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公众参与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蓬勃展开,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在政府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助推器。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理念指导下,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构建起来的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因此,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就应该扩大公众的参与,确立公众的评估主体地位。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中,形成了南京市“万人评议政府模式”、甘肃省“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和公众网上评议政府模式三种典型的实践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公众参与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问题仍然是公共管理领域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当中公民介入有了长足的进展,表现为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程度逐步提高,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和意义逐渐显现,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组织化开始出现,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化有所探索;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建议重点从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坚持群众路线和加强政府绩效评估公民参与的法制化建设两个方面促进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3.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府的绩效评估,但在在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擎肘,导致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确立公民满意度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最高原则和引入电子政务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既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是有效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需要.政府为公民服务的宗旨、绩效信息的收集、评估体系的完善等都要求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然而,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功能并不限于绩效评估本身,它还能够通过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提升公民能力等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通过促进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推进行政民主化、提升政府合法性、完善政府问责体系等从总体上改善政府管理.无疑,这些重要功能将推动人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5.
当前,作为政府服务对象的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公民在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公民自身参与素质不高、参与的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保障的缺乏、参与成本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民参与的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公民的素质、健全公民参与机制、降低公民参与的成本等措施,尽快改善公民参与的现状,不断提高公民参与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6.
绩效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是政府绩效评估健康持久开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从政府、公民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绩效评估客观公正性的诸多因素,提出了通过建立完善绩效评估法律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和提升公民参与绩效评估能力等推动政府绩效评估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加强公民参与性是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在简单介绍绩效和政府绩效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梳理公民参与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绩效计划阶段、绩效实施阶段、绩效评估阶段,论述如何构建公民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目前公民参与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系列未攻破的难题。文章分析了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优势和内在缺陷,以及目前存在价值取向、体制机制、技术手段三个方面的难题,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述绩效评估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公众参与对我国政府绩效的作用以及优缺点,明确公众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角色定位,发现并解决目前公众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主体的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发挥公众主体在政府绩效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不仅是现代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国公众在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其公众的参与意识尚有不足,而这一不足直接影响到参与的成效.因此,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寻求相应对策,是提升我国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主政治的大环境使得行政信息公开成为必要,然而政府行政部门的传统工作方式是信息公开的难度加大,长期以来形成了政府、公民之间的行政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针对我国行政信息不对称对于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所带来的阻滞进行分析,探求改变信息不对称现状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公民更加科学地参政议政,实现民主政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渠道;通过构建现代宣传教育机制、加强政治参与渠道平台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参与绩效体现机制等途径,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创新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预算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在资源配置中纳入公民参与有助于提高预算决策的合理性和公共责任。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将公民参与纳入预算资金的分配过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公民参与预算的经验,本文分析了美国地方政府公民参与预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冯静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4):124-12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公民参与遭遇政治体制困境;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协调专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化等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而构建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公民参与。本文力图揭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意义,着重论证加强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有助于政府“以人为本”行政理念的形成与实现,有助于公民意志的表达与传递,也有助于顺应世界潮流改进政府工作的运行机制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公民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不高、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不畅、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的决策机制不够完善等,严重阻碍了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将成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渠道。网络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政府与公民的直接互动。在网络环境下,应着重围绕着提高政府和公民的网络素质,建立面向社会的现代化的政策信息网络系统,加强网络参政的法制建设等,提高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是政府与社会公众对公共问题进行集体选择的过程。基于对北京、青岛居民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参与情况的调查,认为公民有序参与是使公共政策制定达成集体行动一致的基础,但公民选择性参与的客观存在成为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通过发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信任基础的培育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以及公民参与效能的强化,能够显著促进公民自主参与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