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体与力学的综合问题一般涉及液拄、气缸、活塞等的运动.这类问题的研究对象有两种:一是被封闭的气体:二是液柱、气缸或活塞.解题步骤是:先用气态方程求出气体的压强,再分析液柱、气缸或活塞的受力,进而判断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2.
气缸类问题灵活多变,综合性强,是热学题中的难点,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就有多道气缸类试题,怎样分析此类问题呢?1要掌握气缸的特点气缸是热学问题中的常见模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气缸壁、活塞和密闭气体.由于气缸壁可导热可绝热,活塞可自由活动可固定不动(或无活塞),所以密闭气体  相似文献   

3.
气缸类问题是高中物理热学部分典型的综合题目,此类问题的特点是:研究时需考察气体、气缸或活塞等多个研究对象,涉及热学、力学乃至电学等物理知识,解题时要求学生具有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将此类问题的主要题型和解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体的动态变化是热学中的难点 ,高中阶段 ,这类问题集中体现于液柱、活塞的移动 ,气柱长短的变化等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假设推理法 ,即根据题目的要求假设发生某种现象 ,如假设液柱不动 ,或液面不下降 ,或气柱体积不变 ,然后从假设出发展开讨论 ,运用玻意尔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等知识进行严谨的推理 ,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1 温度恒定时气体动态变化分析温度恒定时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变化遵循玻意尔定律 :p0 V0 =p′V′,令 Δ p=p′- p0 ,ΔV=V′- V0 ,代入上式可得到该定律的变形式Δp / p′=ΔV/ V0 ,也可以变形…  相似文献   

5.
郭振勇 《物理教师》2000,21(5):0-41,48
气缺类问题是典型的热学综合题.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这类问题年年有.现对近几年高考中的活塞气缸问题归类分析,并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活塞气缸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的问题 活塞气缸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需要综合应用气体定律和物体的平衡条件来求解.1.1活塞封闭单一气体 [例1](1995全国高考题)一质量不计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1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柱高度为H0,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温度升高了 △…  相似文献   

6.
力、热综合题,绝大部分都是围绕气体实验三定律或气体状态方程应用来命题的考题,其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设条件,运用力、热学知识确定气体状态参量及其关系,特别是气体压强是联系热学和力学的桥梁。由于“气缸类”考题在高考物理试卷中出现较多,因此,本文在此着重对“气缸类”力、热综合题作一例析。一、“气缺类”力、热综合题的解题一般思路和步骤 (1)以活塞(水银柱)或气缸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运动状态,应用静力学、动力学或其他力学知识,确定气体的压强。一般是在平衡状态下,利用平衡条件求气体压强;在加速状态下,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求气体的压强。 (2)以气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气体状态及其变化,确定每个变化过程气体的始末状态参量,并运用气体  相似文献   

7.
力学、热学综合问题已成为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一个热点内容.从近十年看,每年都有气缸内活塞移动的问题,这类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压强的计算,因为活塞移动时的机械运动状态及其变化与气体状态及其变化相互影响,而机械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决定于受力情况,气体的状态及其变化与压强(压力)密切相关,所以气体的压强(压力)成为沟通气体状态与  相似文献   

8.
反映了物体在热量交换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规律.这一方程在热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在一般的各种物理学教科书尤其是中学物理教科书及参考书都把这一方程看作是显而易见的.无须以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作为基础来推导.似乎可以把这一方程作为热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我认为,热平衡方程不是热学的最基本规律,它是热力学基本定律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论.本文就是把它作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特例,结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给出热平衡方程的推导.  相似文献   

9.
蔡钢 《物理教师》2011,(12):68-69,71
近几年来,在各类高考题中以"液柱、活塞移动"为基本模型,衍变出了创新性的问题,现就此类"液柱、活塞移动"新题型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重要的一部分知识。也是和化工工业联系密切的基础知识,因此,亦为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这类试题难度大,考查思维层次深,解题方法灵活,对同学们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尤其和物理知识联系紧密. 例1一刚性容器内部有一不漏气且可滑动的活塞. 将容器分成左右两室,左室充入N2,右室充入A、B两种气体,且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A、B发生反应3A(g)+2B(g)(?)C(g),反应开始前活塞停在离左端1/4 处,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活塞处于容器中间.在此过程中,气体A的转化率为多少?  相似文献   

