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与阻挠,光复后的东北并没有建立起完全属于东北人民的民主政权,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东北解放的政权基础,掀开了建设新东北的崭新一页.  相似文献   

2.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与阻挠,光复后的东北并没有建立起完全属于东北人民的民主政权,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东北解放的政权基础,掀开了建设新东北的崭新一页。  相似文献   

3.
最近于旧书摊无意间翻阅到上海华通书局出版的《中国新书月报》(1931年第12号)上署名“一弹”的文章———《著作界的奇耻》。文章披露了当时那令著作界引以为耻的著作抄袭和讹误的现象。笔者作为一个专职编辑,读后感慨良多,深感此举蕴涵非同寻常的维权勇气。文章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这个时期,蒋介石集团刚刚建立了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政权逐渐加强;国民党新军阀统治更热心的是派系纷争和压制民主,更多的是对于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的禁锢,更多的是注重出版物政治内容的审查,以配合反共“围剿”的需要,使得国民党政府颁布的《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七春夏,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在上海、汉口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背叛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最后破裂。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工农大革命遭到了惨痛的失败。经过一年多的军阀混战,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打败了其他新军阀,国民党反革命政权获得了形式上  相似文献   

5.
张敏卿 《历史档案》2007,(2):103-109
众所周知,浙江是江浙财阀的巢穴,是蒋介石政权的根基所在。不仅统治中国20多年的四大家族中的蒋、陈两家都在浙江,而且蒋介石政权中的众多骨干及其依赖的“江浙财阀”的重要代表也多来自浙江,由此也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所谓的“江浙系”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早在1933年时毛泽东就称浙江为“敌之根本重地”。也有人形象地把南京比作国民党统治的“首脑地区”,而把浙江比作是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内腐败之风日盛,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采取严刑峻法铁腕治腐,加强组织工作强力反腐以及组建专业的反腐机构"燕廉"专司反腐,甚至派蒋经国坐阵上海"打虎"。结果却是"越反越腐",无法挽回国民党败亡的结局。腐败就像癌症已经深入国民党"骨髓"。国民党腐败的根源乃是寄生在这个国家身上的强大的官僚资本的腐朽统治,而"一个腐败的政权是不能真正反腐败的"。  相似文献   

7.
正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原是国民党政权的首都,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为顺利完成对城市的接管与改造、实现新旧政权的过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成为南京的临时最高权力机关。南京市军管会在南京解放初期的一段时间里,直接担负起了接收和管理城市的任务,顺利实现新旧政权的过渡。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这部分档案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组成接收工作委员会统一接收国民党政府中央机关的通知、条例、规则及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记录;政务院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区  相似文献   

8.
1931年,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停息,许多中国人以为和平建设的时代终于来临。这年的8月1日,江苏省会镇江迎来了二百余名全国职业教育讨论  相似文献   

9.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给共产党的教训是惨痛的,它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是极其重要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曲野 《兰台世界》2006,(12):65-66
1928年,国民党新军阀联合讨阀奉张旧军阀结束后,蒋介石为加紧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迫不及待地抛出了编遣裁兵计划,并煞费苦心编出了以节约开支搞建设为旗号提倡裁兵的理由。但不管理由有多么冠冕堂皇,仍掩饰不住其消灭异己的野心,蒋介石的诡计很快被国民党各派军阀所识破,新军阀混战由此开始,并最终于1930年在我国中原地区演变成一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内战。战事初起,阎冯反蒋联军声势浩大,而以中央自居的蒋介石军队则装备精良,很快战场上变得势均力敌,互有胜负,战争开始呈现难解难分的胶着状态。“在这种形势下,尚未介入关内冲突,拥重兵于…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中外反动势力麇集的重要地区,白色恐怖极为严酷。在租界,帝国主义的军队、巡捕和侦探等骄横跋扈,同中国的反动势力合伙镇压革命活动。在华界,国民党新军阀的重兵、警察和宪特等暴戾恣睢。血腥屠杀进步志士。而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三教九流的黑社会势力,则既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又是外国侵略者的鹰犬,  相似文献   

12.
张超 《大观周刊》2012,(47):27-27
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内战不断,国民党河北省统治区内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国民党对难民展开了一定的社会救济工作。本文从难民产生原因及国民党社会救济的基本措施出发,介绍当时国民党在河北统治区内的社会救济工作。  相似文献   

13.
北京第一家广播电台——北京广播无线电台创设于一九二七年九月,仅比天津广播无线电台晚四个月,是旧中国最早的官办电台之一。解放前的二十多年,北京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日本侵略者和美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他们懂得广播电台是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因此谁掌握政权,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为例探析战后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瑚  樊昊 《新闻大学》2006,(2):30-33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称实施宪政,但其新闻统制制度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以上海为例,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在战后的变化和特点主要有三:一、国民党党部及其宣传部门由台前退居幕后,政府行政部门开始介入并成为名义上的主管部门,形成了一个党政军特“四位一体”的多头管理机制。二、国民党仍将扩充党报实力视作新闻统制之重点,但在手段上则主要由国民党人、特别是国民党特务分子以个人名义办报,实行特务统治。三、利用所谓“技术”的控制手段,限制民营报刊的发展,摧残一切于国民党统治不利的异己报刊。  相似文献   

15.
一 文官制度在中国,古已有之,但真正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文官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应首推国民党南京政府统治时期。1929年10月29日国民政府公布《公务员任用条例》,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开端,揭开了中国文官史新的一页。从此,国民政府下大气力整饬吏治,积极推进公务员制度。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公务员法被各种“战时暂行规定”所取代,刚刚建立起来的公务员制度急转直下。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法集中时间与精力去整顿吏治,恢复和完善公务员制度。这样,1929至1937年就成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时期建立的公务员制度最为典型的阶段。这一阶段呈现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除进行政权、经济、军事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外,还广泛地向国民党统治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当时的对外活动都是以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联司成立前为八路军留守兵团)交际处名义进行的,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边区始终采取不承认态度,这样就必须由边区政府出面,以显示边区政府独立存在的合法地位。实际上,边区交际处是代表党中央的招待机关。  相似文献   

17.
美国特使马歇尔使华消息传到中国,国共谈判面临新机遇。《中央日报》担负着宣传国民党政治主张的责任,在马歇尔抵华前后,积极为国民党宣传造势,诋毁中共政权及中共军队,片面解读美国政策,为国民党一党独裁政府辩护,从而争取马歇尔特使的支持,以巩固国民党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18.
1927年,正值多事之秋.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5月21日,在新军阀何键策动下,独立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又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李维汉五人组成了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决定挥师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7月15日,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至此,全国上下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相似文献   

19.
马歇尔使华被看作是二战后美国巩固国民党政权的地位,以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利益的重要举措。《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机关报,其在马歇尔使华一年中的报道宣传,折射出马歇尔与国民党的矛盾分歧。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歇尔使华的报道,可以透视国民党对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20.
黄维 《新闻天地》2011,(6):19-20
【红色档案】湖南和平起义通电处。1949年,解放全国已成为历史必然发展趋势,在湖南的国民党政权开始土崩瓦解。在中共地下党的推动下,国民党将领程潜、陈明仁于8月4日率湖南保安部队及国民党第一兵团全体官兵在长沙举行起义,发表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与人民军队为伍”。次日,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沙。湖南实现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