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恩格斯指出:原始社会母系过渡为父系,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激进的革命之一.这一转变在神话中有着多方面的反映。本文仅对在母系制向父系制过菠时,男性为了贬低母系祖先的地位,提高父系的地位,他们一方面借助以“产翁”为内容的神话作为确定亲权的舆论工具,另一方面则借变更事物的名称来改变事物的影响的方法,将女性神直接易位于男性神,让男性神取女性神的地位而代之,并进而创造神奇的父系神,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女神"地位、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女主"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的"女人"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和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女奴"色彩地位四个方面探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从苗、汉的关于牛郎织女的不同传说神话比较研究,来看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的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4.
彝族竹崇拜与生殖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是彝族的图腾之一,并与生殖崇拜紧密关联。在彝族原始社会,竹首先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并具有“生儿女”的女性意义;随着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竹演变为男根的象征,并与男性祖先崇拜相结合,衍化为竹祖灵。生殖崇拜是图腾崇拜的源头,祖先崇拜是图腾崇拜的先声,都具有生殖崇拜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大约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从此,女性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小时候,我就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人们都说男孩比女孩好?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女孩不如男孩有力气,不如男孩有本领。  相似文献   

6.
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女人似乎早已在精神层面中觉醒,期待找寻自己失去的地位;而男人,也早已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背负“英雄”的“美名”气喘吁吁走到了今天。缺少另外一片天空的繁衍发展观终于在现代被撼动了那似乎牢不可破的基石。女人,掘开历史的坟墓,撕裂宗教神权那块可怜兮兮的遮羞布,在文学艺术的层层历史尘埃中定义女性文化。1女性文化的演化过程1.1母系氏族女性文化。谈女性文化不得不谈到母系氏族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那是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因性活动被与生殖割裂开来,而使男性人为地失去了“生育能力”,在强烈的生殖崇拜映射下,男性精神无法超越女性的神秘创造力,基本上未能形成独立的男性美观念,我们在旧石器时代艺术,远古神话中均未找到有关男性人体美与男性意志特殊的表现记录。然而,这种两性地位的大体平衡随着生殖女神偶像所坍塌而崩溃了。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文化遭到历史性失败的时代,从此,男神取代了女神;男性生殖崇拜取代了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的人体美上升为超验的精神力量之美,女性人体美成为男性性审美视野中可以支配占有的“色情物”。1.2古代女性文化。可以说,女性文化与社会地位的丧失是在这一时期处于最低点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女色祸...  相似文献   

7.
中原地区在前仰韶文化时期,由于原始农业经济的出现以及迅猛发展,引起了氏族社会内部私有财产的产生、贫富分化以及等级差别的萌芽,发生了聚落大小的差异与聚落布局的变化,出现了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这些考古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孕育着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但由于尚未发现父系氏族社会标志性考古遗迹一一父亲与子女的合葬基,前仰韶文化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神话向我们描绘了广阔的古希腊社会生活画面,其中众多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如何从主宰创造的女神转换为男性的配角的。其轨迹大致是从至上女神——男神家属的女神(妻子、女儿)——男性英雄的财产,社会历史从女性拥有话语权的母系社会发展到了男性掌控话语权的父系时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就从操控一切变为一切都被操控了。  相似文献   

9.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文解字》收女部字计238个,从这些女部字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是氏族的核心,享有崇高的地位;二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妇女地位一落千丈,惟母亲受到尊重;三是姣好的女子只是男子的玩物或繁衍后代的工具,在欣赏、艳羡之余,又把脏水泼到女子身上。  相似文献   

