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商代虽已进入文明时代,但商代社会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组织为基础的。族权在商代政治中占有突出地位,是王权的基础,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王权起制约作用。到商代晚期,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才逐渐摆脱族权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自幼熟知奥杰布华文化,这一特点使其作品在人物刻画、主题描写、创作手法以及叙事结构上表现出“部落遗俗”风格。海明威短篇小说中清楚地表现了海明威塑造的第一个主人公身上的“部落遗俗”风格。本文通过追寻“消失的”印第安人的踪迹,揭示了海明威作品中显著的“部落遗俗”风格的影响;而奥杰布华人及其文化习俗正是造就这一风格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妇女问题是文学史写作的关注点之一,文学史家在著述中对妇女表示了极大同情,尤其当她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文学史家会对当时社会制度提出强烈质疑和批判,这种倾向在《诗经》研究中尤为明显。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先秦时期甚至以后相当长时期之内的妇女是幸福的,对古代妇女的盲目同情是廉价的,属于激进的女性主义倾向,因为中国的母权文化遗俗被浓厚地保存下来,母性崇拜的原始情结在父系社会中仍得以潜留和延伸。  相似文献   

4.
李都荣 《文教资料》2009,(17):37-39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还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崇拜女性,赞美生育,以母系定血统.重母轻父。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拥有崇高的地位.受到人们的崇拜.这是由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在早期的文字中,也保存了女性成为“女神”的影子,本文对若干甲骨文进行分析.并从其形体结构透视出女性的“女神”时代。  相似文献   

5.
自宋代始,古文字学家就以极大的热情去整理和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这一大批异常宝贵的资料。随着商代金文文献的大量出土,20世纪以来,其研究内容的丰富及研究成果的丰硕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从商代金文的著录、工具书的编纂两个方面对商代金文研究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历史与现状做一梳理,以有益于今后商代金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商代青铜器种类繁多,组合多样,是商代礼制的重要物化体现。虽然商代礼制还不像后世礼制那样系统、有条理,但对于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有着严格等级、阶层之分的商代来说,一些基本的社会礼仪制度,如等级制、宗法制、葬礼、祭礼、礼器使用制度等已经具备了初步形态,并在商代的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关于这些礼制的基本情况,在商代所出的青铜器中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定体现。  相似文献   

7.
甲骨卜辞中地支单用纪日比较普遍,但囿于当时的材料,不少学者误认为甲骨卜辞中"地支"不能单独使用来纪日,或认为地支纪日比较后起。对商代甲骨卜辞中的地支纪日现象,黄天树、常玉芝、甘露等先生曾做过很好的梳理和补充,但仍有遗漏。该文依据作者完成的商代卜辞时间数据库对遗漏加以补充,且全面整理确认。  相似文献   

8.
"母权论"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母系制”,从血缘继嗣按母系确认的本义上说,人类学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但即便在按母系继嗣的群体中,“母系制”也不能推民出“母权制”。女性特有的生育以及哺育后代的功能。因关系到种族的繁衍,使女性受到尊重敬爱,“母子之情”便具了社会意义。但明显的事实也说明,这种“母子之情”的社会地位,决非仅仅为“母系制”所独有。“母权论”忽略了一个相关事实:即使在父亲血缘身份清晰认定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原始女性还是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去设法指认“父亲”,以寻求男性帮助其监护和教育后代,但对“母权论”更具挑战性的反驳,“母系制”却非女家长制,虽然继嗣是通过母系推算,但女性长的社会职能仍限于与家庭或“基地”的管理事务相关,她们在该继嗣群中实际上并不行使权力,而仍是由男人行使权力。只不过这些男性,只是通过她们来推算继嗣的妇女的兄弟,并非她们的丈夫。“母权论”思维方法的最大失误,就是他们不懂得,造成女性特殊社会地位的生育、哺育后代的生理优势,一开始就得失相兼,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劣势”。她们为此必然也必须放弃在狩猎、采集以及后来农业经济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农业由妇女发明一说也难以成立。男女社会地位随着经济、军事、政治情势等等的变异,确有越来越向男性倾斜的趋向,说明影响两性社会地位的变数很多。在这方面,男性变动的余地明显女性大得多,女性前述的优势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劣势,并不是女性减少了什么,而是男性增加得太多。  相似文献   

