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美,无处不在,也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趋美,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言中模糊语言必不可少,通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数量词等模糊性语言的运用,可以使广告语言起到简洁性、灵活性和含蓄性的修辞功效,进而达到广告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世界、生活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词汇手段,修辞手段和语法手段三个方面讨论了委婉语的实现手段并从避免忌讳、避免粗俗和表示礼貌和尊敬的三个方面探讨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在分析了影响文化认知的几个因素,即文化差异、文化体验和学习环境,以充分理解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为基础进而达到文化的认知与融合,进而从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文化教学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视英语新闻具有美学特质。编者通过大量使用缩略词、复合词、新造词、转化词等,使新闻报道更生动、简洁,传递出新闻英语的简洁美;头韵、双关、仿拟、换喻、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散发着电视英语新闻的修辞美;西方文化负载词和中国特色文化词的使用,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映射着多姿多彩的文化美。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9.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研究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可译性"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通过翻译,将源语文本或单位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实现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可译性"则指"一种源语文本或单位不能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或单位,实现不了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译者的不懈努力,不可译渐渐变成了可译。本文简单地讨论了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不可译的可译趋势及不可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卢忠雷 《传媒》2016,(9):54-55
2010年,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世界观察》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增设《全球辩论》(Global Debate)作为栏目的核心特色板块。《世界观察》以北京为基地,利用现代通信技术邀请各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全球热点事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辩论。该栏目将嘉宾访谈、深度报道、电视辩论等新闻形态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节目品牌,有效提升了栏目的国际传播力。本文以《世界观察》为例,结合《全球辩论》的实践,对其特色加以解析,以期为国内同类栏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