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1997,(5)
《家具与生活》姓文/洪涛在文化综合类期刊中,《家具与生活》应该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品种,与青年期刊、妇女期刊等已形成庞大群体的品种相比,《家具与生活》的兄弟姐妹显得太少,要说有也只是一些姓“专”的表兄弟表姐妹们。按照严格的划分,《家具与生活》应算是我国...  相似文献   

2.
周日新 《航空档案》2005,(10):F0021
2000年6月,笔者在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时,询问他是怎样走上航空道路时,他说了他对航空、飞机的“认识”,是从“挨轰炸”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俗亦可耐     
佚名  昕彤 《出版参考》2006,(4):15-15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他的“俗”是出了名的。小布什竞选总统时,请他出谋划策,这么严肃的事情,他很“俗”地建议布什:“要看懂选民的脸色.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然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看来。交际过程中的“俗”,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俗”,所以易懂。因为“俗”,所以容易传播。也是这个“鲍大人”。在他还是家具推销员时,  相似文献   

4.
初次和他相识,是我出差归队后的第一天,一见面他就很坦诚地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我叫季文豪,从某团宣传股刚调来,以后和你在一块儿工作,还请多关照!”季文豪,一个自命不凡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悉!当我问及他是否与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季文豪是同一个人时,他憨憨一笑说:“那不值得一提,习惯了,手中的笔闲不住”。好一个“习惯了,闲不住”!当翻开他的剪报本时,首先映眼的是扉页上的三句话:“两眼多看,脑袋多想,腿脚多跑。”从这三句话及那厚厚的剪报本中,我领悟到了他“闲不住”的执著追求。1983年,他来到胶东半岛服役。半…  相似文献   

5.
档案工作与自信心冯舫女想起这个题目,是因为以前碰到的一些事。春节回家,被人间及工作单位,当得到的回答是“档案局”时,对方吃惊他说:“你怎么会到那里工作?”言外之意,颇为惋惜。回来后与人谈及此事,有一人竟深有感触。他也是新到档案系统的。他苦恼他说:“我...  相似文献   

6.
在“格子田”里辛勤耕耘了5年,300多篇稿件在报刊电台“露脸留声”,其中16篇作品获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他,就是济南军区某坦克师战士报道员──石磊。人不可貌相。面对身高只有1.70米,脸色清瘦,貌不惊人的地,笔者很难把他与那见报稿数联系在一起。但当我们细嚼品尝他那4大本厚厚的见报本时,他的形象“高大”起来。当笔者问及他是怎样在报道岗位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时,他眨闪着那双睿智明亮的眼晴,腼腆地一笑。入伍前就曾是“真、善、美”文学社社长,在全国性《学语文》、《中学生作文》刊物发表10多篇文学作品,有3次获奖…  相似文献   

7.
知识林     
周恩来和鲁迅同宗同族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浙江绍兴人。他在南开学校毕业文凭和赴法留学的证件上,填写的籍贯都是浙江会稽或绍兴。抗战胜利后,他还向美国记者李勒曼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籍贯是绍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周恩来还凭直觉感到自己与鲁迅可能是同宗同族。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抗战,在绍兴时,十分注意地了解他与鲁迅的关系,多次查询“百草园”的鲁迅与自己“百岁堂”的周家是否同族关系,并为此查阅周族家谱。3月3…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总根于爱。”电视节目制作就是一种创作。而且在今天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文艺作品。而在众多的电视作品当中人物节目可算是“永远的长青树”。“东方之子”、“杨澜工作室”以及从“今天我上镜”到我们的“现代人物”,可以说人物栏目的生命力就在于人的命运与性格的再现,这其中留住观众的便是节目中充盈着的浓浓的人情味。一、情感交流就是一次动情的过程当一个陌生的人坐在你的面前时,你首先让他感到一种真诚;一个新闻人物出现在你的镜头前时,你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和他都有着…  相似文献   

9.
1994年初,159医院政治处调来一位干事,当干部部门统计他的履历时,才知他一直是排长、参谋、连长,从来与政工无缘。然而,三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某分部一位有名气的新闻干事。有人问起他改行的体会,他说:“只要热心投入就有收获”。曾经一直是军事干部的他,平常总爱捣鼓“豆腐块”。当排长时,一篇《一个大功连队螺旋式的思考》在《前卫报》变成铅字后,曾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当参谋时,《战士徐无私临退伍前荣立二等功》的稿件在《安庆日报》头版位置上登出,还加了按语,至今徐无私还与他保持着通信联系。由于他口令洪亮,军事…  相似文献   