10.
"母权论"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母系制”,从血缘继嗣按母系确认的本义上说,人类学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但即便在按母系继嗣的群体中,“母系制”也不能推民出“母权制”。女性特有的生育以及哺育后代的功能。因关系到种族的繁衍,使女性受到尊重敬爱,“母子之情”便具了社会意义。但明显的事实也说明,这种“母子之情”的社会地位,决非仅仅为“母系制”所独有。“母权论”忽略了一个相关事实:即使在父亲血缘身份清晰认定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原始女性还是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去设法指认“父亲”,以寻求男性帮助其监护和教育后代,但对“母权论”更具挑战性的反驳,“母系制”却非女家长制,虽然继嗣是通过母系推算,但女性长的社会职能仍限于与家庭或“基地”的管理事务相关,她们在该继嗣群中实际上并不行使权力,而仍是由男人行使权力。只不过这些男性,只是通过她们来推算继嗣的妇女的兄弟,并非她们的丈夫。“母权论”思维方法的最大失误,就是他们不懂得,造成女性特殊社会地位的生育、哺育后代的生理优势,一开始就得失相兼,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劣势”。她们为此必然也必须放弃在狩猎、采集以及后来农业经济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农业由妇女发明一说也难以成立。男女社会地位随着经济、军事、政治情势等等的变异,确有越来越向男性倾斜的趋向,说明影响两性社会地位的变数很多。在这方面,男性变动的余地明显女性大得多,女性前述的优势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劣势,并不是女性减少了什么,而是男性增加得太多。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ervative ‘educational reforms’ in the 1980s, which purported to give parents more democratic rights as consumers and participants in education, and changes in family life in Britain. It focuses on those demographic, familial changes, in particular in gender relationships, towards mothers having more public and private responsibilities for children and their education. It looks at whether these changes in family life have, in fact, been taken account of in ‘educational reforms’. It asks the question about whether ‘education reforms’ which give more democratic rights to parents in general allow for more democratic rights for women as mothers, in the contexts of lone motherhood, maternal participation in paid employment and adult/higher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such education changes to increase the private responsibilities, rather than democratic rights, of motherhood? Although family is on the education policy agenda, it is not clear that gender is on the agenda.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转型,带来资源、利益的调整,使妇女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一现象,即便是身处高校的女性教工群体也未能置身度外,虽然她们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客观上仍然存在更多关爱、男女平等以及与各社会成员间的权利、机会平等的要求。关注和改善高校女工工作,对于学校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字既体现了造字者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观念。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标志着女性失去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人格和权利,变成了男人和家庭的奴隶,人类历史的这一进程在古汉字中得到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中国妇女地位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这种变化在法律方面主要表现在妇女从男性从属地位向独立个体的转变。民国初年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财产所有权、寡妇立嗣权等方面的法律地位出现了实质性变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e legacy of the historical myth of egalitarianism in Scottish education through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men and women teacher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celebrated myth of the egalitarian and democratic tradition of Scottish education has almost entirely focused on men. It was asserted that the ‘lad o’ pains’ had equality of access to an educational ladder from the parish or burgh schools to a Scottish University. There was a prevailing belief that the Scottish education system was more meritocratic and superior to the English one. The paper also challenges the contention that the Scottish education tradition was more democratic than that in England. What was distinctive about the experiences of schoolgirls and of women teachers in Scottish culture and Scottish education? To what extent did females benefit from this so called democratic tradition in comparison with England? These questions are exploratory because studies of women are seriously neglected in the historical and sociological secondary literature about the educational tradition in Scotland.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妇女人权法律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人权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国际妇女运动的热点问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妇女在政治权利、教育权利、劳动权利、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只有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严格司法等,男女两性才能真正实现基本权利的平等。  相似文献   

17.
妇女参政是现代民主体制的应有之意,男女平等参政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完善,当代中国妇女参政的法律地位得到明显提高;但受传统文化、妇女自身素质低下等因素的制约,妇女参政在现实领域的实施困难重重。因此,中国政府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建立先进的性别文化、提高妇女参政能力,从而为实现男女平等、推动妇女参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妇女人权的发展与20世纪的社会进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参政权、经济平等权、受教育权和婚姻家庭权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妇女人权实践 ,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促进和发展妇女人权的正确道路 ,形成了妇女人权的理想模式 ,并通过政治力量由区域推向全国 ,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的社会走向。中华苏维埃时期所发展的妇女人权理论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是指导中国妇女运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 ,推动了 2 0世纪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国际法学方法以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批判国际社会的父权制体系,并且试图改变这种现状.国际法的组织性结构使得国际法漠视妇女的权利和法律地位,男性拥有决定国际法内容的话语权.国际法的公/私领域两分法导致妇女被局限在家庭领域,受到家庭权力结构的压制.国际人权法的平等原则、权利的划分等不能彻底地保护妇女的特殊权利.但是,女性主义也存在方法论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化的影响下,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嬗变。工业化的初期,初掌政权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法律上强化了男子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威,妇女则完全被囿于家庭之中,在“家庭天使”的光环下,资产阶级妇女成为丈夫的附属物,既无政治权利,也无经济地位。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妇女的女权意识觉醒,19世纪后半期她们开始了争取自身解放的努力。但是由于法国的文化传统,直到一战前她们所取得的权利仍然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