9.
在民主改革以前,云南省宁蒗县宜底主要的家庭形式是父系大家庭,但与母系大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处在一个从母系大家庭向父系大家庭过渡的漫长时期。体现在民主改革前后宜底的婚姻家庭形态,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各种原因,形成具有浓厚母系文化的父系大家庭。在父系大家庭的背后反映出男性与女性权利地位的冲突中,男性的权利地位的不断巩固,女性为曾经拥有的地位在最终的抵抗,形成宜底父系大家庭和谐而又充满矛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商代都城多次迁徙,学界对几处都城的地望争论不休,但较为统一的看法是商代都城皆滨河而立。在商代,黄河在中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为商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促成其几百年的繁衍和发展,商代滨河立都因之而有可能性。商人滨河徙居的传统及宗教祭祀方面的因素使得黄河在商代的地位非常重要,由此可以说明商代滨河立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商文明之所以能够形成,除了独特的自然环境之外,人文环境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在商文明发生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受到邻近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当时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二里头文化对商文明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城市规划方式、建筑布局、青铜器的铸造以及埋葬制度等方面均有清晰呈现.在与二里头文化的频繁接触中,商人内部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相对落后的简单社会迈入了复杂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成熟体系的汉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甲骨文构形,人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殷商社会面貌.“姓”、“妻”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明确地反映出殷商社会群婚、抢婚的习俗,“葬”、“官”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客观地体现了殷商社会天葬、船棺葬的习俗.这些婚丧礼仪是先民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白马人系古代氐人的后裔,陇南白马人主要聚居区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河流域,其现存傩舞戏形式丰富多样,重要种类“池哥昼”、“麻昼”和“甘昼”等展示了其文化的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最具代表性的傩舞戏“池哥昼”人物内涵源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炎帝时代的刑天,与商周时期的雕题风俗有关.在春秋时期或略早形成氐羌三眼神土伯、二郎神崇拜的同时,融合殷周傩仪四目神(黄金四目)造就出傩舞戏形式并随之演进,延及明清至今,但傩舞戏扮相和表演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温州市男性人口数远远多于女性人口数,某种程度上造成成年男性婚配困难等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造成性别比例关系某种程度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男、女性别比严重偏高,某根本原因是重男轻女思想的作怪导致的胎儿性别人为选择行为。建议政府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遇止这一丑陋社会现象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些学者屡屡提及所谓商代外婚与内婚并行的说法。我们认为,所谓商代女性不著姓的说法,并非确凿无疑;说商的后裔宋国有内婚的现象发生,就断言其为商的遗制,未免片面;从甲骨文的个别资料论证商代内婚制的做法,也很难成立。从甲骨卜辞中看到了商代外"取"和"氐"女的证据;考古资料中除了前引资料中所言男女合葬墓中女子手脚被捆绑的"取"来证据外,还有证据表明男女的族属差异。因此,从婚姻角度来说,商代已盛行男娶女嫁,也就是说当时流行的是外婚制,而非内婚制。  相似文献   

17.
唐五代小说中各种情形的掘墓现象非常多见,而其所涉及的一系列由盗墓取财、改葬和合葬、获罪新棺、误葬活人以及其他一些产生诸如此类掘墓现象的原因都与其当时存在的社会风俗、历史现实息息相关。唐五代小说中所记述的掘墓现象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丧葬习俗。如改葬、合葬等风俗已经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以及人们对墓地选择的重视和对棺墓敬重的社会心理;小说中也记载了一些为世人所认可的掘墓现象,如在官司中若需要开棺验尸等。唐五代小说中所保存下来的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社会生活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为振刷民众精神,实行国民精神动员,在安徽国统区推行以禁蓄发辫、禁止缠足、提倡短装和厉行节约为主要内容的风俗改良运动。新桂系的风俗改良主要以行政手段强制执行,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不良社会风俗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加上战时环境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新桂系的社会风俗改良运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女性意识张扬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她们对政治权力的追求和对妇女与政权力的维护。由于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各阶层女性的参政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女性得以与政,既有前代遗留的习风旧俗作铺垫,也与当时的政权结构、民族构成、社会风俗、思想观念等现实因素直接相关。但从本质上看,这种参政与男性主政并无两样,它终究无法改变女性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无法改变社会权力体系的父权制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