10.
吉路 《北京档案》2005,(4):48-48
据台湾联合晚报和东森电视台报道,名作家李敖在去年当选“立法委员”后,依旧不改大师本色,他对记说:“还是称我大师吧,委员算老几!”。他在名片上印的不是“立法委员李敖”,而是“毁法立委李敖”,因为他表示进“立法院”的目的,就是将一些他认为不适宜的“恶法”全数删修。2月1日,新一届“立法院”成员集体照“全家福”时,独见他从中走出,拒绝合影。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一位记者抓新闻时,发现一名假“贫困学生”在大街上乞讨。他不仅拍了照片,而且“没收”了这名假“贫困学生”的财物,然后回报社发稿。笔者问他有没有想到将假冒的“贫困学生”扭送公安部门,他说只要稿件见报就行。再指出他无权没收别人的财物时,他说自己又不是要那财物,只不过交给报社做个事实证据而已。  相似文献   

12.
羚子 《出版视野》2004,(4):44-44
列宁把校对看成是出版最重要的条件。他说:出版“最重要的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谈不上出版”。毛泽东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是“不出”错字。毛泽东同志是十分重视校对工作的,他在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就亲自做读校工作,一一改正校样上的差错。1938年6月,在《论持久战》发表时,他曾不止一次地亲自校对,在退校样时,还亲自写信给有关同志,说:“都校了,第三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  相似文献   

13.
耿宪友印象     
读罢耿宪友的论文集《武警后勤建设的思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辛勤耕耘的“庄稼人”。耿宪友的故乡是“玉米之乡”山东惠民淄角镇。抗美援朝时出生、大跃进时入学。由于家庭贫困他从来没穿过“学生蓝”褂子,因而恐怕生人很难从同学们当中看出他这个少先队干部。但语文老师兼算术老师杨树贤特别器重这个不穿“学生蓝”褂子的学生,把他引入了写作之门。高中毕业后,耿宪友携笔从戎。能吃饱饭,也不用自带干粮了,他自然非常高兴。在积极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常给连队黑板报写一些稿子。部队领导发现他是个好苗子,就让他当报道员、教歌员、…  相似文献   

14.
他是地下赌场的常客,为了树立威风,他向道上“兄弟”第一次挥起屠刀;为了学赌术,又一名“兄弟”成了他刀下冤魂。之后因为害怕暴露,再接二连三地将同伙杀害——他演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恶魔。当他准备上演“最后的疯狂”时,警方赶在他的前头……  相似文献   

15.
某师后勤部部长张文科有不同凡响的“活鱼篓”。不论是下部队,还是去学习,这“鱼篓”都与他形影不离。“活鱼篓”就是张部长的笔记本。去年以来,这“鱼篓”供他和报道骨干一道在各类报刊杂志见稿五十六篇,在全师的一次新闻报道工作总结会上,当有人向他取经时,张部长随手拿出了三大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深有感触地说:“多亏了我的这些活鱼篓”。去年初张部长走马上任后,就定下报道促工作,工作出报道的新路子。尽管他工作繁忙,但对报道工作仍是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每期报纸他都认真研读,凡是有价值、有借鉴作用的报道,都剪贴…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江门日报社,同事们称呼吴耸时喜欢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一个“老”字,这可能是因为他是老共产党员、老记者的原故,叫他一声“老吴耸”表达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最近,发生在吴耸身上的一系列事情,使人们对他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17.
肖英 《兰台世界》2005,(11):59-59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8.
肖草  申蓝 《新闻前哨》2002,(7):34-35
在电视节目中,人物类专题片占有重要比重。电视人物类专题片,顾名思义,是以“人”为主体的专题性电视片。其拍摄对象是一个人(或少数人),反映的内容则是与这个人(或少数人)有关的方方面面。电视的还原性决定人物类专题片在拍摄中,同样要求还原。这种还原,是指电视在反映人物时尽量找到与该人物本身最逼近的“渐近线”,甚至于与该人物毫无二致的“重合线”,这样,人物才真实有个性。用心去“聆听”在拍摄之前的前期采访中,对象是一个真实的人站在你面前,向你流露他本能而又十分鲜明的个性形象。这些人物的精神气质来自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最初被周雷感染的是他聪慧、平易和难得的沉潜个性,在浮泛而喧嚣的媒体中,不事张扬也没有不经意间的得意与傲慢,周雷勤奋而执著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在他英俊的外表下分明是一种生命的悸动和志存高远的信念,他说“工作是快乐的”。在中国最前沿的财经节目《中国财经报道》中,周雷默默耕耘着,他的主持风格被资深电视权威郭景哲评价为“亲切自然,很有魅力”。2000年11月《东方时空》全面改版的时候,谁将成为新的主播成为全国媒体的悬念。当周雷的名字出现在新“时空”,成为八大主播之一时,他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作为…  相似文献   

20.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