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海苹 《考试周刊》2007,(12):55-56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追求。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文化等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课文语言的内在美来营造课堂教学的审美艺术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将语言技能培养和美学欣赏的审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要从美学的角度,挖掘教材的审美意义,使学生充分欣赏并理解课文篇章的艺术美、形式美和意蕴美等等,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2.
美学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层次追求。秘书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有它的审美特性。这就要求秘书人员也应具有相应的美学修养。在审美过程中,秘书人员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美、语言美、行为美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3.
李艳 《广西教育》2005,(1B):46-48
众所周知,艺术是人类最高级的追求美的活动,人类的一切活动要想达到艺术的境界,就必须在其中融汇美的创造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称审美性是现代语文教学艺术的核心一点也不为过。这就要求我们的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认知规律与美学规律的创造性运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态和美感的多渠道诱发。来建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审美意识,通过师生双边活动的巧妙安排与组织,把课堂教学的认知活动与施教手段的审美形式结合起来,从而取得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毛艺 《中国教师》2013,(Z1):197-197
"美"从美学方面看,人类车轮轨迹就是在不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过程。它是一切艺术文化毕生所追求的目标。时间倒退到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札,成于乐"[1]的著名美育理论。到了近代,蔡元培先生更是规划了一幅学校美育蓝图:开设美育课程,进行审美教育。[2]文章语言之美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发展,现今,我们的教育更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相似文献   

5.
教学作为人类传承文明与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对世界之美的体验、理解与创造是其本体价值.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向度,就是充分挖掘艺术的美学内涵,展现艺术表达的价值追求,理解艺术承载的人类文化,让艺术的光辉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达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要求教学从艺术的美学本质出发,让学生在根植于历史本体的美学向度中把握历史规律,增强责任担当;在外化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向度中发现人类精神之美,弘扬美善价值;在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文化向度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审美是人类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并受人类文化的影响。翻译是一门艺术活动,严复提出的"雅原则"(elegance)正含有此意。试图从美学的三个角度即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出发,分析中英文互译时体现的美学价值;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中所蕴涵的审美特质,探讨中西文化的审美差异,因而进一步了解美学、文化、和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无处不在,也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趋美,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作品的核心是对美的追求。他是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因此其小说也具有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本文从内容、语言、主题风格三个角度论证川端小说的艺术审美特色,体现了川端敬爱自然的文化底蕴、生命悲哀的哲学体悟、生命救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的天性。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集聚着人类的审美心理。评判美也有很多标准,其中评判形式的审美标准被称为形式美法则。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能  相似文献   

11.
张恬羽 《文教资料》2020,(6):10-12,18
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活动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审美是一项高级心理调节活动,受到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影响,汉语和英语对语言审美的价值追求存在差异.本文分析鲁迅作品的多个译本,对比汉英语言审美上的差异,提出汉英翻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姚丽 《现代语文》2014,(12):127-128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审美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此,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思想、艺术内容十分丰富。笔者充分认识优秀作品阅读鉴赏中与审美要求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进行阅读鉴赏,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艺术语言是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它不光要传递语义学信息,而且要传递美学信息,其语言形式本身也是美的.本文重点指出其两大美学功能:一、可逆的语义美;二、艺术语言符号的风格美,包括语调美、气势美、朦胧美、情调美、变异美等.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审美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或桥梁。在追求教学最优化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开始用审美的眼光来透视教学活动,用审美的理想来考量教学过程,力图用美、美学、美育的原理来指导教学行为,使其成为按"美的规律"来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一、对语文教材进行审美化的加工改造实施语文教学审美化,关键是要从语文教材中找到有利  相似文献   

15.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是指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时与周围事物发生的关系.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美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是普遍存在的.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和提高,人们对欣赏对象及一切事物的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的追求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在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以思维为载体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交际功能、文化底蕴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中学英语教学中,始终贯穿艺术性教学,利用教材中语言的内在美营造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氛围,促进形成语言技能的心智和躯体的感官活动,如快乐、喜好、迷恋、满足等审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促使听说读写做教学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化苦为乐,变紧张为轻松,改被动为主动,换枯燥乏味为充实有趣,使教育、教养和谐发展,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上下几千年,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成就灿烂辉煌。编辑加工是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核心内容,编辑加工的艺术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编辑出版艺术成就。这种艺术成就是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主体美学追求的结晶。中国古代编辑主体的美学追求首先是对主体自由本质的追求与确证,具体内容表现为求真、示美和达善。编辑主体的审美自觉是受众进入编辑主体的视野,并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和谐美体现了美产生的基本规律、人类审美的根本原则和基本价值取向、美学的根本精神取向、审美的基本功能追求、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因而和谐具有多方面的美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审美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教育教学中遵循“以美扬善”、“以美启真”、“以美悦情”、“以美创新”的原则.并灵活的运用.则可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背景,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审美谕悦中实现教育目的。达到人类教育在过去、今天及未来所追求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20.
刘冬梅 《考试周刊》2014,(73):100-101
<正>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英语教学活动也不例外,作为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兼有的基础学科,英语教学的首要原则是"外语教育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相结合",即"文道美"的高度统一,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再者,我们的英语教学目标是要求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围绕这个目标,现行教材的编写,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显示着、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由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更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