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殷墟”之名源于“商朝都城留下来的废墟”。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墟,即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北,商朝从此稳定下来,“殷墟”成为商朝帝都的名称。上个世纪初,殷墟被发现以后,学者常借用“殷墟”来指称殷墟的遗址,乃是因为古已有其名,并非因其成为废墟而得名。2.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背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应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为除发现了大量商朝甲骨文外,还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西周早期的甲骨文;而从已出土的甲骨文看,所用龟甲通常是龟的腹甲,有时也用龟的背甲。3.判断…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沿岸一带。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主要文字资料。它们基本上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大部分是为商王朝或商王个人占卜的记录,小部分是为一些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贵族占卜的记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对很多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  相似文献   

3.
奴隶社会:十、殷墟: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也称殷朝。河南安阳西北是殷都的废墟,所以叫做殷墟。十一、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殷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把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  相似文献   

4.
河南安阳以小屯村为中心的地区,自秦汉以来被称为“殷墟”,是商代后期“盘庚迁殷”以后的都城之所在。自清代末年以来,这里出土了十余万片龟甲和牛骨等,上面刻有商代后期占卜等的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时代最早的、较为成熟、较为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现地是河南安阳殷墟,目前所见与殷墟甲骨文最有血脉关系的应是在郑州早商遗址发现的牛骨刻辞。2003年,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新出土了介于殷墟文化二、三期之间的商代甲骨文,令人关注。此外近几十年来,在陕西周原遗址、山西洪赵坊堆、陕西长安张家坡、北京昌平白浮、北京房山镇江营和琉璃河、河北邢台南小汪等地西周遗址也出土了一系列商代末年至西周初年的甲骨文。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安阳殷墟博物苑具体筹备,安阳市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的殷墟甲骨文发现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10—14日在安阳殷墟博物苑举行。来自各省市以及苏联、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台湾的学者及新闻、出版单位代表共136人出席了会议。侨居日本的华人学者和美国学者寄来了论文,香港学者则发来了贺电。中外学者8人在大会上报告了自己近年来研究成果,他们的独到的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反映了当前国内外殷商文化,尤其是甲骨文研  相似文献   

7.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与同时期的甲骨文、玉石雕刻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三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篇章。殷墟青铜器所呈现出的庄重威严气势、王权至上象征、浓厚宗教色彩是当时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具体体现。殷墟青铜食器折射出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8.
商朝都城殷墟在今天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它的发现和发掘在新世纪初以最高票数荣登“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榜首。然而,关于殷墟,仍有许多人不了解,甚至是误解,这其中包括对“殷墟”名字的误解。殷墟,是商代帝都的名称,但是,在今天却被普遍解释成“殷都留下来的废墟”,差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文字之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不单在古文字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解放以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是时代较晚的成熟而系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建国以来发现的早于殷墟甲骨  相似文献   

10.
一、汉字与中国硬笔书法众所周知,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必须以汉字作为造型的依据来进行创作.而贯穿整个中国书法史始终的中国硬笔书法,就是最古老的汉字造型样式.汉字,是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其肇端,大约是六千年前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划纹符号(陶文);而1899年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则已经是相当进步和发达的文字,迄今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1.
商代社会性质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一八九九年殷墟甲骨卜辞发掘以来的一个世纪里,随着史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商代社会性质逐步成为先秦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商代社会性质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先秦史发展的规律,了解民族化源流传承都有极为现实的意义,同时它将极大有助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的最终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利用出土的甲骨文、金文材料语言文字材料对殷商语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殷商时期的语音面貌有了大概的认识。不过,目前对殷商语音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音系的宏观描写和概括阶段,对具体语音发展的微观分析还很少。  相似文献   

13.
商代器物繁多,数量巨大,蕴藏大量的文化信息,对甲骨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桥梁。讨论器物字所反映的古人的居食习惯。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字是古代文明早期的一种文化象征,华夏文明中最具有生命活力的视觉符号.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强烈的美学表征.甲骨文字能多层次地满足现今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而且势将扩展到未来世界的整个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15.
殷墟卜辞中有"方服"与"方执",是礼制规定的常服与常执。各地方国的职贡多用于祭祀。甲骨文有"辞"字,写法有三种形体。"辞"指拒绝与责让。殷墟卜辞中有"工",读为功。功、成义通。中国古代流行天人感应思想,殷墟卜辞中有一些天象变化的记录,反映了商人思想中阴阳灾异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考古学家麦兆良发现和收藏的长颈大口陶尊,约于1940年至1946年间,在蕉岭境内靠近福建武平县一侧的广福与文福两镇之间出土,其器形与中原商代的大口尊很相似,也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应是商后期至西周前期,浮滨文化区域中的典型器物之一。它已不是简单的生产或生活用器,也不是一般的陪葬器皿,而是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礼器了。它的出土,不仅说明远古的蕉岭不是过去人们想象中的蛮荒之地,也充分证明远在商周时代,蕉岭古地就已步入了人类文明的门槛,或许已经进入了岭南小方国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汉字起源的研究误解甚多 ,人们多以为汉字的历史是从甲骨文开始 ,其实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也不是当时的主流文字 ,更不是当时中华文化的先进代表 ,相反却是那时一种职业性的落后的“变文” ;甲骨———金文———竹简书没有先后的继承关系 ,它们只是书刻文字材料的进化过程 ;汉字的起源不是考古学的问题 ,是心理学的问题 ,是人类文化学的问题。我们不能将文字与书写文字的物质材料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具体时代是个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但各家分歧较大,至今仍未能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认为殷商时期就有个体量词的看法相当普遍,本文综合前人的观点,重新排查、考订甲骨卜辞,认为殷商时期尚无个体量词,个体量词是西周时期才萌芽的一种新型量词。  相似文献   

19.
商代去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未远,因此妇女仍拥有一定的地位,商宫贵妇拥有自己的土地、臣民,并参入到社会事物中去,这在甲骨卡辞中可见一斑。神话传说、“兄终弟及”制,商人对母祖的尊祟,以及妇人多无姓等等都表明商代仍有母系族公社时代的遗俗,这种遗俗对段商后裔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春秋时期多乱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殷墟卜辞曾多次记载殷人祭祀滴水、洹水。我国史界有学者对滴水、洹水这样比黄河小得多的河流被神化感到大惑不解。其实,将卜辞记载与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音韵学等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滴水、洹水流域曾是商族的起源地,是商文化的“老家”。殷人自然要将二水奉为神灵,世代祭祀,以示永志不忘祖先发祥之地,同时亦祈求滴洹之神灵永远福佑殷人及其后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