青天》,剧中的主人公包青天太聪明了,他断案如神,勇敢,正义,就连皇上都敬他三分,老百姓都爱戴他,称他“包青天”。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也想成  相似文献   

12.
《论教养》是前苏联作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作品,文章我是第一次接触,拿到它时,我正踏上东去的列车.这一路,我注定是一个"行者".我喜欢挑战教材里的新文章,感到陌生的同时也有新鲜的诱惑,能唤发起我最原始的"读者"意识和征服文本的豪情.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村子里盛产石头,大石头、小石头,遍地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石头”是我的启蒙教科书,而妈妈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小时候,我是妈妈的“影子”,她到哪,我就跟到哪。妈妈到门前的山塘里洗衣服,我拽着妈妈的衣角来到石铺旁。妈妈说:“我削一个水漂漂给你看,你就到旁边坐下,行不行?”我点点头。妈妈便从水边拿了一块石头,用力一扔,水面上立即开放出一路水花花。妈妈笑着说:“看到了吗?飞起来的石头多美呀!”我乐得直拍手。我想甩,但是甩不远。妈妈说:“速度能使石头飞翔起来。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有力气了,就能产…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 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读里 面的章节。有一次读到了恐龙,书里说: "恐龙的身高有7.62米,头宽1.83米。"父 亲对我说:"呀,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要是 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脑袋可 以够到二层楼的窗户却伸不进窗子,因为 那比窗户还宽昵!"我很惊讶居然会有这 么大的动物由于无人知晓的原因灭绝了。 这样我从父亲那儿学会了"翻译"--任 何东西,我都要琢磨出它们究竟在讲什 么,实际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描述 我班学生李某,男,15岁,是一个极普通的学 生,成绩中等,好结交朋友,有一定组织能力,不时犯 点小错。有一天,他对班上的杨某大打出手,轰动校 园,被学校处分,才让我重新认识了他。原来他在班 里常逞强耍霸气,早有打人的习惯,还向同学收取保 护费。班里的同学有的讨厌他、害怕他,也有的喜欢 他、佩服他,说他义气、勇敢,称他为"老大"、"英雄"。 好一个"城市老大"!好一个"校园英雄"!一个十五岁 的少年,为何充满了暴力心理?通过个别谈话、收集 同学反映、进行家庭调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会"问     
看着有些沉闷的课堂,看着孩子们在我质疑时迷茫的双眼,看着学生们空空如也的"问题交流册",我心中的无奈再一次浮现:爱问的孩子都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7.
"不耻下问"是许多前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世界知名科学家王淦昌先生就经常向我这个后辈了解我研究的领域里的一些技术问题,而且每次对我的询问,都是用十分诚恳的口气说"请教你几个问题",弄得我诚惶诚恐,十分不安.  相似文献   

18.
透支健康,成了"病态美人" 我出生在甘肃一个叫陇西的小城.1999年从经贸大学毕业后,因联系不到工作单位,就费劲儿地说服家人,决定到深圳放手一搏.在特区的人才海洋里,仅有大专文凭的我只能算"毛毛雨",最终没能如愿地挤进写字楼成为白领中的一员,而是到宝安区一家台资化妆品厂做了一名流水线工人.  相似文献   

19.
飞鸽传书     
《小学生时代》2014,(2):F0003-F0003
亲爱的主编叔叔:您好!我是《小学生时代》的超级粉丝。《小学生时代》里有各种各样好看的文章,还有许多漫画、笑话。封底的“时代少年之星”里的每一位“少年之星”都值得我学习,他们喜欢的格言,他们令人佩服的收获,都让我敬佩不已,受益匪浅。我十分庆幸拥有这样一本十全十美的杂志。  相似文献   

20.
我的书包很沉(chen),每天放学,都要让妈妈替(ti)我拿,真难为情。今天,我打算给书包"减肥"。我把书包里所有的书都拿出来,一本一本地整(zhe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