11.
每年高考物理试卷几乎都有“气缸考题”,可以说是高考一个热点问题。这类问题形式多样,每年的考题都有新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热学问题,主要是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应用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较容易;另一类是力、热学的综合问题,实质就是围绕气体实验三定律或气体状态方程应用来命题的考题,其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设条件,运用力、热学知识确定  相似文献   

12.
95、96、’97,连续三年高考物理试卷中,气体类试题都是研究对象为单一气体的力热综合题,解答这类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现结合这三年的高考题加以说明。一、连续三年气体类试圆,列表对比如下:二、试题特点1.研究对象都是单一气体,属于力热综合题。2物理规律以玻意耳一玛略特定律为主,反映出该定律在热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3.解题的难点都是在状态量压强的确定。三、解题的思路中学物理是以能量守恒的思想,平衡态的手段来处理问题的,特别是热学中气体类题目更具有典型的平衡态手段。解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是:1.确定研究对象;2.…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1—2合刊“高中物理最新的试题精选”热学部分P83第20题:如上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将一个半导体热敏电阻置于气缸中,热敏电阻与气缸外的电流表、电源相连接,气缸与活塞均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活塞可以自由滑动,上面有几声质量不等的小物块,还有准备好的可以往活塞上添加的小物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热学中的气体性质时,如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有关问题,则能有效地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下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说明数学知识在解决热学问题中的有效应用。 1 不等式在热学中的应用 利用不等式推理或判断一些物理现象。 例1 如图1所示,两端封闭的竖直玻璃管,中间用一段水银柱将气体隔成两部分,开始时水银柱保持静止,初温相同。开始时水银柱保持静止,若将两段气体升高相同温度,则水银柱向哪个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5.
液柱动态分类例析宁波效实中学沈晨高中物理中多遇液柱(或活塞)如何移动的判断,这是一类力、热综合问题,涉及的基本规律是运动定律和气体定律,而两定律的结合部分是压强.有一定压强的气体对相关的液体或固体发生力的作用能使后者依运动定律呈现应有的运动状态.若弓...  相似文献   

16.
验证玻意耳一马略特定律是高中物理必做的学生实验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个热学实验.该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我们认为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1.用弹簧秤拉活塞的操作欠妥. 验证玻一马定律时,让气体膨胀,高中物理教材上讲:“取下挂在框架上的钧码,用弹簧秤钩住框架上的钩竖直向上拉,使空气柱的体积增大,由于活塞所受到的拉力跟活塞和框架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反,它们的合力应是拉力和重力之差,记下每拉到一定高度时弹簧秤的读数,算出加在空气柱上的合力F的数值,记下相应空气柱的体积,”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不妥,但照教材的叙述,实际去做一做便会发现:读数的时  相似文献   

17.
关于物理解题理论若干问题的探讨浙江省玉环县教委教研室郑青岳问题与解题的意义所谓问题,就是一个不能即时达到的目标。解题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作的体力或心理的活动的总称。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即初态、终态和中间态。初态是问题给出的已知条件,终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物理的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几个物理量相互关联,且又互相制约,往往会先假定其中某个量不变,或假设其变化形式,然后再由相关的物理规律判断出其余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最后解决所求的问题。下面一个热学问题却由于“假定”的对象不同,得出了刚好相反的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从'88到'94,连续七年物理高考计算题热学部分考察的内容十分集中,除'89外其余均是围绕着气缸活塞作文章,人们称之为“气缸活塞类”题.本文拟对这类习题作一剖析,通过比较归纳探究其一般解法.为节省篇幅,只简述题意,对参量的写法规定为:若题中只有一个容器,则初、末态参量用角标1、2区别;若涉及几个容器,则对不同容器中初末态参量用对末态加“'”号的方法区别,所有习题均不计活塞与缸壁的摩擦.例1.如图1所示,已知气缸质量M、气缸内横截面积S、活塞质量m、大气压强P_0,初态平衡时气缸内容积为V_1,求上提活塞至汽缸刚离地面时活塞上升的距离x.(’88高考题)简解:在上提活 塞时,缸内气体体积 增大、压强减小,经历一等温变化过程,至气缸刚离地面时,活塞受力平衡,不妨把某一状态称为“点”,(图2中之Ⅰ、Ⅱ点),某一过程称为“线”(图2中之等温线),则只须抓住两点一线列方程即可.  相似文献   

20.
热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由于比较抽象,因此成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热现象普遍存在,同学们很早就有了相关的经验,这是进行热学教学的一个很好基石,但也正因为这个基石的作用,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很难进行纠正,根据教学经验和相关研究人员的调查结论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