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我收到澳门邮友惠寄的2枚小型张邮票极限片。其一为竖矩形,是2004年9月2日发行的“澳门国际烟花比赛汇演”小型张邮票,面值为澳门币9.00元,以澳门观音侧面铜像为主图。邮票规格为40mm×60mm。明信片彩图为正面观音铜像摄影。观音像高20  相似文献   

2.
文珍 《集邮博览》2000,(3):28-28
最早的表现龙的澳门邮票是1956年由澳门先进印务公司印制的“龙”图普通邮票,全套4枚,图案相同(图①)。这套邮票虽然印刷质量欠佳,但其意义不凡。澳门自1884年开始发行邮票,到1980年止,全都由葡萄牙统一设计印制,经海运到澳门发售。而这套“龙”图澳门普票较为特殊,是由澳门自行印制的。  相似文献   

3.
隶属于澳门保安部队的消防局,面对愈来愈密集且高层化发展的建筑物及更趋复杂并向多元化发展的工商业,已成为一支恪尽职守、全心全意服务市民的部队。为彰其绩,2001年5月2日,澳门邮政局特发行编号为S017、B018的“澳门保安部队——消防局”邮票一套4枚及小型张1枚。  相似文献   

4.
2000年11月22日,澳门发行S011《玉石装饰品》邮票,全套4枚,内容分别是“白玉凤”“白玉勾连云纹扳指”“龙凤形玉佩”“龙形玉璜”,但邮票上并未标注它们的历史年代。《澳门邮票目录》(2016年陀乾秋编著)也无相关信息。经过作者查考,现已确知邮票上的白玉勾连云纹扳指(见图)为战国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并定名为“战国·白玉勾连云纹玉韘”。  相似文献   

5.
哪吒闹海     
刘昌健 《集邮博览》2013,(11):76-77
哪吒又作那吒,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为促进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哪吒信俗”的保护和发展,澳门邮政于2013年6月25日发行《哪吒信俗》邮票1套4枚,分别表现的是:哪吒降世,哪吒闹东海,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莲花化身。另发行小型张一枚,名为哪吒显灵(图1)。邮票重点表现的是哪吒闹海的经典故事(图2为邮票小版张)。  相似文献   

6.
李忠 《集邮博览》2011,(2):80-81
笔者是个极限集邮爱好者,特别喜欢收集用企业金卡制作的极限片(也就是俗称的“金卡极限片”)。在收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澳门邮政在澳门回归祖国后发行的许多邮票,也可以用内地的企业金卡来制作极限片。特别是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重大事件题材的邮票,常常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企业金卡。下面笔者分类介绍几枚用企业金卡自制的澳门邮票极限片。  相似文献   

7.
澳门于1884年3月1日由葡萄牙人苏沙领导3名邮差正式成立邮政局,同时发行澳门第一套邮票。这套以皇冠为主图的邮票共有9枚(图①)。根据葡萄牙及澳门的历史,澳门邮票可分为  相似文献   

8.
京文 《集邮博览》2001,(2):18-18
2000年10月31日,我国澳门邮政局以“中葡陶瓷”为主题,发行邮票一套6枚、小型张1枚,编号分别是S010、B011:邮票面值皆为2.5元,其名称依次为风格、色彩、造型、用途、图案和外销,主图合起来为一个八角形青花瓷盘.其内彩绘造型、色彩、风格、图案及用途迥异又相互融和的数件中葡陶瓷,背底为渐变的桔红色,使得彩盘与各种陶瓷更为色彩显。此套邮票又恢复公布:发行数量为75万套。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30日,澳门邮政局以“公园与花园”为主题,发行邮票一套4枚及小型张1枚,编号分别为S023、B024。邮票面值为1.50元、2.50元、3.00元及4.50元,分别描绘何贤公园、望厦山市政公园、花城公园、大潭山郊野公园。印刷量为75万套。小型张面值8元,名称为  相似文献   

10.
1956年6月15日,邮电部计划发行一套《首都名胜》特种邮票.志号为“特15”,全套5枚,由邵柏林设计。该邮票采用雕刻版,邮票图案分别为:第1枚“颐和园”,面值4分;第2枚“北海”.面值4分;第3枚“天安门”,面值8分;第4枚“天坛”.面值8分;第5枚“太和殿”,面值8分。设计邵柏林在设计这套邮票时,考虑到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也是新中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继本年度2月14日发行“星座”系列邮票的首套“风象星座”3枚外矩内椭圆形邮票后,又于第二季度的4月20日发行“星座——土象星座”邮票一套3枚,沿袭首套风格,编号为特423。  相似文献   

12.
自动售邮票机(北京邮局称为“邮资标签出售机”)出售标签邮票(又称ATM邮票,即Automatenmarken的缩写),需要经过投币、按钮、由自动售邮票机自动打印面值、裁切的过程。澳门于1999年6月2日发行第二组ATM邮票,图案是莲花大桥和莲花。这套标签邮票由李惠娴设计,在葡萄牙印制,每卷标签可做2000枚邮资标签邮票,  相似文献   

13.
林猷熙 《集邮博览》2009,(12):22-23
每年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2006年5月18日澳门特区邮政发行《博物馆和收藏品(二)——通讯博物馆》邮票,全套8枚和1枚小型张,邮票画面都是澳门通讯博物馆的收藏品,如"1845年《澳门海邮》邮戳"(图1)、"邮秤"、"1910年《王冠》邮筒"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邮》2002,(2):8-9
澳门“2001海岛周”及《公园与花园》邮票,澳门《易经 八卦》邮票,《朱家角放生桥》普通邮资明信片,2001-26《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  相似文献   

15.
问:最近集到原澳门邮电司的“关门票”——“澳门回顾”邮票,我注意到邮票的葡文铭记是“MACAU”、而葡文票名中的“澳门”却写作“MACAV”,“U”变成“V”不知是否属于错票。  相似文献   

16.
郝萌 《集邮博览》2013,(11):71-71
2013年9月10日,加拿大邮政为超人“诞生”75周年发行一套邮票,这套邮票包括一枚不干胶邮票和一枚包含5枚邮票的小全张。  相似文献   

17.
澳门邮票始发于1884年3月1日,而100多年的澳门邮票不乏浓厚的殖民色彩,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邮票和集邮的面貌才焕然一新。在世纪之交举行的“上海·澳门集邮展览”上,澳门集邮家的展品,有助于上海邮迷进一步了解澳门的邮票与集邮。  相似文献   

18.
耶稣会     
2006年11月30日,澳门发行《耶稣会》邮票(S083),全套4种,发行22.5万套;另发行小型张(B075)22.5万张。启用新邮纪念邮戳(C259),图为耶稣会会徽,由拉丁“IHS”(“Iesus Hominum Salvalor”词头缩写,意为“人类的救世主耶稣”)与十字架和三枚交叉的三角形铁钉构成,外为表示光芒四射的同心圆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澳门在发行邮票前,曾多年使用一种“付讫”戳。此戳为圆形,上部有皇冠图案,下部为“PAID AT MACAO”(在澳门付讫)字样。目前发现这种邮戳最早使用年份是1844年。澳门于1884年3月1日发行邮票,当  相似文献   

20.
“史无前例”时期,自我“革命”掉此前收藏的清代和民国邮票,仅留存一些解放区和新中国邮票。1984年,在整理邮票时,发现一枚民国印花税票加盖改作金圆邮票复加盖改作“人民邮致暂作”的邮票,但在所有的邮票目录上都查找无着。经过研究,认定它是一枚未见经传的邮票,1985年写就论文,于当年全国集邮联在黄山举办的解放区邮票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并附图公开发表,后来,此票即由区票目录作为“太湖加盖”的第9种加以收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